2025年08月13日 星期三 农历闰六月二十 |
公众号
小程序
今日热点
吉林名将冲击金牌!
时间:2022年02月10日
  2月10日,北京冬奥会将在7个项目中产生8枚金牌。中国选手有望在单板滑雪女子U型场地技巧、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混合团体的比赛中,连续向金牌发起冲击。此外,日本花滑名将选手羽生结弦将在自由滑中挑战阿克塞尔四周跳,向着冬奥会三连冠发起冲击。   冬奥会花滑男单赛场众星云集,平昌冬奥会取得第四名的我国选手金博洋在向着更高的目标进发。拥有超高人气的日本名将羽生结弦能否在单人滑上演逆转实现三连冠同样吸引着全球冰迷的目光,男子自由滑比赛结束后将产生花滑男子单人的金牌。速度滑冰女子5000米比赛将产生金牌,已经在1500米和3000米项目中亮相的我国选手韩梅将再次登上5000米比赛赛场,向更好的名次冲刺。男子冰球将继续循环赛的争夺,中国队将迎战实力强大的美国队。女子冰壶比赛也将在本日开赛,中国队上午首场比赛将对阵丹麦队,晚间对阵瑞士队;男子冰壶中国队将对阵俄罗斯奥运队。   雪上赛场,自由式滑雪“天团”中国队将向空中技巧混合团体金牌发起冲击。这是本届冬奥会新增小项之一,由徐梦桃、贾宗洋和吉林名将齐广璞三大世界冠军压阵,中国队底气十足。雪上另一大看点来自单板滑雪女子U型场地技巧决赛,中国有三名女将进入决赛。   男子U型场地技巧决赛,将看到“五朝元老”美国名将肖恩·怀特的冬奥绝唱。肖恩·怀特被昵称为“飞翔的番茄”,是该项目“天花板级”的选手,是冬奥会和世界极限运动中最具影响力的人物之一。现年35岁的他曾表示,将在北京冬奥会后结束职业生涯。他是历史上获得金牌数最多的单板滑雪选手,在前4届冬奥会上,3次获得该项目金牌。
“冬奥会以来,我大概吃了200个饺子”
时间:2022年02月10日
  北京冬奥会上的美食,给国外运动员留下了深刻印象。   当地时间2月7日,刚刚斩获冬奥单板滑雪女子坡面障碍技巧赛亚军的美国选手茱莉亚·马里诺(JuliaMarino),在接受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采访时,谈到自己在奥运村最爱的美食——饺子。马里诺在接受NBC采访(视频截图)   “自从来到这里,我大概吃了200个饺子。”马里诺笑着说。“我从山上(训练)一回来,然后吃饺子。”   她还谈到了自己的奥运村生活。奥运村执行了严格的新冠疫情防控守则,但马里诺还是找到了“自娱自乐”的消遣方式,在训练和比赛之余,和朋友们听听音乐、跳舞和唱歌。   “这非常有趣。在太阳落山之前,我们会在阳光下举办一些美妙的小型音乐活动。”   今年24岁的马里诺,在6日的冬奥女子坡面障碍技巧赛上,凭借第二轮的高难度动作以及良好的完成度,以87.68分夺得亚军。新西兰选手佐伊·萨多夫斯基·辛诺特凭借最后一跳的高难度动作,获得金牌。而美国名将杰米·安德森仅获得第三。   据媒体早前报道,冬奥会期间,北京冬奥村提供健康安全、丰富多样的餐饮服务。   比赛期间,各国运动员都在社交媒体上“晒出”美食。例如,荷兰速滑选手尤塔·莱尔丹在社交平台上发布的《冬奥村之旅》Vlog,足足获得20多万点赞。面对琳琅满目的全球各式美食,她选择了更有“中国味”的麻辣烫,并吃得津津有味,成功吸引了众多网友的注意。莱尔丹“晒”麻辣烫(视频截图)   大年初二(2月2日),来自美国的单板滑雪运动员泰莎·莫德入乡随俗,不仅与“虎年大吉”的背景合影,还吃起了饺子配乌冬面,引发众多网友围观并留言,“饺子!”“希望你喜欢!”“新年快乐,希望你享受在中国的每一天!”机器人通过客人头顶的传送带送餐   除了美食,餐桌上的科技也引来美媒的关注。NBC在2月3日报道了冬奥餐桌上的机器人。“机器人悬挂在媒体中心餐厅的天花板上,为人们提供菜肴,其他机器人则在准备饭菜、烹制菜肴。巨大的机器臂将面条从天花板降到餐桌上……人们可以从机器人那里拿起食物,随心所欲地用餐。”   
50岁了又怎样!“滑冰奶奶”八次征战冬奥
时间:2022年02月10日
2022北京冬奥会赛场上 有这样一位女选手受到大家广泛关注 不是因为摘金 不是因为容颜 而是她身上散发着的奥林匹克精神 她就是德国速度滑冰传奇 克劳迪娅·佩希施泰因 世界上第一位 参加八届冬奥会的女选手 被人们亲切地称为“滑冰奶奶” 这个月的22号 她将迎来50岁生日   2月5日,北京冬奥会速度滑冰3000米比赛:德国49岁老将佩希施泰因第8次站上冬奥会赛场。 2月5日 北京冬奥会速度滑冰比赛开赛 在女子3000米的比赛中 她的最终成绩 排在20名参赛选手的最后一位 但在赛后采访中 她依然很开心 “我是笑着滑过终点线的” 她也曾是德国队最年轻的选手 曾有着辉煌的战绩 第一次征战冬奥就摘得铜牌 收获过5枚金牌 打破过世界纪录   2月5日,北京冬奥会速度滑冰3000米比赛:德国49岁老将佩希施泰因第8次站上冬奥会赛场。 然而体育竞技 很大程度上是在比拼身体素质 青睐“更快、更高、更强”的同时 也会青睐“更年轻” 运动员都有黄金年龄 许多选手28岁就被称为“老将” 不过,“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奥运赛场上一直都有逆流而上的坚持 意大利名将阿里安娜·方塔纳 参加五届冬奥会 在2月7日 短道速滑女子500米的决赛中 她第一个冲过终点线,成功卫冕 瑞士传奇老将西蒙·阿曼 是跳台滑雪项目标志性人物 2015年曾经在比赛中发生意外而受伤 但在休整后 他依然选择继续滑雪事业 今年他同样出现在了 北京冬奥会的赛场上 这是他参加的第七届冬奥会 2月5日,北京冬奥会速度滑冰3000米比赛:德国49岁老将佩希施泰因第8次站上冬奥会赛场。 佩希施泰因说 “我的双腿老了,但心还年轻“ 向锲而不舍的老将们致敬!
