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8月02日 星期六 农历闰六月初九 |
公众号
小程序
今日热点
扛稳粮食安全重任!榆树市提升粮食产能筑牢大国粮仓纪实
时间:2022年05月27日
  粮食安全,“国之大者”。   守护大国粮仓,端牢“中国饭碗”是吉林责任,更是吉林担当。   产粮大市榆树,素有“天下第一粮仓”美誉,粮食产量连续18年位居全国县(市)之首。五年来,粮食产量稳定增长,保持在70亿斤阶段性水平。   使命担当,踔厉前行!从春发其华到秋收其实,榆树市,提升粮食产能,筑牢大国粮仓,在广袤的吉林大地之上“写”下粮食安全的时代华章。 护好“饭碗田”  稳住“粮袋子”   榆树市大岭镇的大田里,玉米苗正茁壮成长。一幅热热闹闹的“春耕生产图”正在绘就。   榆树市以政策为抓手,有效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做好责任落实、政策落户。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稳定在565万亩。各项种粮补贴到县后全额保证一个月内发放到户。同时,金融落实、保险到田、服务到位,也解除了农民种粮的后顾之忧。   全面提升耕地质量是夯实粮食安全的根基。   榆树市多举措护好“饭碗田”,稳住“粮袋子”。   落实耕地保护制度。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大力推进土地复耕复垦,全面彻底清除违规大棚房、关闭禁养区、有效利用废弃砖厂等闲置土地、巩固拓展“六必拆”成果,通过复耕复垦等措施,全市新增耕地面积1万亩以上。   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全市新建高标准农田26.4万亩,新建成5万亩高标准水田核心示范区一处,累计到年底建成高标准农田228.6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40%,有百万亩水田已建成集中连片的高标准农田。   强化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实施“引松济卡”工程,累计完成投资11.7亿元,新铺设管线16公里,新增水田灌溉面积14万亩,促进了区域内粮食产量的提高。   实施黑土地保护工程。今年实施东北黑土地保护利用项目5万亩,运用“深翻+增施有机肥”等综合技术,持续改善耕地质量;落实保护性耕作300万亩,实施秸秆全量深翻还田作业16万亩,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含量;推广水田秸秆秋春耙浆还田20万亩,有效遏制土壤有机制下降势头。   全面提升全程农业机械化水平。农机购置补贴政策,重点向大型农机具和先进智能(无人驾驶)农机具倾斜,玉米免耕播种机、高架植保机、深松机、植保无人机等新型现代农业装备得到了广泛应用,全市新增大型农机具300多台套,各类拖拉机拥有量达到5.6万台,配套农机具达到11万台套,农机总动力达到269.8万千瓦,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3%(2022年为94%)。   提高人工影响天气能力。建立防雹作业站30个,全年开展大规模移动增雨作业5次,防雹作业18个工作日,发射火箭弹59枚、37高炮弹2762枚,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打好“科技牌”  算好“增收账”   铺土、播种、覆土……榆树市民兴农牧专业合作联社早在2021年便实现了水稻育苗播种“机器换人”。智能化的春耕生产不仅提高了速度,也提高了质量。   这是榆树市千方百计打好“科技牌”向科技要产量、要增收的一个缩影。   集成应用重大增产增效技术。累计投入财政资金4120万元,实施水稻稻瘟病飞防作业等技术,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65%。   推进粮食标准化生产。按照“统一、简化、协调、优选”原则,在水稻、粘玉米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及农产品加工、储运的关键环节,执行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提升了食用农产品绿色生产水平。全市创建绿色有机示范园区14个,绿色食品原料水稻标准化生产基地面积达到23.6万亩,“两品一标”企业发展到24家。   开展粮食高产高效示范。