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16日 星期四 农历腊月十七 |
公众号
小程序
今日热点
激发创新活力 促进自立自强, 2021年中国创新方法大赛吉林省分赛区(决赛)在长春举办
时间:2021年10月25日
  别出心裁的创新思路,精细巧妙的结构设计,永无止境的技术探索……10月24日,由吉林省科学技术协会、吉林省科学技术厅联合主办,省科学技术工作者服务中心、省科技创新平台管理中心共同承办的2021年中国创新方法大赛吉林省分赛区(决赛)在长春举办。15支来自省内各行各业、荣获一等奖的项目团队,进行了现场理论测试,10支团队成功晋级,通过项目现场展示、现场答辩等环节,进行特等奖的最终角逐。吉林省科学技术工作者服务中心主任吴红岩致辞   本届大赛以‘激发创新活力,促进自立自强”为主题,自8月正式启动以来,共有398个项目团队、共计1197人报名参赛。“中国创新方法大赛为科技工作者搭建了弘扬创新文化、激发创造活力、提升创新水平、展示创新风采的舞台。进一步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旨在充分发挥创新方法在推动企业创新创业中的巨大作用,充分展示和交流企业在创新方法应用中的成果与实践。”吉林省科学技术工作者服务中心主任吴红岩在致辞中说,大赛举办五年来,得到了全省各级科协、科技部门的大力支持,企业参与度广泛提升,项目涉及范围拓宽,今年大赛涵盖铁路、车辆运输设备制造业,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化工、医疗、生物、能源、机械、农业、汽车制造业等20余个行业。参赛选手进行项目现场展示   本届大赛采用现场展示和视频连线展示两种方式进行。选手们通过PPT演示和项目讲解,展示在工作实践中,对技术创新方法的探究和应用,并通过现场评委们的点评与交流互动,提升对项目的认知,启发和促进创新方法改进,赋能企业创新发展。   作为本届决赛的参赛者之一,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吉林油田分公司二氧化碳开发公司工程师李功科表示,自2019年至今,三年的时间,他所在的团队一直致力于TRIZ理论的学习和应用研究。今年也是第三次参赛,本次公司共有两个项目入围决赛,其中之一就是他们团队的“解决注入井结垢导致地层堵塞问题”项目。他说,在工作实践中,基于TRIZ理论的创新方法真正让企业受益,为企业助力。他希望能通过此次比赛,展示吉林油田人的风采与创新潜力。本届大赛首席技术专家孙琳琳   市场竞争,创新者胜,而在这一过程中,创新方法的选择十分关键。据本届大赛首席技术专家、吉林大学机械与航空航天工程学院工业工程系工学博士孙琳琳介绍,TRIZ是一线工程师进行创新的重要理论方法工具,可以做到以最精密的操作步骤指导工程师进行创新,能帮助工程师更好地解决生产设计过程中出现的技术问题,实现借力打力,从而更好的以高效率、低成本、高质量来保证成果的输出。“通过举办大赛,可以让更多企业一线人员以及工程师知道这种方法,学习这种方法。这种方法不仅能够解决企业的设计问题,研发过程中的卡脖子问题,实现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各种降本增效。同时,也为企业培养了更多的创新人才,以回馈企业本身和吉林省产业经济发展。”   经过激励的现场比拼,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的“应用TRIZ结合人因工程设计,精益化生产过程优化”和“轨道交通车体制造精益生产数字化”项目;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吉林油田分公司二氧化碳开发公司的“解决注入井结垢导致地层堵塞问题”项目;大唐长春第三热电厂的“结合TRIZ创新方法对燃煤电厂脱硝烟气流场优化分析与讨论”项目;长春富维安道拓汽车饰件系统有限公司的“汽车座椅造型个性化解决方案”等5个优秀项目,获得2021年中国创新方法大赛吉林省分赛区的特等奖。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团委、大唐吉林发电有限公司等企业获得优秀组织单位奖,战磊职工(劳模)创新工作室,大唐长春第三热电厂锅炉创新工作室等单位获得优秀创新工作室称号,现场举行了颁奖仪式。分赛区决赛后将按比赛成绩,择优推荐优秀项目参加2021年中国创新方法大赛总决赛。现场合影   创新方法大赛是中国创新创业大赛的专业赛事,自2017年中国科协和科技部联合主办首届中国创新方法大赛以来,每年定期举办,至今已举办5届,各省设区域赛。目前,创新方法大赛作为一项具有示范性的竞赛活动,已成为推动企业创新、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工具。   作为大赛主办方之一,吉林省科协一直致力于发挥创新方法在增强企业创新动力和激发企业科技人才创新活力方面的积极作用,通过搭建创新服务平台,挖掘创新优秀成果,促进创新方法推广应用及成果高效转化。未来,省科协还将继续推动赛事成果转化与产学研的深度融合,促进科技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引领创新热潮,释放创新能量,为谱写吉林高质量发展新篇章贡献科技力量。   
