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14日 星期二 农历四月初七 |
公众号
小程序
今日热点
迎着春风,共向未来!
时间:2022年02月21日
  为中国健儿喝彩!为中国喝彩!   9金4银2铜!这是中国在冬奥会上的最佳战绩。每一块奖牌都凝结着中国队选手的汗水,更传递着奥运健儿勇于超越自我的奋斗气质。无论会当“凌”绝顶,还是“翊”览众山小,无论“鑫玥”组合“只此青绿”,还是“葱桶”组合跨越“金桥”……回眸过去的17天,人们一次次看到“冰雪白”“中国红”交相辉映,一次次感受到速度与激情,一次次为奥运健儿呐喊和喝彩。  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成绩不仅仅在于能否拿到或拿到多少块奖牌,更在于体现奥林匹克精神,自强不息,战胜自我、超越自我。”从邱冷手心写上“老武加油”,到贾宗洋边流泪边为队友鼓掌;从范可新温柔亲吻冰面,到高弘博笑对全场最低的15分……本届冬奥会打动人心的,除了敢于挑战极限难度的拼搏精神,以及对冰雪运动的恒久热爱,还有超越胜负的人性之光,以及喷涌而出的家国情怀。   可喜的是,中国小将在本届冬奥会上展现出的精气神,让人刮目相看。20年前为中国赢得首枚冬奥会金牌的著名运动员杨扬深有感触地说:“青年的一代,比我们那时候更自信、更洒脱、更渴望表达。”一个强起来的中国必能带给青年一代更大底气,一个开放而包容的中国也必能让青年一代更包容、更有自信心。向世界展现一个生机勃勃的中国,向世界展现热情好客的中国人民。   多年后,世界记忆中的北京冬奥会,一定有中国奥运健儿的一骑绝尘,一定有克劳迪亚·佩希施泰因八次征战冬奥,一定有羽生结弦哪怕失败也要向极限进击……这正是北京冬奥会留给世人的美妙“遗产”。   如果说17天的完美呈现,“浓缩”了北京冬奥会的精彩,那么支撑这完美17天的,则是长达6年多的筹备。   自2015年北京申办冬奥成功以来,中国就全面兑现每一项承诺,致力于“为世界奉献一届精彩、非凡、卓越的冬奥会”。“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这一伟大实践,已成为北京冬奥会最重要的遗产。   从“不出山海关”到“南展西扩东进”,从“一季火”到“四季热”,在北京冬奥会引领下,神州大地热“雪”沸腾、冰雪“奇缘”处处出现。人们看到,冰雪运动正在成为中国人所热爱的一种时尚生活方式;人们还看到,各地蓬勃开展的群众性冰雪运动,正成为“健康中国”的亮丽风景线。中国在冬季运动方面取得非凡成就,不仅开启了中国冰雪运动的新时代,也开启了全球冬季运动的新时代。   北京冬奥会是《奥林匹克2020议程》颁布之后第一届从筹办之初就全面规划管理奥运遗产的奥运会。北京冬奥会留下的丰厚遗产,横跨体育、经济、社会、文化、环境、城市和区域发展等七大领域。这些重大成果既为后来者提供标杆性参照,更有助于弘扬奥林匹克精神,传播奥林匹克文化;引领社会文明进步,促进多元文化交流互鉴。   北京冬奥会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首次如期举办的全球综合性体育盛会。本届冬奥会共有91个国家和地区的2877名运动员参加比赛,还有超过30位国家领导人和国际组织负责人出席了开幕式。这些都完美地诠释了本届冬奥会“一起向未来”的主题。   “如果没有中国人民的支持,北京冬奥会不可能收获如此卓越的成功。”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将奥林匹克杯授予全体中国人民,以感谢中国人民对于北京冬奥会作出的卓越贡献。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表示:“世界需要一届成功的冬奥会,向世人发出明确信息,即任何国家、民族、宗教的人民都可以超越分歧,实现团结与合作。”北京冬奥会如期举办,冬奥场馆成为中国的“会客厅”,中国成功开展主场外交,既扩大了“朋友圈”,更凝聚了国际社会携手攻坚克难的信心和决心。中国理念、中国方案日益得到世界认同,互利共赢的“朋友圈”越扩越大,折射出人心所向、大势所趋。   如果说奥运火炬传递的信息是团结和复苏,那么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举办,更为大家聚拢一起团结向前注入了蓬勃活力。正如第76届联合国大会主席阿卜杜拉·沙希德所称:“在新冠疫情引发的不确定性面前,北京冬奥会将有助于展示人类的韧性、团结和对幸福的追求,它将是超越地缘政治,促进全球团结、和平和人类创造力的重要机会。”   如今,这一愿景变为美好现实。从“感谢中国,感谢奥林匹克大家庭,在如此艰难的时刻还能举办冬奥会”,到“永远记住一个强大而友善的中国”,再到“北京冬奥会为我们彼此增进友谊、展现团结提供了平台”,特别是运动员与志愿者的“双向奔赴”……每一句质朴言语,都表达着团结的要义;每一个生动细节,都寄托着“一起向未来”的梦想。   破冰驭雪,逐梦未来。透过北京冬奥会,世人越发意识到奥林匹克运动承载着人类对和平、团结、进步的美好追求。北京冬奥会的举办让大家跨越山海,相聚于奥林匹克旗帜下,不仅生动实践了“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的奥林匹克新格言,也为彼此增进友谊、展现团结提供了开阔平台。   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2022年冬奥会欢迎宴会上指出:“我相信,在大家共同努力下,北京冬奥会一定会成为简约、安全、精彩的奥运盛会而载入史册。”任凭岁月变迁,世人一定会记住这届简约、安全、精彩的盛会,一定会记住中国人民真诚友好、热情好客,也一定会记住北京冬奥会所呈现的中国力量和中国智慧。  团结才有力量,共进才是未来!北京冬奥落幕,奥运精神永不落幕,世界携手前行,奥运精神必将因团结与爱生生不息!
