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8月10日 星期日 农历闰六月十七 |
公众号
小程序
今日热点
揭秘!冰墩墩竟只是颁奖典礼的“前菜”??
时间:2022年02月13日
比赛结束啦! 要颁奖牌、升国旗、奏国歌啦! 诶不对 怎么只发了“冰墩墩”? 诶不对 怎么合影留念就完了 没有升国旗和奏国歌吗? 北京冬奥会开幕一周了 你是否有过这些疑问呢? 敲黑板! 接下来是冬奥会颁奖仪式大揭秘与夏季奥运会不同 由于冬奥会赛场天气寒冷 比赛结束后 通常会在赛场内颁发纪念品 再去颁奖广场颁发奖牌 大家期待的升国旗、奏国歌 就会在那里举行 (看见没?换衣服了,更美更帅了!) 本届冬奥会共设两个颁奖广场 北京颁奖广场叫“美美与共” 像“雪屋”一样给人温暖↓   张家口颁奖广场叫“激情逐梦” 看起来动感十足↓ 2月6日至19日 这两个颁奖广场将颁发81个项目的奖牌 不过,凡事都有例外 部分项目会在竞赛场馆直接颁发奖牌 主要是延庆的竞赛场馆 和北京的部分竞赛场馆另外,按照国际奥委会惯例 越野滑雪男子50公里集体出发 和越野滑雪女子30公里集体出发 将在闭幕式上颁发奖牌 (看见没,前脚刚比完,后脚就拿牌↑) 站上领奖台到底能得到啥 值得大家跑了一趟又一趟 首先肯定有奖牌! 本届冬奥会的奖牌“同心” 与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金镶玉奖牌相呼应 五个同心圆 寓意五环同心、同心归圆 表达天地合、人心同 也象征奥林匹克精神凝聚人心奖牌造型简洁但不简单 奖牌正面奥运五环外 是一圈祥云纹、一圈冰雪纹 奖牌背面北京冬奥会会徽周围 圆环与圆点象征古代天文图 也象征运动员在冰雪滑道上的激情比赛 圆点共24个 你知道为什么吗?  (因为这是第二十四届冬奥会) 除了奖牌 获奖运动员还会收到一束颁奖花束 本届冬奥会采用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工艺 绒线编结技艺制花 玫瑰、月季、铃兰、绣球、月桂和橄榄 寓意温暖祥和,可永久保存 是永不凋零的冬奥之花 最令人羡慕的是 还有羡煞旁人的荣耀版“冰墩墩” 前三名(队)运动员人手一个 那你知道荣耀版“冰墩墩” 周围的花环是什么吗? 这题我会!橄榄枝! 错!这是松、竹、梅编织成的 松、竹、梅又称“岁寒三友” 寓意坚韧、顽强和旺盛的生命力 寄托着对获奖运动员的敬意与祝福谁不喜欢金光闪闪的“冰墩墩”呢? 可以买到吗? 怎么可能! 这是为获奖运动员定制的特殊纪念品 不对外销售哦 啊?难道我与冰墩墩的距离 就差一个奥运冠军吗? 就想问问 打出溜滑什么时候入奥?
北京冬奥会成为迄今收视率最高的冬奥会
时间:2022年02月13日
  奥林匹克转播服务公司(OBS)10日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北京冬奥会已经成为迄今收视率最高的一届冬奥会,在转播时长、技术、内容制作方式等多方面都书写了新纪录。   来自全球各地的转播商克服疫情和国际旅行的种种困难,在东京奥运会后仅六个月,就为世界呈现了北京冬奥会的精彩。作为向全世界奥运持权转播商提供奥运会广播电视公共信号的机构,奥林匹克转播服务公司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其首席执行官伊阿尼斯·埃克萨科斯表示,根据相关数据,北京冬奥会已经成为迄今收视率最高的一届冬奥会,而在美国全国广播公司旗下的数字平台上,北京冬奥会也成为收视率最高的一届冬奥会。   埃克萨科斯说,北京冬奥会第一次在冬奥会上使用UHD和HDR技术,也就是超高清和高动态范围的4K技术来进行转播和制作。   “这得益于中国在5G技术使用方面世界领先。”他说。   此外,云转播也是北京冬奥会的一大特色。“这使我们可以远程制作内容,实现信号的及时传输。我们可以不用到现场,不用到赛事举办地,就能够制作内容。”埃克萨科斯说。   据他介绍,奥林匹克转播服务公司将在北京冬奥会为转播商提供超过6000小时的内容,其中比赛内容近1000小时。“所有内容能够满足数字转播的需求,不同平台、媒体有不同的内容。”
中国钢架雪车队首枚奥运奖牌,多亏这双国产比赛鞋!