中央歌剧院走进长春系列文化活动“爱之声”主题音乐会精彩纷呈
时间:2021年10月22日
  10月22日,由中共长春市委宣传部、长春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中共长春市委教育工作委员会主办,长春市群众艺术馆、长春世界雕塑园承办的“助力吉林发展凝聚振兴力量”中央歌剧院走进长春系列文化活动“爱之声”主题音乐会,在长春雕塑艺术馆精彩上演。   为让人民群众享受到更高质量的文化生活,深入实施文化强省战略,赋能长春城市高质量发展,助力长春现代化都市圈建设,长春市文广旅局主动与中央歌剧院对接,合作建立了中央歌剧院公共文化高质量发展服务中心长春工作站。工作站将中央歌剧院高雅艺术引入长春,助力长春基层文化建设,开展了中央歌剧院走进长春系列活动。“爱之声”主题音乐会是系列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音乐会上,中央歌剧院女高音歌唱家郭橙橙、秦侃如、梁闰妮,女中音歌唱家李楠,男高音歌唱家李想、韩钧宇,男中音歌唱家於敬人、赵一峦,小提琴演奏家杜玄,钢琴演奏家许雨卉,小提琴演奏家王小蓓,中提琴演奏家张婧,大提琴演奏家杨娣,低音提琴演奏家李展等多位艺术家,演绎的歌剧咏叹调《斗牛士之歌》《今夜无人入睡》、艺术歌曲和民歌《那就是我》《红莓花儿开》《我的太阳》、弦乐五重奏《情深谊长》等中外经典歌曲和乐曲,为观众献上了一场高雅的听觉盛宴,让春城人民享受到了更加充实、更为丰富、更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   据悉,本场音乐会是中央歌剧院走进长春慰问一汽“红旗之恋”大型音乐会等活动之后,长春市文广旅局合理利用中央歌剧院声乐、合唱、器乐、舞台美术等丰富的艺术资源,通过工作站平台搭建和项目落地,提升城市品位,以高质量的文化供给,服务长春现代都市圈建设的又一举措。音乐会面向在长大学生代表及市民群众开展,邀请中央歌剧院优秀的歌唱家及演奏家组成公共文化服务小分队,以艺术普及的小型音乐会的形式深入到基层,让普通民众近距离地感受高雅艺术魅力,享受高质量的艺术服务。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一水双用 一地双收——科技小院“稻渔综合种养”助力乡村振兴
时间:2021年10月22日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秋收时节,走进南崴子街道南崴子村蓝谷水产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稻渔综合种养”的水稻田里,一望无际的稻穗儿随风摇曳,个头喜人的河蟹“横行霸道”地在田埂上游走,一派“稻花香里说丰年”的美好景象在眼前徐徐展开。      眼下正是蟹黄肥美吃螃蟹的好时节,眼前这片“双丰收”的景象证明了公主岭稻渔科技小院开发的“稻渔综合种养”一水两用、一地双收的立体化种养项目在试行阶段取得了丰硕成果。农家小院里住进研究生   “科技小院”是农业技术专家团队带领科技人员、研究生长期驻扎农村和生产第一线,开展科技创新、技术服务和人才培养的一种新模式。   2018年,在省科协和省农业厅的牵头下,吉林省农业大学的研究生导师王秋举和吴旻带着他们的研究生依托公主岭市南崴子街道南崴子村蓝谷水产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了“科技小院”。   4年来,每年的4月末5月初水稻插秧前,王秋举和爱人吴旻就带着学生来到科技小院驻扎,一住就是大半年,直到10月中旬才返校。   “刚开始王老师来的时候我寻思就是走个流程,摆个形式,人都是博士、研究生,有的学生都没在农村生活过,哪能住惯这农村生活。没想到4年前的想法如今一看确实打脸了。”合作社负责人赵春雨说。     科技小院成立的时候,王秋举的大女儿还不到一周岁,但为了能够缩短南北方虾蟹养殖收益的差异,帮农民规范稻田虾蟹养殖技术,促进增产增收,她毅然来到农村,带领学生走进田间地头,埋头搞科研。为了方便照顾孩子,吴旻也带着孩子来到农村生活。转眼孩子到了上幼儿园的年纪,他们放弃了大城市优越的教育条件,把孩子就近送到了南崴子街道幼儿园。   “刚来科技小院时肯定有些不习惯,尤其是夏天,我们住的集装箱特别热。但每天老师都鼓励我们,沉下心来,俯身扎根在泥土之间,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慢慢地,我们不仅适应了这里的生活,也渐渐喜欢上了这种心无旁骛搞研究的学习环境。”今年研二的王宁虽然跟老师来科技小院的时间不长,但却越来越适应这种洗净铅华、耕耘土地的生活。田间地头搭起科研平台   原始的稻田养蟹,农民养殖模式相对粗犷,缺乏放养密度、苗种质量等判定标准。为了能摸索出一套适宜本地的放养技术,为养殖户提供准确的参数,帮助他们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科技小院的师生们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经过长期在稻田地里摸爬滚打,最终创新研究出一套具有吉林省特色的“双边沟+分箱式插秧”稻田养殖虾蟹模式。