两场无与伦比的奥运,一个全新姿态的中国
时间:2022年02月21日
2月20日,北京2022年冬奥会闭幕式在国家体育场“鸟巢”正式拉开帷幕。中新社记者毛建军摄   随着梦幻五环缓缓升空,“鸟巢”回响起熟悉的《我和你》,时空仿佛瞬间穿越回14年前的那个夏天。   那个夏天,我们为健儿的出色表现动情欢呼,为中国更积极地融入世界激动雀跃,2008成为全体中国人无法磨灭的集体记忆。当闭幕式上时任国际奥委会主席的罗格称赞,“这是一届无与伦比的奥运会”,很多人泪水打湿眼眶。2008年8月8日,天安门广场上空燃放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焰火《历史足迹》,烟花组成的“大脚印”在夜空绽放,在全世界的注视下,一步步走向鸟巢。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14年后的今天,又一场“无与伦比”的奥运盛会在“鸟巢”落下帷幕。从世界健儿的出色发挥,到无微不至的赛事组织;从“北京有全世界最美丽的冰场”,到“闭环内是全球最安全的地方”;从赛场内外无处不在的黑科技应用,到志愿者朴实真挚的笑脸。伴随冬奥成功举办,北京成为世界上第一座“双奥之城”。   6年多的筹办,16天的展现,北京履行了申办时的庄严承诺。一届既简约、安全,又精彩、非凡、卓越的冰雪盛宴,成为向世界交出的最好答卷。在疫情阴影仍笼罩全球的当下,北京冬奥会的成功给予中国更多自信,更向全世界传递出团结一致、共克时艰的决心。2月20日,北京2022年冬奥会闭幕式在国家体育场“鸟巢”正式拉开帷幕。中新社记者崔楠摄   “我们之所以能有如此难忘的经历,都要归功于热情好客的东道主——全体中国人民!目前,中国已有3亿多人参与冰雪运动。中国冰雪运动员取得了巨大成功,确立了冬奥会带来的积极影响。这是一届真正无与伦比的冬奥会。”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在闭幕式上,再一次对北京冬奥会做出高度评价。   如果说北京奥运会,气势恢宏的传统元素贯穿始末的话,14年后的北京冬奥会,我们不需要再仅仅依靠宏大场面讲述中国故事。从传统的节气生肖,到现代化的高科技呈现;从京张高铁跑出的中国速度,到冬奥餐厅“从天而降”的美食,甚至接地气的韭菜合子,都成为引人瞩目的标签。资料图:奥运主火炬被点燃,北京奥运会大幕正式拉开。中新社记者任晨鸣摄   赛场之上,历经“双奥”洗礼的中国体育人尽显自信与大气。开、闭幕式旗手高亭宇纵情豪言,“现在不破奥运纪录,好意思拿冠军吗!”17岁的苏翊鸣在无缘冠军后微笑面对,反而恳请外界终止对裁判的批评。   赛场之外,国人对竞技场上成败胜负更为豁达。14年前,我们对刘翔的退赛曾经充满遗憾,甚至不乏批评之声;如今对运动员的理解更充满人文关怀——“想给苏炳添一块奖牌”、“劳模孔凡影辛苦了!参与就是胜利!”2月20日,北京2022年冬奥会闭幕式在国家体育场“鸟巢”正式拉开帷幕。图为闭幕式尾声烟花秀:天下一家。   包容的背后是与日俱增的自信,自信的来源,是中国日新月异地发展和变迁。以科技和绿色为依托,无论是各种技术应用场景日益融入生活、“基建强国”的强大能力、“碳中和”冬奥成就蕴含的理念,还是协同发展的澎湃动力,最终都落实成普通百姓触手可及的获得感。   伴随着14年前那场“无与伦比”的北京奥运会,“鸟巢一代”让国际社会看到了充满活力的中国;当14年后又一场“无与伦比”的冬奥会落下帷幕时刻,一个全新姿态的中国展现在世界面前,在依旧充满活力、依旧热情好客的同时,变得更加从容、更加自信、更加强大。
北京冬奥的吉林荣耀
时间:2022年02月21日
  壬寅初春,正月十六,飞虎在天。   北京冬奥会张家口赛区云顶之巅,齐广璞迎来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决赛中的最后一跳。   滑行、起跳、腾空、翻转……   冲天一跳,空中折桂,锁定第7金!   冲天一跳,再创历史,实现吉林冬奥雪上项目金牌零的突破!   冲天一跳,齐广璞20余年、4届冬奥会的磨砺与坚守,终于完成从世界冠军到奥运冠军的蝶变!   