时间:2022年02月13日
皑皑白雪,天地为霜;巍巍群山,皆为坦途。北京2022冬奥会延庆赛区国家雪车雪橇中心的“雪游龙”在2月11日,等到了中国钢架雪车的又一个值得记住的历史时刻:   第一轮:1分00秒43   第二轮:1分00秒65   第三轮:1分00秒54   第四轮:1分00秒15   这是闫文港在国家雪橇雪车中心交出的总成绩单,他代表中国队获得北京冬奥会男子钢架雪车比赛的铜牌,这也是中国钢架雪车队历史上的第一枚奥运奖牌;而“双子星”中另一位殷正也以取得了第五名的优异成绩,两人双双创造了中国钢架雪车队的冬奥会历史最佳战绩。“双子星”创造“雪游龙”新历史中国速度让世界惊叹!   2017年,那时的殷正还是一位北体大的学生,专攻短跑。在学校里按部就班过着“上课-训练”的普通学生生活。   国家展开“跨界跨项”的选拔,为冬季项目储备人才。时代给予殷正的这个机会,他毫不犹豫抓住,成就了自己的飞跃。   有着不错爆发力的殷正从学生成为了中国钢架雪车队队员。“冬奥会给了我们这个机会,通过跨界跨项进入到国家队,走到了一个更高的平台。”凭借自身优势和刻苦训练,殷正开始飞速成长。   在殷正的心里,是北京冬奥会给了他改变人生的机会,他也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中国钢架雪车的历史,“穿上国家队这身衣服,感觉更大的责任在肩上。我的目标就是站上领奖台,奏响国歌。”   和殷正一样,闫文港同样是“跨界跨项”的受益者。2015年中国钢架雪车队成立,练习跳远的他被选中,一个人、一副钢架雪车、一条全冰赛道,一次全新的征程。   加拿大卡尔加里外训,闫文港第一次站上钢架雪车赛道。他是被教练推下去的。“第一次滑虽然速度只有四五十迈,但还是很紧张,到达终点的那一刻,觉得非常痛快。”在害怕和刺激中,闫文港继续拓展着自己尽可能的边界。   那些日子,闫文港是咬着牙熬过来的,“动作不熟,全身都是淤青,第二天还得继续。冬天的时候肿和淤青都下不去。”   可再难再苦,闫文港没想着放弃。那些打不倒你的,终将让你更加强大。他反复跟自己说:要投入,“这种高速滑行的感觉非常享受,如果你不享受的话,会摔得很惨。因此,一定要投入、非常专注才行。”安踏打造的战靴成为中国钢架雪车历史性突破的“助推器”   在本次北京冬奥会上,已经连续八届合作中国奥委会的安踏为15个分项中的12支中国参赛队打造运动装备。是支持中国国家队比赛装备最多的运动品牌。而累计为28支中国国家队打造比赛装备,在所有品牌中也是最多的。   中国钢架雪车队作为参赛队伍的1/12,正是身穿安踏战服,拼下这个历史时刻的。陪伴,见证,助力,是安踏对中国钢架雪车在北京冬奥会的使命。   作为世界上最刺激的运动项目,钢架雪车的运动员出发时,抓住扶手爆发式起跑,沿冰轨推动钢架获得最大初始速度,直面前方俯身滑行。   值得一提的是,闫文港和殷正所穿的鞋是安踏首创采用智能模拟仿真设计的冬奥钢架雪车鞋。   这双战靴采用仿生流体力学设计的导流线降低壁面摩擦力53.5%,而鞋底异形曲面碳板科技材料使得回弹力提升2%。   经过运动员赛道实测:在起跑推进阶段,穿着安踏钢架雪车鞋所取得的运动成绩比穿其它品牌的鞋取得的成绩显著提升:最高提升达0.054秒,平均提高0.023秒。   而安踏独创的导流板和翼型降阻设计使钢架雪车整体鞋身降低风阻10%,让他们在出发踏进钢架雪车时,减少运动员发力瞬间的速度损耗,获得更大的爆发力,为一往无前奔跑注入最有力的支持。   从耿文强在平昌冬奥会斩获的第十三名,到如今“雪游龙”登上领奖台的第三名,中国钢架雪车队在冬奥会最刺激的一个项目上,再次将历史改写,让“中国红”飞向世界。而闫文港和殷正的路还很长,北京,远不是终点,而是一个全新的起点。
让奖牌变成金色的高亭宇到底有多强?
