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你的朋友圈被音乐节刷屏了吗?从福建厦门的泡泡岛音乐与艺术节到江苏常州的太湖湾音乐节,再到吉林长春的“哦!啦!音乐节”,各色音乐节在多地火热开展。如今,音乐节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快乐密码”。
千里迢迢,不怕路遥,音乐节的魅力何在?在于音乐——乐迷能够在现场见到想见的歌手、听到想听的歌曲;在于互动——打破演唱会的传统模式,让观众更好徜徉音乐海洋。音乐节的魅力,也在于常有“不期而遇”的美好。侗族大歌结合拉丁节奏,古老又现代的“新声”点燃全场;素不相识的歌迷,因为并肩合唱而结下友谊;在音乐节现场求婚,周围的观众自发为他们送上祝福……文化“出圈”、社交“扩列”,音乐节宛如一架通往“意外之喜”的桥梁,年轻人借此打破社交藩篱、建立临时社群,在构建新联结中体味归属感。
通过文化,点燃经济引擎。如今,“音乐节+”的带动效应赢得不少目光,很多城市都在积极打造独具特色的文旅品牌,开辟文旅发展新空间。多地还持续发力“票根经济”,凭音乐节门票可以免费游景区、享受餐饮折扣,吸引不少人前来。
同样是办音乐节,如何办进年轻人心中?卷明星、卷“大牌”或许有效,但并非长久发展之道;比创意、比玩法形成亮点,或许会以“人无我有”构成吸引。引入非遗美食市集,与热门IP联动,上演无人机表演……当音乐节融合非遗、动漫、科技等于一体,多样元素撑起新奇空间,多种互动带来新鲜体验,文化“万花筒”会吸引更多人主动参与。此外,也可以从“观念”入手。有的音乐节融入环保理念,推出可降解餐具、实行垃圾智能分类。种种探索,皆有一个共同的指向:以“融合”破壁,方能独具魅力。
说到底,音乐节的魅力源于体验感。“愿为一场节,奔赴一座城”,演出体验只是一方面,好的城市体验则是魅力常在的关键。一系列用心用情的精细化服务,才能点燃一场场有质量、有温度的音乐盛会。这便是将“流量”转化为“留量”的秘诀。
交织的足迹,正转化为经济的新浪潮。当一个个元素以融合姿态充分激荡,当一座座城市以年轻语态铺展青春叙事,澎湃的发展势能将加速汇聚,释放出活力中国的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