它凸显了吉林人几十年来矢志冰雪、奋勇拼搏,为国争光、为省争光的初心与使命;   它折射出吉林省聚焦建设冰雪运动强省目标,大力发展冰雪运动,助力北京冬奥、助力冰雪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积极贡献与丰硕成果。   冲天一跳,吉林荣耀!吉林荣耀——中国冰雪运动的生力军   从北京冬奥会开幕以来,伴随着春节的祥和喜乐,吉林人因这场盛会持续激动兴奋着——   武大靖领衔夺首金,苏翊鸣一“鸣”惊人,齐广璞冲天一跳,荣格、王诗玥、柳鑫宇、李楠、张洋铭、徐铭甫、吴青泽也在各自比赛项目中取得中国冬奥历史最好的名次与成绩……   北京冬奥之火,再次增添了明亮的吉林之光;中国冰雪运动,再次加深了浓厚的吉林底色。   ——入围北京冬奥会决赛27人,吉林实现冬奥会参赛运动员人数的历史之最。其中雪上项目17人入围,位列全国各省、市、高校输送单位第一位。   ——吉林省运动员参加3个冰上项目、8个雪上项目,参赛项目共计11个,创造参加冬奥会项目的新纪录。   ——截至目前,我省运动员在北京冬奥会上取得2枚金牌、1枚银牌、1枚铜牌,1个第四名、4个第五名、1个第六名、1个第七名,奖牌合计4枚,前8名合计11项次,实现了对平昌冬奥会成绩的历史超越。   ——吉林是全国各省市中唯一在冰上项目和雪上项目均取得金牌的省份。   岁月荏苒,回首来路,吉林冰雪的奥运之旅,一路星光璀璨。   1992年法国阿尔贝维尔冬奥会,叶乔波实现了中国冬奥奖牌零的突破;1994年挪威利勒哈默尔冬奥会,陈露为中国取得冬奥会首枚花样滑冰项目奖牌;1998年长野冬奥会,李佳军成为中国第一位夺得冬奥会奖牌的男子运动员,徐囡囡为中国取得了冬奥首枚雪上项目奖牌;2006年意大利都灵冬奥会,李洋、杨光、田占东、王建勋首次代表中国参加冬奥跳台滑雪项目比赛;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周洋夺金并刷新冬奥会纪录,而后在索契冬奥会成功卫冕,成为我国唯一在女子1500米项目中蝉联奥运冠军的运动员;2014年,李坚柔获得索契冬奥会短道速滑女子500米冠军,成为继杨扬、王濛之后第三位短道速滑女子500米奥运冠军;2018年韩国平昌冬奥会,武大靖为中国夺得唯一一枚金牌,并打破短道速滑500米世界纪录。   从1980年美国普莱西德湖第13届冬奥会至今,我省运动员代表中国队参加了12届冬奥会,累计入围决赛140人,共夺得7枚金牌、15枚银牌、10枚铜牌。   中国冰雪运动版图上,吉林从来不是旁观者、局外人,而是生力军、急先锋。吉林荣耀——“冬奥有我”的活样板   冬奥有所需,吉林有所为。   1980年,美国普莱西德湖冬奥会开幕式,吉林速滑名将赵伟昌高擎国旗,走在中国代表团的最前面。   这是中国第一次参加奥运会,也标志吉林冰雪走向世界最高水平的竞技舞台。   从那一刻开始,赵伟昌高擎国旗步入冬奥殿堂的历史画面,就定格在一代代吉林人心中最神圣的位置。   北京冬奥会申办成功以来,吉林主动对接、竭尽所能,以服务备训备赛为己任,展现助力北京冬奥新作为,全面提供服务保障、全力投入冬奥比赛。   按照举办冬奥会场地标准,吉林建设完善了北大湖滑雪场等11家滑雪场和吉林省速滑馆等7家滑冰场为“冬季奥运项目训练基地”。近年来,吉林共承接国家及各省市百余支运动队、2000余人次的备战及训练保障任务。   结合吉林省冰雪资源优势和人才现状,吉林实施冬奥会备战工程,保优势、补短板,重点发展极具突破潜力的雪上项目。   ——参照冰雪运动项目跨项跨界选材标准,从区域体育系统的人才队伍中,选拔具备冬季项目发展潜力的优秀人才,优化冰雪运动员选材和输送,向国家输送冰雪竞技人才;   ——引进国内外高水平冰雪体育教练人员、赛事运营管理等专业人才,2020年7月,我省出台了《吉林省优秀运动员及其教练员奖励实施办法》,对激励体育人才成长,招引体育人才来吉林发展具有激励作用;   ——积极与国家体育总局共建国家冰雪集训队,2016年9月共建了跳台滑雪国家队,2017年8月共建了自由式滑雪坡面障碍追逐项目国家队,2019年8月共建了高山滑雪滑降、单板滑雪障碍追逐项目国家集训队,以及冰壶、单板滑雪大跳台和坡面障碍技巧、自由式滑雪大跳台和坡面障碍技巧项目国家集训队(吉林组)。   作为中国冰雪运动重要起源地,助力冬奥、服务冬奥、参与冬奥,吉林义不容辞、责无旁贷。   体现吉林担当、展示吉林作为、突出吉林贡献,吉林奏响“冬奥在北京、体验在吉林、备战在吉林、发展在吉林”的合作强音。   