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农业大学人参育种实验室里,上万棵人参苗通过组织培养等技术手段在培养箱里快速生长。
“通过单株选育、杂交选育、分子设计育种等技术的综合应用,我们成功把人参品种选育周期从30年缩短至3—5年。”看着眼前的丛丛绿色,王英平的脸上漾起笑容。
王英平是吉林农业大学中药材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参加工作以来,他一直从事以人参为代表的吉林省道地中药材的种质资源收集保存、新品种选育以及开发利用等方面的研究和教学工作,选育出人参、桔梗、灵芝、细辛等中药材新品种15个,初步解决了良种短缺问题;开发了人参种植土壤改良、生态调光、病虫害综合防治、水肥一体化等系列单元技术,提高了种植水平……“我们的相关成果已在吉林多家知名企业推广应用,累计增加产值达到24.5亿元。”王英平介绍。
近年来,吉林省高度重视中医药产业发展,中医药正加速融入吉林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王英平把创新作为第一使命,投入更多精力进行中药材领域的科技攻关,先后承担国家、省级科研项目30余项,取得了多项创新性成果。
吉林人参产量占中国总产量的60%、世界总产量的40%,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为促进山区、林区的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王英平与农技站、特产局等单位合作,依托长白山人参种植联盟,建立了直接面向种植专业户和农民的科技成果推广体系,并通过技术培训会、现场会、专家大集、热线电话、新闻媒体等多种形式开展宣传培训,培训范围覆盖全省80%以上的参农。
人才是科技创新最关键的因素。王英平带领的药用植物资源与育种科技创新团队致力于现代农业技术升级,入选农业农村部科技创新团队,还获得吉林省“工人先锋号”等称号。团队中,青年科研人员获得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30余项。
教育科技人才产业一体化发展的改革号角已在吉林大地全面吹响。“我将带领团队,抓住机遇、乘势而上,从源头推动人参产业高质量发展。”王英平振奋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