这种模式在传统四面环沟的基础上,改为对侧边沟,在节省了一定的水稻种植面积的同时也使得虾蟹饲料投喂区域相对集中,提高了稻田虾蟹对饲料的利用率。      “博士刚毕业时我曾到南方进修学习,那时就发现在南方小龙虾养殖是一个朝阳产业,但回到吉林后我却发现,我们吉林人吃不上自己养的虾,因为南方的虾苗运到吉林省后,直接投放到稻田中,成活率极低,秋天几乎颗粒无收。所以我下定决心,一定要研究一套用我们北方的水土养殖出的鲜美硕大的小龙虾的养殖技术。”王秋举说。   从2018年开始,在经历过无数试验的失败和无数次的总结,王秋举和吴旻带领学生们采用中间培育技术,将购买回来的虾苗先在室内条件下进行体质强化,待其适应吉林省当地水质条件后再投入稻田中。今年的实验数据显示,中间培育技术极大地提高了小龙虾的成活率,达到了60.25%,这一技术突破,也预示着不久的将来,小龙虾可以在公主岭市乃至全省稻田中进行大面积养殖。   4年间,驻村学生在老师指导下先后发表了SCI论文9篇,在投4篇,获批专利1项,申请地方标准2项,获中国范蠡学术二等奖等两项奖励,同时帮助依托单位吉林省蓝谷水产有限公司注册了3个商标,产品获全国渔米比赛银奖和绿色生态奖2项。泥土滋养“三农”情怀   “我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农村生活和广袤的黑土地对我来说既熟悉又亲切。我们的目标就是尽最大努力把黑土地养好、用好,通过科学研究帮助农民增产增收的同时不断完善和丰富社会服务,不断为农业发展培养和输出人才。”      近两年来,科技小院科研团队师生在稻田虾蟹培育上不断取得新的突破。为了让更多农民看到科技养殖的效益,增强科学种田意识,科技小院的科研团队在我市先后举办了8次虾蟹科普知识宣讲班,参与农业农村厅水产技术推广站组织的培训班10余次。看到了师生们帮助蓝谷水产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大幅提升经济效益后,小院周边水稻种植户也逐渐意识到科学种田的优势。   “这两年我算了一笔经济账,相比只种植水稻,采用科研团队的‘双边沟+分箱插秧’的稻田养蟹模式和小院研发的集成技术,稻谷利润由原来的每亩550元增加至1100元,虾蟹等水产品利润每亩可达760元,总利润可达1900元,经济效益相比单一种植水稻每亩增加1300元左右,收益相当可观。所以现在有近一半的村民找到我,想要加入我们合作社,一起搞水稻虾蟹养殖。”赵春雨说。   建立一家科技小院、带动一个产业发展、辐射一片乡村致富,科技小院一头连着高等学府,一头连着田间地头,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懂农业、爱农民、爱农村的新型人才。在这里,学生们不但科研能力、专业素质得到了提高,还切实了解了农业农村发展情况,科技的智慧和力量不仅为我市农业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夯实了基础,更增添了腾飞的羽翼。
激发融合创新势能 服务支撑高质量发展,吉林省科协产学研协同创新服务平台授牌仪式暨农产品加工和食品产业对接活动在长春举办
时间:2021年10月22日
  聚焦吉林重点产业发展,构建产学研协同创新服务体系。10月21日,以“激发融合创新势能服务支撑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吉林省科协产学研协同创新服务平台授牌仪式暨农产品加工和食品产业对接活动在长春举办。专家、学者齐聚北国春城,共商科技协同创新发展之策。活动现场  全国脱贫攻坚楷模、中国工程院院士、吉林农业大学教授李玉出席活动并致辞。他表示,吉林省科学技术协会开展产学研协同创新服务平台试点建设,在搭建科技成果供需方对接交流平台的基础上,充分借助了中科吉林科技产业创新平台的市场化资源与优势,将科技成果转化向更深一步推进。同时,希望平台能够充分发挥第三方“技术经理人”的作用,加强科技创新的市场化引导,将科协系统人才成果资源与市场需求高效衔接起来,切实推动科技成果孵化转化工作取得实效,把这件服务科技工作者的实事办好。全国脱贫攻坚楷模、中国工程院院士、吉林农业大学教授李玉致辞  吉林省科协产学研协同创新服务平台以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为导向,以梳通科技创新体系梗阻,畅通科技成果供需渠道,促进协同创新,加速成果转化应用为目标,搭建信息交互、融合对接服务平台,致力于打造具有科协特色的科技成果转化服务模式,探索服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长效机制,涵养创新创业良好生态,切实为加速科技创新、破解经济难题、服务社会发展,展现科技价值贡献科协智慧和力量。   