时间:2022年02月13日
  站在北京冬奥会速滑男子500米比赛的起点,高亭宇一脸自信,他用力踩了一下“冰丝带”的冰面,然后深吸了一口气……   发令枪响,高亭宇如离弦之箭般冲了出去,一路领先直至冲过终点线。   34秒32!新的冬奥会纪录!手持国旗绕场庆祝   12日,黑龙江名将高亭宇在北京冬奥会速滑男子500米比赛中摘得金牌!在这之前,高亭宇曾不止一次表示过,北京冬奥会上他的目标就是要“让自己的奖牌换换颜色”。   速滑中距离最短的项目就是这个500米,堪比夏季奥运会中的百米飞人大战。所以说,高亭宇这句看似平凡的愿望,在强手如林的世界顶级冬奥赛场,着实显得“豪气冲天”。          高亭宇是怎样成为“冬奥飞人”的?他的父亲、教练还原了这个新科冬奥会冠军的成长历程。高亭宇在比赛中冰场成林区男孩释放天性的舞台   高亭宇1997年12月15日出生于黑龙江省伊春市南岔县。当地属于林区,依山傍水,用高亭宇父亲高海吉的话说,他家出门几百米就是山。   高亭宇从小身体素质就好,而且活泼好动。为了儿子的安全,高海吉给高亭宇定下规矩:一不许上山,二不许下水。高亭宇很听话,一直遵守父亲定下的规矩,只在家附近玩。   上学以后,学校冬天浇冰场,高亭宇终于找到了释放自己天性的舞台。天生冰感就好的他,很快掌握并爱上了滑冰这项运动。对此,高海吉很支持,以致于高亭宇小学毕业后,为了能让儿子继续滑冰,高海吉带高亭宇来到了哈尔滨,到省队试训。   高亭宇的身体素质和冰感让省队教练很喜欢,但是由于年龄不够,省队教练建议高海吉过两年再带他来。但是,如果回伊春继续上学,高亭宇的滑冰训练很可能就要停下,如果两年不练,也许就荒废了。遇伯乐加入牡丹江队   这时候,柳暗花明,高海吉接到了牡丹江速滑队教练刘德光的电话。原来,刘德光在哈尔滨也看到了高亭宇的训练,也看好他的身体素质,于是把高亭宇带到了牡丹江队。   牡丹江冰上项目人才辈出,曾培养出李琰、王曼丽等名将。刘德光当运动员时的教练是陈培军,后来陈培军又教出一个弟子,叫宁忠岩。也就是说,陈培军、刘德光师徒俩,带出了现在中国速滑“双子星”。   对于高亭宇在牡丹江队的日子,刘德光说,并没有什么特殊的记忆,只是觉得这个孩子很刻苦,也聪明,教的东西接受起来特别快。倒是几年后高亭宇入选省集训队的时候,刘德光印象很深:“他当时哭着闹着不肯走,说什么都想留下来。高亭宇对我们队伍的感情让我很感动,但是他必须继续去提升。在我们这样的地方队,我们能做的就是给队员打好底子,练好基本功,再送他们去更高级别队伍。”以上为高亭宇童年照片(由高亭宇父亲提供)曾“就连做梦都是滑冰”   在省集训队,高亭宇又得到教练刘广彬的悉心栽培,继续快速成长。几年后,他进入国家队。   不过,无论在省队还是国家队,高亭宇都经历过一段有些苦涩的成长过程。对于刚进省队时的情景,他后来回忆说:“我特别努力,可就是滑不过别人,在队里是最差的,训练总是最后一名,根本看不到希望和未来。”而对于刚进国家队时的情景,他说:“我就像一个在原来学校成绩一直都拔尖的优等生,转学之后突然发现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心理压力和落差特别大。”   要强的高亭宇,不会就此认输。“连着三四年,我每天白天看技术录像,然后就是大量重复的训练,就连晚上睡觉做梦都是滑冰。”他曾这样回忆自己的成长过程。   高亭宇的努力,逐渐有了回报。2016-2017赛季速滑世界杯哈尔滨站男子500米比赛,他以34秒99获得银牌;转过年,2017年初的亚冬会,他又以破亚洲纪录的成绩摘金。高亭宇家中收藏的奖牌(由高亭宇父亲提供)首战冬奥摘铜后定下新目标   转眼到了2018年,高亭宇随队来到平昌,开始了自己的第一次冬奥会之旅。   