2018年3月以来,吉林先后与北京市政府、北京冬奥组委、国家体育总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在赛事、品牌、文化、人才等多方面开展深度合作。   2021年9月,吉林与国家体育总局签署《推动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发展战略合作协议》。同日,研制成功的首款国产红旗雪车交付国家体育总局冬季运动管理中心。   2021年12月,辽源袜业向国家体育总局冬季运动管理中心捐赠3606双自发热滑雪袜,全部用于中心及冰雪运动国家(集训)队比赛训练使用。   2022年1月,辽源市汽车改装公司研制的滑雪板打蜡车,交付国家体育总局冬季运动管理中心,为北京冬奥会雪上项目服务;一汽集团无偿支持的解放J7牵引车头完工交付,为国产冰雪运动装备服务北京冬奥会再贡献吉林力量。   2021年12月25日至28日,北京冬奥火种在长春、吉林、通化、长白山4地隆重展示,并分别突出“百万学生上冰雪”“雾凇冰雪节”“通化冰雪产业示范新城启动”“长白山粉雪节”主题内容,奥林匹克火种播撒吉林大地,点燃吉林2400万人民的激情与梦想。吉林荣耀——后冬奥时代的急先锋   “北京冬奥会的举办以及吉林运动员取得的佳绩,对吉林冰雪运动将产生深远影响和推动作用。”吉林省体育局局长张瑞林如是说。   “冬奥会比赛接近尾声,我省运动员取得了2金1银1铜的佳绩,很多项目实现了突破。相信在冬奥会的推动和吉林省冰雪竞技运动成绩的带动下,一定可以实现后冬奥时代吉林省冰雪运动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张瑞林告诉记者。   “吉林省群众冰雪运动将在未来得到进一步普及”——中国“带动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宏伟目标已经成为现实,北京冬奥会带来的冰雪热度还在持续高涨。   吉林作为冰雪大省,聚焦“全民参与”,提升全民冰雪运动热度,推动全民健身广泛开展。借助北京冬奥会,吉林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鼓励更多的青少年参与冰雪运动,带动了更多群众走向冰场、走进雪场。吉林连续多年举办“全民上冰雪”活动,年均组织冰雪活动和赛事300多项、参与活动900多万人次,2020年组织的“百万学子同跳冰雪健身操”活动创造了世界纪录。   “吉林省冰雪产业也将进入快速发展期”——历届奥运会成功举办,都会有力拉动主办国相关产业发展,这也是“后奥运效应”的重要体现。   吉林冰雪资源丰富,在冬奥会的带动下,吉林将着力在增强基础支撑、完善产业体系、丰富业态模式、打造优势品牌上狠下功夫,立足特色,多元发展。吉林地处世界黄金冰雪纬度带,“粉雪”“静风”优势突出,冰雪产业未来可期。吉林拥有54座雪场、500余块冰场,其中雪道279条,总面积超过1000公顷。万科松花湖、吉林北大湖、万达长白山等滑雪场接待人次领跑全国前三的超高热度。此外,北京冬奥会还会带动吉林省冰雪装备产业加快发展,在未来有望形成完整产业链供应链,让冰雪装备成为吉林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吉林省冰雪竞技体育将迈上新台阶”——吉林运动员在北京冬奥会的冰上、雪上项目均取得了好成绩,雪上项目更是实现了多项突破。“缩短战线,突出重点”“养精兵,择良将”“发展重点项目,争取形成小项突破和局部优势”等发展思路和发展策略均见成效。   冬奥会冰上、雪上项目的设项比例约为3比7,雪上项目是冬奥会的“重头戏”。吉林借助与国家体育总局共建备战北京2022年冬奥会雪上项目国家队的契机,加大对雪上项目的投入,全力提升吉林雪上项目竞技水平,带动和促进全省雪上项目的快速发展。借力北京冬奥,吉林为国家冰雪竞技储备了更多人才,承办各类国际冰雪顶级赛事的经验更多,可以实现以赛事驱动竞技人才建设,推动后冬奥时代冰雪竞技人才的持续发展。此外,奥运赛场,最能激发运动状态,焕发奋斗意志。吉林优秀运动员在赛场上展现出的责任、担当和不惧挑战的霸气,将起到很大的模范带动作用。“冠军效应”必将激励吉林运动员继续奋发向上,努力拼搏。
“你永远可以相信中国!”
