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在市场回暖、政策红利的支持下,理财公司的投资策略正在向权益类资产持续加码。


3月18日,根据中国理财网信息,目前有八款权益类理财产品待售,尽管数量有限,但与以往“难觅踪影”的情况相比,已出现显著变化。


回顾今年的市场动态,理财公司布局权益理财产品的步伐明显加快。普益标准数据统计,从2025年1月新发理财产品的结构看,固收+类、混合类与权益类产品的发行占比超过76%,为去年下半年以来最高。另据中国理财网披露的数据,截至目前,理财公司共发行44款权益类理财产品,发行主体涵盖中银理财、华夏理财、招银理财、民生理财等机构,36款展示产品净值走势的权益类理财产品中,有20款处于“破净”状态。


普益标准研究员刘思佳指出,在“低利率”和“资产荒”的大环境下,货币类资产和固定收益类资产收益率不断下降,银行理财获取优质高息资产难度较大,多数固收类产品收益水平面临一定下行压力,因此理财公司有加强权益投资的倾向,通过拓宽投资范围寻找收益增长点,提升产品竞争力。


为提升权益市场布局,多家理财公司纷纷开启“招兵买马”模式,加大对权益类人才的招聘力度。


产业经济资深研究人士王剑辉指出,这预示着权益投资在理财公司业务中的比重将逐渐增加。随着更多专业人才的加入,理财公司有望在权益投资领域开发出更多创新产品和投资策略,这不仅有助于提升理财公司自身的盈利能力,也将为投资者提供更多元化的投资选择。


市场回暖促使权益类理财产品发行升温,政策层面则进一步为理财资金注入权益市场提供支撑。去年9月发布的《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的指导意见》提出,鼓励银行理财和信托资金积极参与资本市场,优化激励考核机制,畅通入市渠道,提升权益投资规模。今年1月,《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案》印发,允许银行理财等作为战略投资者参与上市公司定增,并在参与新股申购、上市公司定增、举牌认定标准方面,给予银行理财、保险资管与公募基金同等政策待遇。


此前,银行理财主要是通过投资公募基金间接入市,政策发布后也意味着,银行理财不需要借助其他渠道,即可直接参与资本市场投资。广银理财指出,政策明确引导中长期资金“活水”入市,将对权益类资产价格起到支撑作用,中长期看,随着居民财富从地产向金融资产迁移、养老金入市提速,权益市场有望迎来结构性机遇。相较于以往,公司权益产品策略也发生明显变化,从过往“保守防御”逐步迈向“主动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