但如此重要的比赛让他倍感压力,“我出现明显的赛前综合征,吃不下,睡不着,离比赛越近,这种症状就越明显,比赛前甚至出现干呕的情况,刷牙都想吐,其实这就是精神高度紧张对身体造成的影响。”高亭宇回忆说。   好在他最后及时调整好心态,并在男子500米比赛中摘得铜牌,这也是中国男子速滑的历史首枚冬奥奖牌。   此后的几年,高亭宇曾不止一次表示,北京冬奥会,他的目标是“让奖牌换换颜色”。   进入2021-2022赛季,高亭宇在首站世界杯的500米第一次比赛中就获得冠军,但第二次比赛,裁判在发令前连续吹罚他的对手和在练习道上练习的一位选手犯规,这影响了高亭宇的注意力,也扰乱了他的节奏,最终表现不佳仅名列第8。高海吉告诉记者,这件事起初让高亭宇非常不满,但很快调整过来,重新把注意力投入到比赛、训练中,“那段时间我跟他聊过,他渐渐也觉得这种事出现在冬奥会前未必是坏事,反而是提醒他要对任何突发情况做充分的准备。”完美发挥圆了冬奥冠军梦   在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高亭宇担任了中国代表团的旗手,对此,他在个人社交媒体上表示:“旗手的身份让我充满力量。这也是我一直梦寐以求的一个角色。我一定不会辜负这份信任,会争取在赛场上展现出自己最好的一面。”   12日的比赛,总共15组选手中,高亭宇在第7组出场。看得出高亭宇准备得足够充分,也足够自信,全程几乎可以说完美无缺。在创造34秒32的最新冬奥会纪录后,所有人都在等待剩余8组的比赛结果。第8组、第9组、第10组……当第15组的加拿大选手冲过终点线时,仍然无人能够超越34秒32的成绩!  高亭宇,新的冬奥冠军!   高亭宇不但完成了   “让奖牌换颜色”的心愿   更成为第一位中国男子速滑冬奥冠军!
中国队打破奥运会纪录背后竟有导弹技术
时间:2022年02月13日
  一款根据导弹助推器“改造”而来的训练装备深度应用于国家速度滑冰队和中国越野滑雪国家队的日常训练。   在2月12日举行的北京冬奥会速度滑冰男子500米决赛上,中国选手高亭宇以34秒32的成绩获得金牌,并刷新了奥运会纪录。就在同一天举行的北京冬奥会越野滑雪女子4×5公里接力决赛上,由池春雪、李馨、巴亚尼·加林、马清华组成的中国队以57分49秒7获得第十名,刷新冬奥上中国队在该项目上的历史最好成绩。两个项目各自在冬奥会上取得历史性突破,这背后都有“科技助奥”理念的加持。据记者了解,一款根据导弹助推器“改造”而来的训练装备就深度的应用于国家速度滑冰队和中国越野滑雪国家队的日常训练。摄影:李昊   记者近日从中国航天科技十一院三所处获悉,这套训练装备由该所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科研人员,利用小型导弹以及无人机发动机技术“改造”而来。参与该设备研发的航天科技十一院三所工程师郑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这套基于风扇排出空气产生反作用推力的空气动力学原理,而设计研发的涵道风扇喷气动力的训练助推器,能够根据训练的需要为越野滑雪和速度滑冰运动员提供辅助推力,使运动员能够在训练中突破自身体能限制,开展各类极限状态的训练活动。   据记者了解,这款助推器主要包括动力、推力控制和供电等装置。在使用时,运动员仅需通过穿戴组件,就能将重约3.5公斤的助推器固定在背部,在动力装置的推动下辅助训练。助推器的推力控制装置具有手动控制功能,可人为实时控制助推器的推力大小和启停。   郑刘介绍称,这套设备对于速度滑冰运动员的辅助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助力速度滑冰运动员在过弯之前达到一定的速度,让运动员针对性的开展过弯技术的练习,节省运动员自己在直道阶段的起跑加速消耗的体力,提高训练的针对性和效率。