市乡村三个层面开展粮食生产科技创新。市级依托省农科院建成1960亩的农业科技示范园,对新品种、新技术进行全面展示;各乡镇建成了一批高标准旱田、水田新技术应用示范田;各村以合作社、家庭农场、种粮大户为主体开展粮食单产攻关。对科技含量高、增产幅度大、能在当地推广的,市里给予适当奖励,通过上下互动、示范引领、以点带面,推进了粮食生产向高质量发展方向迈进。做强“产业链”  奏响“奋进曲”   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既需要足够的粮食产量,又离不开相应的加工流通能力和产业链掌控能力。   榆树市做强“产业链”,在吉林大地上奏响一曲粮食安全的“奋进曲”。   把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起来。在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上,全市依托正大建成百万亩饲料玉米生产基地;依托中粮建成百万亩专用玉米生产基地;依托蓝河坝米业、金裕米业等稻米加工企业建成10万亩优质水稻生产基地;依托陆路雪公司,建成2万亩鲜食玉米生产基地;全市农产品产地监测面积达到165.5万亩。年生产优质原粮可达200多万吨。在种养结合上,深入实施“秸秆变肉”工程,被吉林省纳入全省发展千万头肉牛10家试点单位之一,重点发展5个肉牛养殖大镇,50个肉牛养殖一品村屯,到目前已新发展肉牛25.1万头。   把农产品加工业搞起来。举全市之力推进农产品加工业扩规、提质、增效,让优质的农产品资源加快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围绕十大产业链,做好“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两篇文章。   把农产品品牌树起来,把农产品市场连起来。通过展会、媒体网络开拓市场,让榆树品牌迅速走向全国。把农产品的附加值做起来,带动农民富起来。   松花江两岸,新芽初绽,黑土地之上,生机勃发。在榆树这片希望的田野上,一串乡村振兴的诗篇正在书写,在广袤的黑土地上,一群新农人正用现代化农业奏响粮食安全的“奋进曲”。
助企纾困、激发活力!吉林省住建厅积极落实服务企业政策
时间:2022年05月27日
  为帮助有关企业减负担、渡难关,尽早实现全员复工、全面复产、稳产满产,吉林省住建厅积极落实扶持企业发展相关政策。   积极推进建筑业复工复产。第一时间组建服务工作专班,下设5个工作组,抽调12名处级干部,分地区组建12个微信群,联系企业2696家,确保重点问题、重要部署日清日结。出台了延长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安管人员考核证书、特种作业人员资格证书有效期至本月底;推行电子招投标、电子保函、将疫情防控费计入工程造价等15项惠企措施。深入155个不同类型施工现场调研,及时解决企业反映的9类192个共性问题;累计接听服务热线反映问题529个,并全部解决。   帮助用水用气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减轻资金压力。对受疫情影响,2022年3月、4月欠费的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不停水、不停气,经申请审核通过后减免在此期间产生的欠费违约金,欠费缴纳期限延长至2022年5月底。截至目前,全省共有40528家企业、134613家个体工商户受益,减免违约金138.97万元,延期缴纳欠费金额3.36亿元。其中,降低用水成本方面,受益企业39867家、个体工商户133585家,减免违约金额41.02万元,延期缴纳欠费金额1.17亿元;降低用气成本方面,受益企业661家、个体工商户1028家,减免违约金额97.95万元,延期缴纳欠费金额2.19亿元。   缓缴住房公积金。受本次疫情影响的单位,疫情期间不能及时办理住房公积金缴存业务的,可缓缴住房公积金。在复工复产后正常缴存并完成补缴的,缓缴期间缴存时间连续计算,不影响正常提取和申请住房公积金贷款。   此外,省住建厅深入推进“首违不罚”制度,各地城市管理部门在复工复产期间严格落实城市管理执法“首违不罚”制度,对初次违法、后果轻微、及时改正的企业和个人免予处罚。各地结合本地区复工复产实际情况,将群众关切、日常多发、重点领域、矛盾突出的城市管理行政处罚事项纳入清单,进一步扩充不予处罚的事项种类,减轻企业经营负担,激发市场活力。   下一步,省住建厅将持续推动复工复产,保持日调度机制,跟踪掌握企业复工复产进度。深入开展“服务企业月”活动,加大惠企纾困力度。
这些群体,减免三个月房租!