时间:2022年02月21日
钟华论:中国携手世界向着春天出发——写在北京第二十四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闭幕之际   历史必将铭记这个难忘的春天——   虎年新春,北京第二十四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圆满成功。新时代中国兑现庄严承诺,为世界奉献了一届简约、安全、精彩的奥运盛会。   这是鼓舞世界的盛会。驰骋于坚冰之上,翱翔于飞雪之间,冰雪运动的激情与欢乐全球共享,为各国人民战胜挑战、实现梦想注入信心和力量。   这是团结合作的盛会。克服困难,冲破阻隔,五洲四海的人们汇集在五环旗下,展竞技之美,扬文明之光,聚团结之力,携手写下“一起向未来”的崭新篇章。   心手相牵,温暖你和我;梦想升腾,照耀天与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上,一座新的里程碑巍然矗立!奥林匹克运动和人类和平发展的史册上,一部新的经典熠熠生辉!(一)   这一幕定格在人们心中:习近平主席和夫人彭丽媛同出席北京冬奥会开幕式的国际贵宾们,佩戴印有各自所在国家、地区、国际组织旗帜的特制口罩,并肩而立,共同挥手示意。殊为不易的“冬奥之约”、举世瞩目的“新春之会”,展现着东道主的热情好客,更向世界传递出命运与共、和衷共济的热切呼唤——“我们应该弘扬奥林匹克运动精神,团结应对国际社会共同挑战。”   自古以来,奥林匹克运动承载着人类对和平、团结、进步的美好追求。中国积极参与奥林匹克运动,坚持不懈弘扬奥林匹克精神,是奥林匹克理想的坚定追求者、行动派。从申办到筹办再到举办,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心系北京冬奥会相关工作,亲自谋划、亲自推动,为书写精彩冬奥答卷指明方向、注入力量,带领中国人民为推进全球奥林匹克事业发展作出了新的贡献。   北京冬奥会期间,数十场外事活动密集举行,人民大会堂东大厅会见长桌上,话筒下方一块小小的圆形钟表,标注出习近平主席的“忙碌指数”。当北京开启“冬奥时间”,世界目光聚焦东方,中国外交迎来“高光时刻”。在北京冬奥会的舞台上,中国与世界奏响团结合作、共创未来的时代交响曲。   从国际贵宾不远万里来华共襄盛举,到世界政要积极响应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全球发展倡议,再到中方和相关国家签署和发表数十份双边文件……德不孤,必有邻。中国理念、中国方案日益得到世界认同,互利共赢的“朋友圈”越扩越大,折射出人心所向、大势所趋。正如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所言,“世界需要一届成功的冬奥会,向世人发出明确信息,即任何国家、民族、宗教的人民都可以超越分歧,实现团结与合作”。这是2月4日在北京2022年冬奥会开幕式上拍摄的“构建一朵雪花”环节。新华社记者薛宇舸摄   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各代表团引导员高举雪花造型引导牌聚合在一起,让一朵朵“小雪花”共同构成一朵“大雪花”。赛场上,运动员们互赠礼物、同框“比心”、相拥鼓劲的暖心瞬间,更让无数人为之动容。把无数个“我”汇聚成“我们”,让“世界大同,天下一家”的理念与“更团结”的呼吁相互激荡,北京冬奥会彰显全人类共同价值,引发各国人民的广泛关注和共鸣。权威数据显示,北京冬奥会成为迄今收视率最高的冬奥会,在全球社交媒体上已吸引超过20亿人次关注。   奥运盛会有期限,人类发展无止境。北京冬奥会让人们重新认识了世界,进一步明确了“我们怎么办”的前进方向——“面对各种紧迫全球性挑战,加强团结合作,共同坐上新时代的‘诺亚方舟’,人类才会有更加美好的明天。”   这是“一起向未来”的真谛所在,更是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二)   “你去吃个早饭,然后再用不到10秒时间去做个核酸就行,这一切让我感到非常安全放心。”马耳他运动员珍妮丝·斯皮泰里的一番话,道出了各国健儿的普遍感受。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在临闭幕前举行的发布会上说,北京2022年冬奥会非常成功,运动员感到非常满意。   北京冬奥会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首次如期举办的全球综合性体育盛会,共有91个国家和地区近3000名运动员参加。