此外,该装备还可以帮助速度滑冰运动员突破自身的速度极限,使运动员感受更高速度下的身体状态,“一次典型的速度滑冰项目训练中,运动员400米一圈下来速度能提升10%。”郑刘介绍称。   此外,这套设备还应用于中国越野滑雪国家队的日常训练当中。郑刘介绍称,在越野滑雪运动中,运动员不仅要有着超强的耐力,还要求运动员必须具备出色的雪场适应能力、运动能力以及弯道技术。而这套装置能够运用“导弹助推器”技术原理为运动员创造出一种高速运动的状态,帮助运动员在高速状态下练习转弯、变道,跳跃等技术动作,使运动员突破体能极限并形成高速状态下的肌肉记忆,开创了一种全新的极限状态下的训练方式。   能够将导弹助推器技术别出心裁的应用于中国冬奥健儿的日常训练,并助力他们取得突破性的成绩,郑刘坦言,自己感到十分自豪。“非常荣幸能够参与到科技助奥的项目中,用我们的航天科技助力国家运动员取得更好的成绩,为冬奥做出了一点贡献,与此同时,运动员的拼搏精神也感染着我,相信自己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也能够秉承着航天精神和奥运精神,继续为航天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北京冬奥12日看点:6金诞生!中国两旗手出战,高亭宇冲金
时间:2022年02月12日
  2月12日,北京冬奥会进入第八个夺金日,在速度滑冰、单板滑雪等6个项目上产生6枚金牌。担任本届冬奥会中国代表团开幕式旗手的高亭宇、赵丹将出战,前者将冲击速度滑冰男子500米金牌。   速度滑冰男子500米:高亭宇冲金   在平昌冬奥会,高亭宇赢得该项目铜牌,成为第一位赢得奥运奖牌的中国男子速度滑冰运动员。在本赛季的世界杯分站赛上,高亭宇拿到该项目1金1银。   在世界杯波兰站,高亭宇以34秒26的成绩打破场地纪录,并且第一次在世界顶级赛事夺冠。在本届冬奥会,高亭宇的目标是实现金牌零的突破。   不过,该项目的竞争十分激烈,加拿大选手杜布瑞尔、俄罗斯选手库里日尼科夫以及日本选手新滨立也、森重航、村上右磨都具备夺金实力。   此外,速度滑冰女子团体追逐将进行四分之一决赛。在平昌冬奥会,中国女队曾拿到该项目第五名,本赛季世界杯美国站,韩梅、李奇时、阿合娜尔-阿达克组成的中国队拿到铜牌,首次登上领奖台。   钢架雪车:赵丹冲击奖牌   女旗手赵丹将冲击奖牌,第二轮结束之后,赵丹排名第4位,另一位中国选手黎禹汐排名第10位,澳大利亚选手纳拉科特排名第一位。   冬季两项产生男子10公里短距离金牌,程方明、闫星元、张春雨和朱朕宇联手出战。其中,程方明的表现值得关注,在本赛季世界杯德国奥伯霍夫站,程方明排名第12位,创造中国选手本赛季世界杯男子短距离最佳成绩。   越野滑雪项目产生女子4×5公里接力金牌,池春雪、迪妮格尔-衣拉木江、李馨和巴亚尼-加林组成的中国女队将冲击奖牌。   此外,单板滑雪项目产生障碍追逐混合团体金牌,跳台滑雪产生男子个人大跳台金牌。男子冰球:中国队挑战冬奥亚军   在10日的首场比赛里,中国队在冬奥会处子秀里以0比8负于美国队。12日,中国队将在第二战里对阵德国队,在平昌冬奥会,德国队拿到了银牌。   冰壶比赛继续进行,战胜丹麦队取得本届冬奥会首场胜利之后,中国男队将对阵意大利队。遭遇两连败的中国女队将对阵瑞典队,在平昌冬奥会,中国女队曾以4比8的比分负于瑞典队,无缘四强淘汰赛。   花样滑冰项目将进行冰舞韵律舞的比赛,排名前20位的选手将晋级到自由舞。中国选手王诗玥/柳鑫宇将出战该项目,在花滑团体赛里,两人拿到74.66分排名第五位。