吉林省科协党组成员、副主席张晶莹在致辞中说,创新服务平台试点建设,既能充分发挥吉林省科学技术协会组织跨界、协同、高效的组织动员能力,打破大学、院所、企业等异质性组织间的合作导向障碍;又有效借助中科吉林科技产业创新平台在产业孵化、成果转化市场化运作方面的资源和力量,深入推动技术、资本、人才、成果等创新要素融合融通,实现配置效率的优化提升,对于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助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必将发挥重要而积极的作用。吉林省科协党组成员、副主席张晶莹致辞  活动现场,举行了吉林省科协产学研协同创新服务平台授牌仪式。吉林省科协党组书记、副主席林天为中科吉林科技产业创新平台授牌。中科吉林科技产业创新平台负责人、吉林省国科创新孵化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冰感慨万分,她表示,中科吉林科技产业创新平台作为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桥梁和纽带,具有政策咨询、知识产权、科技成果评估以及产业投资、创业培训等方面的服务优势和能力。作为吉林省科协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服务平台首家授牌单位,一定会成为吉林省广大科技工作者服务的窗口和载体,帮助高校院所的科技工作者,把他们的成果进一步的孵化、成长、落地,从实验室中的成果变成货架上的商品。吉林省科协党组书记、副主席林天为中国科学院(吉林)科技产业创新平台负责人李冰授牌  吉林省科协产学研协同创新服务平台首场产业对接活动聚焦农产品加工和食品领域。活动紧盯产业发展前沿,前期邀请来自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市营养源研究所等单位的3位专家线上授课,前瞻行业新风口,介绍产业发展新技术,2000余人线上互动交流,气氛热烈,成效显著。吉林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王大为分享经验  活动现场,吉林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王大为老师以《食用菌全株高值化综合利用》为题,带来食用菌产业化路径的思考,分享了他多年开展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受到与会者欢迎。活动搭建科技成果征集展示对接平台,面向高校、科研院所征集农产品加工和食品产业领域科技成果,活动现场向与会企业家、投融资机构代表集中展示宣介。来自吉林农业大学、吉林大学、吉林省农业科学院等单位的6个重点项目,聚焦产业发展新思路、新技术、新品种进行技术路演。《松仁活性肽高效制备关键技术研究及人参复配改善记忆力产品开发》、《膳食纤维产品开发》两个项目现场签订合作协议,吉林中科特殊食品创新研究院与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签订《功能性农产品加工战略合作协议》,活动有力推进了科技成果市场化产业化进程,为吉林省由农业大省加快向农业强省跨越提供了坚实科技支撑。吉林农业大学与吉林中科特殊食品创新研究院签署开发项目合作协议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与吉林中科特殊食品创新研究院签署开发项目合作协议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与吉林中科特殊食品创新研究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科技创新发展是新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究所、特种动植物加工团队研究员孙印石表示,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是科研走向市场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对于科研成果,其中农产品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研发技术力量,我们将通过创新服务平台把科技成果展示出去,然后对接到企业,让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科研成果落地生根,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   发挥创新服务平台作用,促进创新产业集聚发展。下一步,吉林省科学技术协会将持续聚焦吉林重点产业发展,努力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服务平台成为新时代吉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新引擎。一是发挥禀赋优势,充分整合科协系统创新要素资源,推动形成加速产学研深度融合、一体化发展的工作体系,打造独具科协特色的科技创新策源地和孵化器。二是聚焦中心大局,围绕吉林重点产业发展、关键环节突破、共性技术攻关谋划工作思路,持续在“深”“实”上下功夫,打造高标准专业化的协同创新服务“样版间”。