面对疫情等压力,北京冬奥会坚持以人为本、生命至上,确保安全平稳运行,未发生聚集性疫情,向世界交出了一份出色的防疫和办赛答卷。2月12日,中国队选手高亭宇庆祝夺得速度滑冰男子500米冠军,赛场边的医务人员表示祝贺。新华社记者李尕摄   这份答卷,凝结着方方面面的艰辛努力。从覆盖三个赛区的100多个医疗点的坚强守护,到18000多名赛会志愿者的默默奉献;从“时间上分钟级,空间上百米级”的气象预报,到日夜奋战在赛场一线的专业团队……多少幕后英雄的不懈奋斗,多少工作人员的倾情付出,让安全、周到、细致的保障和服务温暖每一名参赛运动员,人们由衷发出“感谢中国”“感谢北京”的赞扬,形成这样的共识:只要大家都遵守团结的精神,人人都做出贡献,即使是在新冠疫情中,也能举办一场伟大的盛会。   回顾北京冬奥会筹办、举办走过的不平凡历程,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14亿多中国人民齐心协力、攻坚克难,与时间赛跑、与疫情斗争,历经6年多的精心筹办、10余天的精彩举办,交出了独一无二、震撼世界的冬奥答卷。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是中国共产党卓越治理能力的生动诠释,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的有力注解。2月15日,志愿者在冰球比赛间隙清理冰面。新华社记者李安摄   奇迹是什么?是凌寒绽放的梅花,是征服高山的登顶,是牢牢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的历史主动与创造。回望百年风雨沧桑,从觉醒年代到崛起时代,从上世纪初的“奥运三问”到新时代的“双奥之城”,中国与冬奥的“冰雪奇缘”,仿佛一面明镜,折射出中国人民披荆斩棘、矢志圆梦的奋斗轨迹,照鉴中华民族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在北京第二十四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式上入场(2月4日摄)。新华社记者陈益宸摄   这样的场景总是令中华儿女心潮澎湃——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在《我和我的祖国》的悠扬旋律中,中国各行各业、先进模范人物、56个民族的代表,用双手将鲜艳的五星红旗缓缓传递到体育场升旗区。伴随雄壮的国歌声,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涓涓细流汇成江海,人民伟力磅礴如山。北京冬奥会,让世界重新认识了中国:一个万众一心、团结奋进、朝气蓬勃的中国,一个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   “你永远可以相信中国!”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举办,进一步增强了中国人民的历史自信,中华民族展现出活力迸发、积极向上的精神和力量。有这样的人民作为强大后盾,有这样的精神作为坚实支撑,任何人间奇迹都可以创造出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定能够实现。(三)   “黄河之水天上来”的浩荡气势,“裁冰镂雪几多工”的冰雪五环,“致广大而尽精微”的冬奥火炬……在世人的冬奥记忆中,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书写了浓墨重彩的新篇章。这场人文铸魂、科技赋能的艺术盛宴,铺展一幅幅中华文化与奥运文化交融共生的壮美画卷。   文化铸就经典,瞬间已成永恒。保加利亚学者伊万·桑丹斯基感言,北京冬奥会向全世界展示真正的奥林匹克精神和价值观——通过将其与中国传统文化有机结合的方式。   顾拜旦曾说:“奥林匹克不是一场竞赛,而是一种源于内心的文化交流与融合。”以文化人,更能凝结心灵;以艺通心,更易沟通世界。当冬奥会遇上中国年,当“中国之美”与“五环之美”交相辉映,中国式浪漫拨动了全世界的心弦,北京冬奥会交出了各美其美、和合共生的文明答卷。2月1日,身着颁奖礼服的志愿者在国家高山滑雪中心演练颁奖环节。新华社记者连振摄   品读北京冬奥会,中国元素无处不在,中国印记生动鲜活。