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个账改革和药房门诊统筹政策落地,药店整体毛利率到2030年有可能会下降5—10个点。”在3月14—18日于浙江湖州举行的第十届健康商品交易大会(2025西鼎会)上,波士顿咨询公司(BCG)董事总经理、全球合伙人俞超就医药零售行业趋势进行分析。他说,医药零售行业近两年增速放缓,利润承压,行业已进入平台期。


“2024年药品零售市场整体呈现负增长,药品类别仅实现微增长,这一现象在历史上尚属首次。”中康科技副总裁李俊国表示。


医药零售低迷背后的原因是什么?行业如何突破平台瓶颈?


李俊国分析,药品零售的供给模式未能与时俱进,难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因此,便利与便宜已不再是健康消费的核心痛点,行业必须转向以深度满足多元健康需求为导向的商品组合优化和服务闭环构建。为此,李俊国提出“优化存量”和“创造增量”两大战略方向。在优化存量方面,呼吁行业加速降低对非创新药医保支付的依赖,针对常见疾病和常规治疗的商品供给进行精准适配。在创造增量方面,他指出多个潜在的增长领域,包括创新药、银发健康等。


李俊国直言,药品零售市场已进入下半场竞争,核心在于为消费者和患者提供全面的健康解决方案。具体来看,研究病种和需求是起点,而品类管理、客类管理、流程再造和人货场重构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手段。硬件上,企业应围绕消费者的健康需求,组合主治疗、辅助治疗、改善药物副作用、监测检测和增强身体状态等一系列药品和非药品;软件上,则应提供商品优惠、药事服务、配套患教、评估监测和健康建议等针对性服务。


“现在药店的净利润差不多是5%,5%要迅速适应目前的市场环境,要重新开店、投资等其实很艰难,所以倒逼着药店转型。”中顺洁柔商用业务总监邱瑞说,“之前大家都把药店定义为买药的地方,但其实它的功能应该更多转到社区服务,比如银发经济、社区经济。”


银发经济怎么做?邱瑞表示:“药店的角色需要有转变。老年人慢性病居多,儿女可能也不在身边,药店可提供一些医疗服务。比如,可为经常购药的老年人上门送药,建立服务体系。”


在俞超看来,未来,医药零售商家在提升规模的同时,需两条腿走路,即专业化药诊服务模式与消费化零售模式。在成本效率方面,要严控成本结构和现金流,提升集约度,确保财务健康。同时,以专业制胜,积极开拓新服务模式,逐渐从单纯的药品零售转向全方位基础医疗服务。此外,针对会员管理,要精准把握各类患者诉求,匹配各类健康产品和服务,提升客户黏性和盈利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