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二十载,牛黄进口再“开闸”。4月21日,国家药监局和海关总署发布《关于允许进口牛黄试点用于中成药生产有关事项的公告》,对于来自不存在疯牛病疫情禁令国家(地区),且符合我国海关检疫要求和药品质量检验要求的牛黄,允许其试点用于中成药生产。自此,行业多年的翘首以盼,终尘埃落地。业内评价,新政将对满足药材市场供应、平抑牛黄价格起到积极作用。


12省市试点开展进口牛黄用于中成药生产


公告显示,在北京、天津、河北、上海、浙江、江西、山东、湖南、广东、四川、福建、广西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试点开展进口牛黄用于中成药生产。试点时限设定为本公告发布之日起两年,到期后根据试点工作情况,逐步在全国范围内推进牛黄进口使用相关工作。


公告强调,进口牛黄应当来自海关总署网站公布的《获得我国检疫准入动植物源性药材种类及输出国家地区名录》中的国家(地区),并来自经海关总署注册登记的境外牛黄生产企业。同时,牛黄进口前应当依法办理进境动植物检疫审批手续,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境动植物检疫许可证》,企业不得在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内开展牛黄制剂的生产加工。其中,首次进口牛黄,申请人应当按照《进口药材管理办法》规定向试点区域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送相关资料,详细说明境外牛黄产地加工的情况,并取得《进口药材批件》。


牛黄供需能否归稳


中国传统名方名药中大量使用牛黄。公开报道显示,在4500余种方剂中大约有650余种方剂采用了牛黄,现代中成药中的珍品如“安宫牛黄丸“”片仔癀”等都是以牛黄为主要原料,下游市场需求旺盛。


在此背景下,我国牛黄供应十分有限且不稳定。尤其近几年,牛黄价格更是一路“狂飙”。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蔡宝昌传承工作室传承人苏红军介绍,牛黄的价格有季节波动性,秋冬季价格在每公斤120—160万元左右,春夏季价格会略有调整。


“国内现在能产生牛黄的牛已很稀少,牛黄已是一种非常稀缺的动物药材,产量远不能满足中医药行业需求,而国外生产的牛黄,在法规层面上,近20多年来一直是处于禁止进口状态。”业内人士表示,国内每年天然牛黄的产出量远不能满足传统中成药生产的需求量,因此,长期处于供需关系紧张状态,导致含牛黄的中成药价格不断走高。随着政策放开,牛黄获取途径扩大,将一定程度上推动解决药品生产企业原料紧缺的问题,对满足药材市场供应、平抑牛黄价格起到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