时间:2022年05月26日
  国资委25日在其网站发布《关于中央企业助力中小企业纾困解难促进协同发展有关事项的通知》。通知明确27条政策举措,推动中央企业采取有力有效措施助力中小企业纾困解难,促进协同发展。   举措共分为七个方面,其中关于“切实加快减免房租,助力支持服务业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渡过难关”的部分明确,认真落实《关于做好2022年服务业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房租减免工作的通知》(国资厅财评〔2022〕29号,以下简称29号文件)要求,坚持“应免尽免、应免快免”,切实加快减免房租政策落地。   具体包括:对承租中央企业房屋的服务业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要在2022年普遍减免3个月租金,并力争在上半年完成减免主体工作。对2022年租期分属不同承租人的,要根据不同承租人实际租期按比例减免。   对2022年被列为疫情中高风险地区所在县级行政区域内,承租中央企业房屋的服务业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再补充减免3个月租金,补充减免工作要在所在县级行政区域出现疫情中高风险地区后2个月内完成。   对于转租、分租中央企业房屋的,要持续加大工作力度,确保减租政策有效传导至实际承租人。对于所属股权多元化子企业,要积极沟通协调,争取中小股东理解支持,在规范履行内部决策程序后,尽快减免租金。   出租房屋所在地政府出台房租减免政策力度大于29号文件要求的,要认真执行属地政策,确保政策不打折扣。对参股企业所属房屋,要积极承担股东责任,与其他股东协商争取支持。不属于29号文件规定减免对象的中小企业提出减免房租申请的,鼓励中央企业本着互惠互利、友好协商、规范决策、共渡难关的原则,在能力可及范围内给予必要帮扶。
永舒榆灌区工程:清渠引水润农田
时间:2022年05月26日
  水至绿生,永舒榆灌区渠水奔腾涌向稻田。连日来,永舒灌区管理局干部职工秉承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精神,坚守灌溉一线,助力农业生产作业。   永舒榆灌区位于吉林省中部,吉林市东北部,是我省唯一自流引水大型灌区,灌区灌溉保障范围包括吉林、长春两个地区,覆盖龙潭、舒兰、榆树3个市(区),7个乡镇、62个行政村,总控制面积351平方千米。灌区设计灌溉面积36.14万亩,设计引水流量56立方米每秒,服务辖区20.97万农业人口。   为贯彻落实“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吉林市永舒灌区管理局以提升农业用水效率、提高供水保障水平、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为目标,按照“抓关键、除隐患、促节水、补短板、提能力、强监管”的要求,组织编制了《吉林省吉林市永舒榆灌区“十四五”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并于2021年12月末获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复,批复工程总投资为2.367亿元,工期为2022年至2025年,分年度实施。   据了解,该项目2022年度投资计划1亿元,建设内容为干渠改造12.765公里,支渠改造11.570公里,建设水闸等各类建筑物107座、水雨墒情等监控(监测)点78处以及相关配套软件系统。   永舒灌区管理局于2022年2月中旬完成本年度建设项目设计招标,组织设计单位开展勘察设计工作。为积极推进项目实施,省水利厅农水处简化报审程序,实行电子化办公,采用远程视频形式审查,在疫情期间完成了初步设计方案审查。   永舒灌区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5月23日,修改后的初步设计方案已经报至省水利厅,目前正在等待批复。后续,永舒灌区管理局将严格按照建设程序,扎实推进项目财政预算评审、招投标工作,预计9月份进行开工建设,确保完成年度建设任务。
明确!6月10日前全部降价!
时间:2022年05月26日
  5月23日,国家医保局办公室、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医疗救治组印发《关于进一步降低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和抗原检测价格的通知》,要求各地在6月10日前将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单人单检降至不高于每人份16元,多人混检降至不高于每人份5元。   《通知》明确,各地下调后的价格是公立医疗机构对外提供核酸检测服务的最高限价,检测机构实际收费可以低于政府指导价,但不得上浮。对于政府组织大规模筛查和常态化检测的情况,考虑到规模效应和基层组织、志愿者对成本的分担作用,《通知》明确检测机构按照更低的费用标准提供服务,即多人混检按照不高于每人份3.5元的标准计费。   新冠病毒核酸检测作为疫情常态化防控的重要手段,各级医保部门从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出发,采取跨省联盟集中采购、竞价挂网、区域价格联动等措施,持续将检测产品价格导入更低区间,广大公立医疗机构、社会检测机构不断优化采、运、检各环节工作效率。协同促进核酸检测价格合理下降。   公立医疗机构开展新冠病毒核酸检测服务,应同时提供单人单检和多人混检两种服务选项,在符合疫情防控规定的前提下,允许“愿检尽检”的群众自愿选择。非公立医疗机构,以及医学检验实验室等社会检测机构提供新冠病毒核酸检测服务,定价应当遵循“公平、合法和诚实信用”的原则,体现保本微利、质价相符,不得借疫生不义之财,倡导参照当地公立医疗机构新冠核酸检测价格。   此外,《通知》根据各地新冠病毒抗原检测试剂的最新集中采购中选结果,要求下调公立医疗机构对外提供抗原检测服务的计费标准。服务项目的政府指导价格从5元/次降至2元/次,“服务项目价格+抗原检测试剂”的封顶标准从15元/次降至6元/次。
0.053567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