三是找准工作定位,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持续畅通创新链条,将平台打造成科技成果向市场高效输出的端口,助力形成科技成果转化良性循环,对产业发展形成有力支撑。   据悉,此次活动是2021年吉林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系列活动之一,由吉林省科学技术协会主办,吉林省科协创新创业服务中心、吉林省科技创新创业研究会等部门联合承办。吉林省科协、吉林农业大学、吉林省农科院等相关单位领导出席活动。来自省内外农产品加工和食品产业专家、学者,企业家代表,投融资机构代表2000余人,通过线上线下不同形式参加活动。
吉林工商学院美育大讲堂邀请书画名家进校园
时间:2021年10月21日
  金秋收获,四野鎏金,丹青妙笔,美育铸魂。10月20日下午,吉林工商学院美育大讲堂邀请吉林省书画名家走进美丽校园,开展书画交流活动。校党委书记张炳辉,党委副书记、校长张越杰,吉林省文联一级巡视员、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吉林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景喜猷,吉林省文联副主席、党组成员、吉林省政协书画院副院长赵志强出席大讲堂开幕式活动。   张炳辉在开幕式上致辞,他首先代表全校师生对吉林省当代书画名家光临学校表示热烈欢迎,对书画名家现场助力学校美育工作和校园文化建设表示衷心感谢。他指出,通过邀请书画名家进校园现场展示和讲解,使广大师生感受传统文化的艺术魅力,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塑造美好心灵。今后,学校将定期举办美育大讲堂活动,拓展美育实践教学,丰富校园美育文化生活,切实推动我校美育工作和校园文化建设。   张越杰向应邀出席的书画名家颁授了吉林工商学院客座教授聘书,邀请他们定期来学校参加美育大讲堂活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指导师生书画爱好者开展艺术创作,共襄文化育人盛举。景喜猷向我校赠送了校名牌匾,表达了艺术家们对教育事业的关心,对吉林工商学院青年学子的厚爱。   开幕式后,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吉林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延边州文联副主席夏光江,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长春美术馆馆长、长春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一级美术师赵经武,长春美术馆副馆长、长春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一级美术师李鹏,长春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一级美术师汪鹏辉,中国公益事业形象大使、长春市慈善书画院副院长兼秘书长徐亮等书画名家现场挥毫泼墨、即兴创作,以书言志、以画抒怀。在现场创作的同时,各位书画名家对慕名前来求教的师生书画爱好者给予了悉心指导和耐心辅导,他们平易近人、乐教后辈的风范赢得了师生们的赞誉。同学们纷纷表示,能在校园里观摩到大师的创作,并得到他们的亲自示范指点的机会,非常荣幸,弥足珍贵。整场活动持续了一个下午,活动结束前,书画名家应现场师生的热情请求纷纷创作了以吉林工商学院校训“博学善思,厚德自强”为内容的作品,赢得了师生一阵阵热烈掌声。   据吉林工商学院美育文化中心主任王明明介绍,一直以来,吉林工商学院始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建立并不断完善德智体美劳五位一体的人才培养体系,美育工作得到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美育大讲堂活动是学校美育工作的一项新成果,也是学生技能展示月中的一项实践活动。美育文化中心将按照学校总体工作部署,定期举办美育大讲堂活动,邀请艺术名家进校园,积极构建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和艺术经典教育为主要内容的美育体系,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多做贡献。
讲述创新故事 展现创新风采  2021年吉林省企业“创新达人”宣讲活动启动
时间:2021年10月19日