“最快的冰”,这样造→
时间:2022年02月12日
  自冬奥会开赛以来,国家速滑馆“冰丝带”诞生多个奥运纪录。而由老场馆改建、本届冬奥会承担花样滑冰和短道速滑两项比赛任务的首都体育馆同样频破纪录。截至2月9日,已有5项奥运纪录在首都体育馆被刷新。   面对一再刷新的纪录,网友一边赞叹选手们的出色发挥,一边惊呼:北京冬奥会有“最快的冰”!△国家速滑馆“冰丝带”(图片来源/视觉中国)采用世界先进制冰技术   国家体育馆“冰丝带”、首都体育馆屡屡传来佳绩,这既离不开高水平运动员的奋力拼搏,也源于场馆条件的科技支撑。   中国著名短道速滑运动员杨阳曾参加过三届冬奥会,在北京冬奥会上担任裁判。走上首都体育馆冰场,她忍不住有滑一圈的冲动:“我好想在这儿滑,这个冰太好了!用我们的话说,冰特别走道,特别滑,非常出速度。”   与自然冻冰后温度相对均匀的冰面不同,人造冰场是将制冷管埋在地下水泥层中,水泥层上再泼水,一层层冻冰,制冷管的温度是否均匀直接影响到冰面温差,进而影响冰面的平整度和硬度。温差越小,冰面的硬度就越均匀、冰面就越平整。在这样的冰面上滑行,选手对不同区域的软硬度感受保持一致,速度不会受到冰面的影响,更有利于创造好成绩。 △比赛间隙,浇冰车正在平整冰面。(总台央广记者李行健摄)   流动在制冷管中的制冷剂的选择,对温差控制至关重要。此次“冰丝带”和首都体育馆均采用了先进的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技术。尽管国外一些地方已经开始使用这样的技术,但是北京冬奥会大面积、多场馆使用的方案,世界上可供参考的不多。专家们为此专门开了多次设计方案评审会,不断论证、细化和修改方案。   天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教授马一太所在的团队此次承担了首都体育馆制冰方案的研发、设计和建造。他介绍:“奥组委对温差的要求是控制在1.5度。现在我们的冰(温度)正负不差0.5度,甚至能达到0.3度。”   马一太还指出,二氧化碳是工业废料,经过提纯后即可当制冷剂使用,因此价格低廉,与常用的氟利昂之类的制冷剂有50甚至100倍的价格差距;且更加绿色、环保和安全。两小时实现“最快”到“最美”   对于不同的冰上运动而言,冰面是否“好”,有着不一样的评判标准,如短道速滑要“快”,花样滑冰求“美”。花样滑冰的“点冰”等技巧需要冰面厚度达5厘米以上,否则冰面易破;而短道速滑则要求冰面硬度更高,厚度要求只需要3.5到4厘米。△2022北京冬奥会花样滑冰男子单人短节目比赛在首都体育馆举行。(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历届比赛中,这两个项目的场馆几乎都安排在一起,今年也不例外。有时二者的举行时间也相对接近。对于制冰来说,如何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冰面从“最快”到“最美”的转换,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按照国际奥委会的要求,从适合短道速滑的“最快”冰场到适合花样滑冰的“最美”冰场,要在三小时内完成。除了制冷剂,压缩机、换热器及一整套系统的控制都至关重要。马一太说,北京冬奥会的这套系统已实现了两小时内的冰场转换。   场馆内频频传出好消息,是让保障人员最自豪的事。马一太表示,“我们赶上了甚至已处于冰雪运动制冷制冰技术前沿。冬奥会结束之后,我们可以把这个技术继续在冰雪运动中推广运用。”
0.082718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