7块冬奥金牌,这座东北小城凭什么?
时间:2022年02月10日
1月12日拍摄的七台河短道速滑冠军馆(无人机照片)。七台河短道速滑冠军馆于2019年开馆,主要展示当地40余年滑冰事业的历史。新华社记者 张涛 摄这里 曾经是一座煤炭之城 如今却是短道速滑冠军的摇篮 这里 仿佛拿到了金牌密码 背后却是这片土地的倔强与不屈 这里就是七台河 2月5日,中国队选手范可新(左)与队友曲春雨在比赛后庆祝。新华社记者鞠焕宗摄 5日晚 来自黑龙江省七台河市的 范可新和队友一起获得 北京冬奥会短道速滑混合团体接力冠军 这是中国代表团 在本届冬奥会上的首金 截至8日14时 中国在历届冬奥会 获得的16枚金牌中 7枚和七台河有关   这是1月8日在七台河短道速滑冠军馆内拍摄的王濛在2006年都灵冬奥会和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上获得的六枚奖牌,包括四枚金牌、一枚银牌和一枚铜牌。新华社记者谢剑飞摄 国家级金牌500余枚 世界级金牌170余枚 10余次打破世界纪录 ………… 这些都是七台河培养的运动员 所取得的成绩 这是1月8日在七台河短道速滑冠军馆内拍摄的金牌榜。新华社记者谢剑飞摄 七台河 黑龙江省一个人口不足70万的小城 如今已成为 中国短道速滑运动的代表城市 有着“冬奥冠军之乡”“冠军之城”的美誉 、 2002年2月16日,在盐湖城第19届冬季奥运会短道速滑女子500米决赛中,中国选手杨扬夺得金牌,实现了中国在冬奥会上金牌的“零的突破”。图为杨扬在领奖台上。新华社记者赵迎新摄 杨扬、王濛 孙琳琳、范可新等 10位短道速滑世界冠军 从这里滑向世界 2006年2月15日,王濛在夺得都灵冬奥会短道速滑女子500米冠军后高举国旗庆祝胜利。新华社发 已故教练 孟庆余 是提起七台河的短道速滑 绕不开的名字 20世纪70年代 七台河的短道速滑事业 从市内一个简陋的体育场中开始 由于当时没有室内冰场 七台河早期冰上运动员 冬季住在这座体育场的看台下面 白天就在体育场外的空地上浇冰训练 因为没有浇冰机器 孟庆余只能把一个大铁桶 放在爬犁上当作水箱 人拉着一吨多重的爬犁走  这是孟庆余教练生前训练场景 从这里“白手起家” 孟庆余将短道速滑 从七台河人闲暇时的爱好 推向竞技体育道路 奠定了这座城市 短道速滑事业的基础 当一颗颗的种子种下的时候 一定会生根发芽 孟庆余当年培养出的学员 如今不少已成为世界冠军 还有许多成为专业教练员 赓续着七台河 “敢为人先、勇争一流” 的冠军血脉  在七台河体育中心,七台河职业学院短道速滑训练中心的孩子们在进行训练(1月10日摄)。新华社记者张涛摄 随着七台河培养的运动员 在国内外赛事中持续取得优异成绩 全市上下也花了大力气 2013年 七台河体育中心的室内冰场投入使用 结束了七台河 数十年无室内冰场的历史 2017年 七台河职业学院张杰冰上运动学院成立 学院开设短道速滑专业 培养短道速滑教练员 2019年 七台河职业学院短道速滑训练中心成立 培养短道速滑优秀运动员 ………… 七台河 创新人才培养方式 增加短道速滑特色学校数量 创建“省队市办”基地 举办群众性冰雪体育活动等 先后被国家体育总局评为 “国家重点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 “国家短道速滑七台河市体育训练基地”等 让短道速滑 后备人才培养再上新台阶 承担起向国家队 培养输送短道速滑优秀运动员的重任   夜幕下 位于七台河的冠军桥灯火通明 短道速滑冠军馆顶部 火焰状的灯光流转升腾 曾以煤著称的七台河 焕发出别样生机 1月12日拍摄的七台河市桃山区冠军桥(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谢剑飞 摄“月光洒落在冰上, 点亮几代人心中的梦想…… 一个小城人的愿望, 要让冠军长廊妆点北方……” 七台河近日发布的冬奥主题歌曲 表达了七台河人 对冠军文化的理解 和对北京冬奥会真挚的祝福 七台河 冠军的摇篮 为!你!点!赞!
0.078264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