盈盈飘动的“冰丝带”、长袖若舞的“雪飞天”、蜿蜒盘旋的“雪游龙”,让世界领略意境高远、意蕴丰厚的东方美学;融入长城和烽火台等元素的比赛场地、设计灵感源于古代同心圆玉璧的奖牌、名为“瑞雪祥云”“鸿运山水”“唐花飞雪”的颁奖礼服,让世人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更好地读懂“何以中国”。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冰立方”的冰壶赛道上响起来自苏格兰高地的古老乐音,美国雪橇运动员萨默·布里彻跟着人工智能学打太极,各国健儿写“福”字、贴春联、看“春晚”,宫保鸡丁、麻婆豆腐、北京烤鸭、韭菜盒子、麻辣烫、豆包等中华美食广受欢迎……在“中国红”与“冰雪白”的交织中,北京冬奥会不仅搭建起全世界同场竞技的舞台,也架起了中华文明与各国文明交流互鉴的桥梁。2月14日,挪威代表团成员在张家口赛区颁奖广场与“冰墩墩”合影。新华社记者丁汀摄   “冰墩墩火了!”北京冬奥会期间,融合大熊猫形象和冰晶外壳的吉祥物“冰墩墩”成为“顶流”,在国内外圈粉无数,一度出现“一‘墩’难求”的火爆场景。集冰雪运动和现代科技于一身,将活泼与敦厚融为一体,“冰墩墩”让人们感知可爱而又充满活力的中国,倾听着现在与未来的对话……   文化之火,点燃了舞动冰雪的激情;文明之光,照耀着砥砺前行的征程。(四)   “成绩不仅仅在于能否拿到或拿到多少块奖牌,更在于体现奥林匹克精神,自强不息,战胜自我、超越自我。”在索契冬奥会上,习近平主席一番话引起广泛共鸣。回望北京冬奥会,各国健儿顽强拼搏、勇于挑战、友爱互助,创造着一个个闪耀的冰雪传奇,书写了“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的奥林匹克答卷。   凭着“要做到自己最好”的信念,谷爱凌在一次次凌空飞跃中创造佳绩;满怀“任何时候都不放弃努力”的热情,徐梦桃历经四届冬奥会终于如愿登顶;下定“全力以赴,放手一搏”的决心,齐广璞技压群雄夺得金牌,实现个人职业生涯的“大满贯”;鼓起“没有人能动摇我”的勇气,荷兰选手伊雷妮·斯豪滕化压力为动力两破奥运纪录;49岁的德国运动员克劳迪娅·佩希施泰因用八次征战冬奥的经历,告诉人们“拼搏的心永远年轻”……因热爱而坚持,因梦想而坚定。奥林匹克不只有冠军,每一个拼搏者都是奥运英雄,每一个追梦者都是时代骄子。2月8日,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左)向获得自由式滑雪女子大跳台冠军的中国队选手谷爱凌表示祝贺。新华社记者丁旭摄   很“拼”的北京冬奥会,就像一颗火种,点燃了亿万中国人民的冰雪热情,让赛场之外的体育答卷同样精彩纷呈。在黄土高原,滑雪队的少年们在冰天雪地中尽情放飞;在新疆阿勒泰,中小学体育课“搬”到滑雪场上;在宁夏六盘山,“冷冰雪”成了“热资源”;在贵州六盘水,彝家火把照亮“南国冰雪城”;在上海东方明珠塔下,欢声笑语激活“星空冰场”;在海南三亚,市民们感受着“北冰南移”的独特魅力……在北京冬奥会的强力推动下,“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目标已经成为现实,曾经“高冷”的冰雪项目日益进入寻常百姓家。巴赫对此高度肯定:中国在冬季运动方面取得非凡成就,开启了全球冬季运动的新时代。   2015年7月31日,北京获得第二十四届冬奥会举办权的那一刻,年仅11岁的苏翊鸣立下志向:“我要代表中国去参加冬奥会,然后取得好的成绩为国争光。”6年多后,苏翊鸣在北京冬奥会上摘得一金一银,少年的梦想终成现实。   新时代为中国健儿们打造了追梦圆梦的广阔舞台,让一个个“不可能”变成了现实。北京冬奥会上,中国体育代表团首次实现冬奥会7个大项、15个分项“全项目参赛”,其中35个小项首次参赛,在不懈努力中创造了参加冬奥会以来的历史最佳战绩。2月14日,中国队选手徐梦桃庆祝夺得自由式滑雪女子空中技巧冠军。新华社记者费茂华摄   “用赛场上的表现,为中国冰球的未来埋下一颗种子。”中国男子冰球队队长叶劲光许下心愿。在这个春天,希望的种子不断播撒,种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中,种在建设体育强国、健康中国的滚滚热潮之中,种在冬奥梦和中国梦交汇的时代芳华之中……(五)   “一夜春雨过,千畦尽成绿。”北京冬奥会闭幕之际,正值“雨水”节气。河水破冰,草木萌动,万物复苏,春意在大地勃发,新的希望在每个人心中生长……   “奥运会是对过往的尊敬,对未来的信仰。”从“双奥之城”再出发,春天的故事还在继续,奋斗的征途没有终点。   山海远阔,未来已来。一起向未来,我们笃行不怠、风雨兼程;一起向未来,世界携手并肩、走向光明!
