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抚松人参”区域公用品牌获评2025中国品牌价值榜第37名,是此次发布区域品牌(地理标志)中唯一一个人参区域公用品牌;林海参乡文化展聚焦长白山人参的文化起源、历史演进与产业振兴,全面展示“中国人参之乡”——抚松县的文化根脉与时代风貌……以推进人参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为目标,聚焦标准赋能、科技赋能、工业赋能、数字赋能、文化赋能、品牌赋能、平台赋能七项兴参工程,健全市场监管、品质监管、营商环境监管三项监管机制,白山市全力构建“7+3”人参产业发展体系,推动全市人参产业不断取得新突破。


实施七项兴参工程
赋能人参全产业链


——标准赋能,以标准化种植体系助力品质提升。


加快推进人参种植标准化普及。依托抚松县国家级良种繁育基地和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完成600亩高标准人参(园参)制种田建设任务。


加快推进人参新品种审定推广和种质资源保藏。加快推进“福星燕”“福星球”“福岐龙”三个新品种审定。依托国家级良种繁育基地、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及知名制种企业,收集保藏各类人参种质资源。


开展人参精品种植基地认定试点。将抚松县、靖宇县、长白朝鲜族自治县作为试点,开展高参龄(5年以上)人参精品种植基地认定,全力打造绿色有机高品质人参培育综合示范基地。


——科技赋能,以科技创新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开展关键技术攻关。围绕林下参和园参种质资源、种植栽培、精深加工、新产品开发等关键技术,谋划科技项目,开发附加值高的创新型产品。


加快促进成果转化。聚焦已申报的16项科研成果转化项目,开展促进人参成果转化行动。邀请省内外优秀人参医药成果到白山展示,促进吉林大学“洋参果冠心片及伪人参皂苷GQ注射液项目”与企业对接,推动高端科研成果在白山转化落地。


强化科技企业培育。持续按照“三个专、四个做”的标准化流程对企业进行“一对一、面对面”辅导,推动人参医药健康相关企业成功认定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


——工业赋能,以精深加工提升产品附加值。


支持人参企业产品创新研发。引导泉阳泉食品、长白明珠等加大新品研发投入,打造人参“爆品”。建立全市人参产业项目库,聚焦人参产业技术需求,助力皇封参红参、金森赛德人参皂苷系列新产品早日落地投产。


加速人参加工产业集群化发展。着力培育华润和善堂、北京同仁堂等加工业领军企业、链主企业。以白山市人参产业协会为集群促进组织,申报省级人参产业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传统优势产区(集群),红参传统优势产区(集群)列为全国首批试点。


推进重点人参产业化项目建设。加快推进肽谷生物活性肽产业园、金森赛德药业人参皂苷RG3系列产品、森宝参花香厂房改造及新增生产线项目、皇封参红参加工工艺优化及产业化示范项目等16个在建及谋划项目进度,力争早日投产达效。


——数字赋能,以数字转型提升产业效率。


以抚松县为试点,谋划创建白山市人参大数据管理系统。通过数字化管理,精准记录人参种植、加工、商贸流通等相关数据。


推进人参加工企业数字化改造。推动全市有意愿的规模以上人参加工企业完成一轮“智改数转”,全力支持林源春、长白山药业等人参医药企业加速数字化转型。


大力培育电商。充实白山网销品牌产品库,引导构建白山特色商品产业带,建立优质网货选品池,打造“白山市电商销售优品小程序”。


——文化赋能,以文化内涵提升品牌价值。


培育人参文创企业。加快推动以白山市天一影视传媒有限公司为代表的人参文创企业,支持企业围绕人参主题打造区域性IP、动漫剧集、短视频、周边产品等,全力推动“参娃计划”落地见效。


打造参旅融合体系。发挥长白山、松花江、鸭绿江优势,持续深化人参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通过“人参垣非遗”,开发更多人参文化体验游、研学游产品,让更多人了解人参,感受长白山采参习俗的独特魅力。


——品牌赋能,以品牌建设引领产业发展。


打通销售渠道,推动人参产品域外消费。以欧亚卖场展销活动为契机,充分发挥吉林省人参会客厅平台作用,不断拓展合作的广度和深度。


提升品牌影响力,着力培育特色人参品牌。鼓励域内知名人参企业在中心城市建立人参连锁、旗舰店,设计统一形象标识,建设“白山市人参汇客厅”连锁品牌专营店。


——平台赋能,以平台建设促进产业集聚。


积极搭建活动平台。聚焦人参产业交流推广、科技成果转化合作、科研课题研究等板块,持续办好人参展销、研讨、洽谈等系列活动。


大力组建聚力平台。以白山市人参产业发展协会、长白山人参产业联盟为依托,组建白山市人参产业集团,重点开展人参品牌打造、科技研发等业务。


建立人参产业干部人才培训培养平台。建好长白山人才学院培训研学通道,开展“绿色通道”引才、“千名干部助千企”等活动,推进高素质、专业化人参产业干部人才队伍建设。


完善三项监管机制
营造优良市场环境


——完善市场监管机制,规范人参交易。


强化万良长白山人参市场规范化运营。逐步实施基础设施改造、功能区改造、运营管理、综合服务、产销衔接和平台整合等优化工程,改善市场交易环境,提升市场规范化运营能力。规范网络人参交易,夯实线上监管基础。


——完善品质监管机制,提升人参质量。


聚焦人参及人参制品生产加工和销售各个环节,充分发挥监督抽检作用,重点整治生产经营农残、重金属超标或含有禁用农药及腐烂变质人参,生产经营硫黄熏蒸,硫酸镁、糖煮制增重等违法违规行为。


——完善营商环境监管机制,推动诚信经营。


营造货真价实的市场环境。持续加强对人参生产经营者的规范管理,紧盯无证无照、超出许可或核准登记的生产经营范围从事人参及其制品生产经营活动的行为。进一步推动诚信经营,引导特产店经营者依法依规开展经营活动,开展标签标识、进货查验、索证索票监督检查,督促经营业户落实人参产品分区分类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