  10月19日,由吉林省科学技术协会、吉林省工商业联合会、吉林省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服务中心主办,吉林省科学技术工作者服务中心承办的2021年吉林省企业“创新达人”宣讲活动启动。吉林省科协党组成员副主席张晶莹、吉林省工商联副主席张彦、吉林省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服务中心主任王义、中国科协科技创新与品牌杂志常务副总编魏晓文,以及各市州工商联、工信局负责人、科协相关部门负责人和全省企业“创新达人”活动的企业家、创新能手、技能工匠等120余人参加了活动。宣讲活动现场   吉林省科协党组成员副主席张晶莹致辞。她表示,首先对荣获吉林省企业“创新达人”称号的企业家、创新能手、技能工匠表示衷心的祝贺。同时希望通过此次活动,能够进一步弘扬创新精神,坚定创新自信,更好的展现吉林省企业人才和创新成果风采,营造科技创新的良好生态环境,为吉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贡献自己的智慧力量。吉林省科协党组成员、副主席张晶莹   活动现场,吉林省工商联副主席张彦宣布《2021年吉林省企业“创新达人”评选决定》。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锋等100人,为吉林省企业“创新达人”;中车长客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曲双等10人,为吉林省企业“创新达人”宣讲团成员;四平市热交换产品质量检验中心李旭等129人,获吉林省企业“创新达人”提名。吉林省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服务中心主任王义为企业“创新达人”宣讲团曲双等同志颁发聘书。 主办方为企业“创新达人”宣讲团颁发聘书   讲述创新故事,展现创新风采,“创新达人”们分享宝贵的成功经验和精彩的创新故事,来自长春富维安道拓汽车饰件系统有限公司创新室经理战磊感悟颇深。“自2016年开始,吉林省科学技术协会在技术创新的方法、理论等方面给予我们企业很多支持,我们从‘拍脑门’去找创新点子,到现在有现成的理论可以遵循,大大缩减了研发时间,产品研发的效率、稳健性也得到了极大提高。”战磊说,创新是一点一滴的积累,是由量变走向质变的一个过程,需要我们在新的领域持之以恒、勇于探索,做到脚踏实地做事,不断完善我们在产品研发、产品质量提升等方面的能力,为国家民族品牌汽车的发展贡献力量。长春富维安道拓汽车饰件系统有限公司创新室经理战磊   “此次活动的开展,激发了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创新热情和创新活力,增强了企业科技工作者在推动吉林省科技创新中的责任和担当。”张彦说,希望科技企业、科技工作者在今后的工作中,弘扬企业家精神、科学家精神、工匠精神,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全身心投入到科技创新实践中来,团结带领全省广大企业科技工作者,创造出更多、更好的科技创新成果。
2021“大地情深”中央歌剧院走进长春系列活动 ——公共文化高质量发展艺术大师培训课明日开讲
时间:2021年10月19日
  按照2021“大地情深”中央歌剧院走进长春系列活动整体安排,2021“大地情深”中央歌剧院走进长春系列活动——公共文化高质量发展艺术大师培训课于2021年10月20日至11月6日在长春举行。   为贯赋能长春城市高质量发展,助力长春现代化都市圈建设,长春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主动与中央歌剧院对接,合作建立了中央歌剧院公共文化高质量发展服务中心长春工作站。工作站按照2021“大地情深”主题活动要求,邀请中央歌剧院公共文化高质量发展艺术大师来长培训,是2021“大地情深”中央歌剧院走进长春系列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据悉,此次培训活动邀请著名指挥家、中央歌剧院首席常任指挥袁丁,女高音歌唱家梁闰妮、男高音歌唱家李想,小提琴演奏家杜玄、王楠,中央歌剧院双簧管演奏家石鑫等来长授课。   为了做好此次培训工作,让广大市民在家门口享受到高质量的精神文化产品,长春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积极协调相关单位,组织中央歌剧院相关专家将分别到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长春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明珠校区、长春市第六中学、吉林省孤儿学校、公主岭市范家屯镇、天宝社区、绿园区文化馆等6个不同层面涵盖大学、中学、小学、社区、乡镇、群众艺术团等14个单位开展高质量的培训服务活动。为合唱团、乐团等举行声乐理论、合唱及器乐培训等活动。总计培训160课时。   本次培训活动利用中央歌剧院声乐、合唱、器乐、舞台美术等丰富的艺术资源,通过平台搭建和项目落地,提升城市品位,以高质量的文化供给服务长春现代都市圈建设。通过邀请中央歌剧院专家面向我市各层面的基层艺术团体开展高质量的培训活动,提升了长春市基层艺术团体整体专业水准和服务能力,也为我市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