近1.9万片雪花,“一片都不能少”
时间:2022年02月21日
20日,北京冬奥会闭幕式上 举行了一场特殊的“颁奖仪式”—— 向志愿者致敬 精致的红灯笼 被送给了志愿者 中新社记者毛建军摄 他们中 有积极向来宾介绍“开口笑”等 中国传统特色小吃的李嘉馨 有因一句“Welcome to China!” 给外国选手留下深刻印象的孙泽宇 有主动全面梳理线路时刻表 并制作成册的杜安娜 等等等等 中新社记者崔楠摄 当6组志愿者同时点亮和举起手中的“光” 鸟巢场地和观众席上的所有志愿者 也随之一起点亮手中的灯笼 一起“点亮我,温暖你” 每一位冬奥志愿者 正是用自己的付出 温暖和照亮着他人 赛场上 他们挥洒激情 赛场下 他们保障优先 …… 刘德临和大家过“集体年”。受访者供图 18000余名志愿者 将爱心融入服务 用平凡书写不凡 他们是 “燃烧的雪花 温暖凝聚着我和你” 志愿者们的贡献不可忽视 正如 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 国际奥委会前主席罗格曾评价志愿者 “没有他们 这一切都不可能实现” 2022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举办 同样离不开志愿者们的助力 他们是新时代人群 大多出生在1995-2009年间 是不折不扣的"Z世代" 赛场内外 他们用专业知识 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小编采访了兴奋剂检查陪护员群体 这些医学生的岗位有些特殊 陪运动员到检查站报到 接受检查 这要求他们 始终保持严肃中立的态度 不表达对赛果的主观倾向 不向选手索要合影签名 刘德临在志愿者之家和冰墩墩合影。受访者供图 短道速滑男子1000米决赛那天 刘德临见证了中国选手任子威夺冠 尽管无比激动 她也只能将欢呼压在心底 “太棒了” 王家鑫在首都体育馆志愿者之家签名墙前。受访者供图 在王家鑫看来 有机会接触到这些顶尖运动员 偶尔会有不真实感 好像小时候天上的飞机 很远摸不到 不一会儿就看不到了 “但现在 他们在和我说话” 这种不真实感出现后又很快消失 只有连站数小时的脚底触感是确切的 因陪同拿奖选手接受采访 王家鑫算了算 “一站三四个小时都有可能“ 赛场上有欢笑 也有泪水 对于这场体育盛会 在京就读的南方姑娘余灵灵说 “我没有理由不参加” 因疫情防控要求 虽不能为失利选手送上安慰的拥抱 但看到有人流着泪与家人视频 她也会轻声说 “Don't  be  sad and  you  did  well” 紧接着 运动员的真诚感谢也让她感动 余灵灵观察到 不少外国官员、运动员在社交媒体上 发布到北京的见闻与感受 她深刻感受到了 “世界人民大团结”的氛围 忍不住感慨 “这届冬奥会跟以往都不太一样” 最让姜文阳自豪的是 在前往驻地停车等候的途中 总有素昧平生的路人向他们招手 姜文阳说 “那一刻 心中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还有 姜文阳也决定了 返校后会将志愿者的纪念章送给身边朋友 让大家一起感受冬奥的温暖 徐天然在国家高山滑雪中心与冰墩墩合影。图片来源:中国青年报 有志愿者接过长辈手中的旗帜 让奉献精神薪火相传 十四年前 徐天然的妈妈在北京残奥会中当翻译 十四年后 徐天然也成了奥运会志愿者 身处高山滑雪赛事中心 体感温度可达-37℃ 徐天然清楚记得 冬奥开幕前到场馆实地勘探时 “看着近在眼前的高山滑雪赛道 有种寒风中的炙热感 像‘燃烧的雪花’一样 要用心去记录志愿服务的点点滴滴” 徐天然回应和冰墩墩“斗舞”。社交媒体平台截图 其他志愿者是为选手服务 徐天然所在的岗位是为所有志愿者服务 她背着相机在场馆内爬上爬下 写稿 排版 剪辑视频 她拍摄的开幕式vlog登上了多个媒体平台 服务岗位不同 奉献精神无异 在北京冬奥会的舞台上 一大批优秀志愿者 用他们的善意 热情与专业 向世界展示开放包容 充满活力的中国 他们 也是这个冬天最靓丽的风景 一起向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