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节刚过,习近平总书记再次踏上吉林大地,把春的希望播撒到白山松水,让春的脉动激荡在吉林人民心中。牢记总书记殷殷嘱托,吉林人民在吉林省委、省政府的带领下,抢抓机遇、乘势而上——上半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7%,高于全国0.4个百分点,且三次产业增加值增速全部高于全国。
发展必须是、只能是高质量发展。
从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到新兴动能的加速培育,从改革开放的生动实践到乡村振兴的持续推进,这片承载着历史厚重与自然馈赠的土地,正以统筹兼顾的智慧为笔、协同发力的魄力为墨,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卷轴上,谱写高质量发展的吉林篇章。
着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为高质量发展夯实基础
现代化产业体系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支撑、高质量发展的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守牢实体经济这个根基,统筹推动传统产业转型、优势产业壮大和新质生产力培育,构建体现吉林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殷殷嘱托,指明方向。
当前,吉林经济转型升级正处于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全省上下正结合“十五五”规划的谋划,统筹新动能培育和旧动能更新,以实体经济为根基、科技创新为关键、产业升级为方向,促进新产业竞相成长,让吉林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更为牢固、动能充分释放。
中国一汽、吉林石化、中车长客的“华丽转身”,正是吉林扎实推动传统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的生动实践。
从传统制造迈向先进制造,从传统能源迈向清洁能源,从低附加值迈向高附加值……一个个产业迈向转型升级,壮大了产业优势,培育了新质生产力,为吉林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不竭动力。
绿色,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绿色转型是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内在要求。
夏日,查干湖。远望,万顷碧波似翡翠铺陈,水鸟于湖空翩跹;近观,湖面波光碎成金箔,芦苇荡绿浪翻涌。圣水湖畔,名不虚传。作为吉林省西部难得的大湖湿地,查干湖持续实施工程性、生物性和管理性措施,推进大湖湿地可持续发展。
同样名扬天下的,还有吉林的粉雪、静风、暖阳。“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大力发展寒地冰雪经济,吉林要做好雪文章”……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化为白山松水间涌动的绿色动能。近年来,全省旅游市场持续火热,接待国内游客人次、出游总花费屡创新高。
三四月间,吉林省委主要负责同志先后在长春、吉林、辽源、四平四座城市调研,每一步都踩在长春现代化都市圈建设思路的关键节点上。
以更大决心、更有力的举措推进长春现代化都市圈建设,更好辐射带动全省高质量发展,一个更具竞争力、更富创新力、更有辐射力的现代化都市圈,将为东北振兴乃至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出新的吉林方案。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
为全面振兴增添活力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对东北全面振兴至关重要。”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饱含关切,更凝聚起吉林高质量发展明显进位、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的强大信心。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了全面部署。推动吉林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除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别无他途。吉林省委十二届五次全会确定了425项改革任务,确定了人参产业高质量发展机制、大长白山生态保护利用机制等九个重点专项。
而与改革相辅相成的,还有开放。改革促进开放、开放倒逼改革、开放也是改革。
作为我国向北开放的重要窗口,吉林地处东北亚地理几何中心,沿边近海区位独特,这也促成了“全国约八成的帝王蟹来自吉林”!
数据显示,2024年,吉林省外贸进出口实现1764.1亿元,同比增长5.1%,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及RCEP国家成为吉林外贸进出口主要市场。
对外开放,为吉林省开辟了高质量发展的新空间。
为持续推进开放,吉林省以多种措施加强区域合作对接,深化吉浙、长津对口合作,积极与京津冀、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等重点区域对接,强化东北三省一区战略合作。
同时,更加积极地走出去、请进来,巩固进口、扩大出口,深耕德国、俄罗斯市场,拓展日韩、东盟市场,在稳外贸、稳外资中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国际合作。
当好维护国家粮食安全排头兵
让中国碗装更多“吉林粮”
务农重本,国之大纲。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四次来到吉林,每次必讲农业,为吉林“三农”事业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农业大省、粮食大省的政治责任。
粮食是国家命脉,农业是第一车间。
按照党中央决策部署,近年来,吉林省认真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坚持产量产能、良种良法、生产生态、增产增收一起抓,努力在更高水平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吉林贡献。
作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2024年,吉林粮食总量稳居全国第四,再创历史新高,在粮食主产省中的粮食单产领先地位更加巩固。
坚持以发展现代化大农业为主攻方向,做活“粮头食尾”“畜头肉尾”“农头工尾”文章,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和食品细加工,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拓展农业发展空间,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措施是否有效,数据见分晓。
2024年,吉林省人参产业综合产值突破800亿元,居全国首位;农产品加工业提质增效,新达产项目314个,新增产值365亿元;肉牛屠宰量实现翻番,由全国第十一位跃升至第五位;梅花鹿产业规模保持全国第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统筹谋划城乡空间布局、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兴业、强县、富民一体发展,促进城乡共同繁荣。
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现代化的吉林不能“一边是繁荣的城市,一边是凋敝的农村”。
乡村美不美,关键看环境。2024年,吉林省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有序推进,深入实施“十百千万”工程,新建宜居农房18393户。
风拂沃野,松水扬帆。未来,吉林将继续以山水为脉、创新为翼,在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上步履铿锵,让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华章在白山松水间续写更辉煌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