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8月03日 星期日 农历闰六月初十 |
公众号
小程序
今日热点
16位院士走进东北师范大学 共商化学和多酸发展大计
时间:2022年08月19日
        8月18日下午,东北师范大学化学双一流学科建设暨多酸与网格材料化学发展咨询会议举行,16位院士、50多名教师和科研工作者齐聚东北师范大学,共商化学和多酸发展大计。本次活动由中国科学院学部和吉林省人民政府主办,中国科学院学部工作局、吉林省科学技术协会、吉林省科技厅、吉林省教育厅共同承办,是2022年中国科学院化学部年会暨“科学与中国”20周年院士进吉林活动之一,活动将充分汇聚吸纳院士专家智慧,助力东师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再上新台阶。全体参会人员合影        东北师范大学校长刘益春院士首先向专家组介绍了学校的发展概况,并对各位院士莅临学校指导工作表示欢迎和感谢。刘益春在致辞中表示,如此多院士来到东北师范大学调研指导工作在东师历史上是空前的,对于东师化学学科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真诚希望各位院士对学校的学科建设提出宝贵意见,东师多酸与网格材料化学的发展亟需得到你们的帮助,希望借此盛会集思广益,畅所欲言,对学校学科建设多提宝贵建议。”校长刘益春院士向院士专家组介绍东北师范大学发展概况        化学学科是东北师大最早建设的学科之一,创建于1948年,2017年入选全国首批“双一流建设学科”,今年,化学学科再一次入选。多酸研究方向是东北师大化学学院长久以来的特色之一,2006年成立多酸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是国内唯一以多酸化学为研究方向的实验室。经过70多年发展,实验室已成为我国多酸化学研究的重要基地,培养汇聚了一批学术领军人物和学科带头人,近十年来,先后承担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十余项,多项成果荣获科技部、教育部奖项。2021年实验室正式更名为多酸与网格材料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实验室以多酸与网格材料化学研究为特色,以多酸设计与合成、多酸功能材料、网格材料的合成化学、多酸与网格材料交叉前沿科学为研究方向,成为国际7大多酸化学研究中心之一,并已成为我国的多酸与网格材料化学研究中心。        会上,东北师范大学化学学院院长、多酸与网格材料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朱广山就东北师范大学双一流学科建设情况,以及多酸与网格材料化学创新发展情况作工作报告。随后,院士们各抒己见,围绕学科建设及人才培养等方面开展咨询与交流。多位专家提出意见或建议,为东师学科发展建言献策。化学双一流学科建设暨多酸与网格材料化学发展咨询会议现场        吉林大学、多酸与网格材料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冯守华院士肯定了东师化学的多酸研究在国内的重要地位。他指出,东北师范大学是师范类学校的一面旗帜,多酸是东北师范大学自己的品牌,对无机固体材料化学做出突出贡献。虽然在多年的研究进程中有过瓶颈,但在与网格材料融合后,遇到了新的发展机遇,延续了开创性研究工作。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清华大学、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张洪杰院士建议促进多酸化学与其他学科交叉,实现新材料从零到一的发展,加快实现东北师范大学与吉林大学、长春应化所三方合作。关于吸引人才和培养人才问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谢毅院士建议以“情怀留人”,吸引人才回流、为吉林振兴发展做贡献。吉林省科协主席、吉林大学于吉红院士建议加大后备力量的培养,把东师打造成多酸人才和创新的高地,提升学校在国内外的影响力。此外,针对学科建设方面,院士们对东北师范大学化学学科建设及成果表示肯定和鼓励,并为推动学科进一步发展出谋划策。中科院理化技术研究所、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江雷院士指出作为东北师范大学无机化学学科的特色,重点实验室要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打破学科界限,带动化学学院其他学科并行发展,做到“眼里无学科,心中有科学”,结合实验室特色,加强仿生界面、隔膜方面的研究。清华大学、安徽师范大学、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李亚栋院士建议,加快推动交叉学科建设,倡导东北师范大学、应化所、吉林大学应利用自身优势,强强联合,建立吉林省实验室,并逐步向国家实验室升级,以此来打破学科发展的“天花板”,促进实现新的研究突破。于吉红院士也表达了同样观点,“一定注重学科交叉,未来每个学科的发展都是要不断的和其他学科领域,特别是跨学科领域交叉,才能有新的生长点,同时也要注重联合,以此来实现协同创新。”
感受汽车工业脉搏 助力民族品牌腾飞 2022年院士进吉林·中国一汽咨询交流会在中国一汽举行
时间:2022年08月19日
  8月18日上午,2022年院士进吉林·中国一汽咨询交流会在中国一汽集团举行。中国科学院化学部院士冯小明、洪茂椿、张洪杰、李亚栋等二十余名院士,在吉林省副省长安立佳、中国一汽集团总经理邱现东的陪同下走进一汽,感受一汽“脉搏”,并为一汽创新发展建言献策。本次活动由中国科学院学部和吉林省人民政府主办,中国科学院学部工作局、吉林省科学技术协会、吉林省科技厅、吉林省教育厅共同承办,是2022年中国科学院化学部年会暨“科学与中国”20周年院士进吉林活动之一。院士团参观一汽红旗文化展馆   院士们首先参观了一汽红旗文化展馆,随后到达一汽NBD总部实地参观调研了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一汽两周年创新成果汇报展,以及技术成果展区、车辆展区,并听取了公司发展情况、研发工作情况的有关介绍。院士们在一汽NBD总部参观调研   中国第一汽车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国一汽”,是国有特大型汽车企业集团,是新中国汽车工业的摇篮,也是新中国汽车工业的长子。经过69年发展,目前中国一汽已建立起东北、华北、华东、华南、西南等五大生产基地,拥有“红旗”“解放”“奔腾”等自主品牌和一系列合资合作品牌,在2022《财富》世界500强排名第79名,累计产销汽车达5200余万辆。2020年7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一汽时提出,一定要把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里,我们要立这个志向,把民族汽车品牌搞上去。两年来,中国一汽牢记总书记嘱托,坚持创新发展战略,坚持自立自强高质量发展,并积极应对原材料价格上涨、芯片供需,以及疫情影响等问题,迎难而上,取得了不错的业绩。2021年,企业产量受芯片影响有所下降,但销售收入和经济效益再创历史新高。   会上,邱现东代表一汽集团对院士的莅临指导表示欢迎和感谢。邱现东表示,2020年总书记视察中国一汽后,中国一汽在同年8月份就与中科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围绕核心技术攻关、关键零部件自主研发、科技成果转化等开展一系列合作。借此活动,希望院士们能在基础研究、产品研发、人才培养、科技转化方面为中国一汽出谋划策,让更多的科研成果实现高效转化,为打造汽车强国共同努力。会议现场   在随后的咨询交流中,院士们围绕汽车产业绿色化、轻量化、氢能等技术领域展开深入交流,多位院士表达了合作意愿,希望能在自己所专长的领域与中国一汽建立合作,共同推动汽车工业创新发展。
“院士进吉林”专家巡讲活动走进长春新区 为新区产业发展“把脉”开良方
时间:2022年08月19日
        初秋的春城,天朗气清、惠风和畅。8月15日-19日,2022年中国科学院化学部学术年会暨科学与中国”20周年院士进吉林活动在吉林省长春市举行。作为系列活动之一,8月18日,部分院士专家受邀走进长春新区,深入了解长春新区经济社会发展,结合各自专业所长,发挥科技智库作用,开展建言献策活动,共同为新区高质量发展“把脉会诊、汇聚‘智’力”。        院士们先后参观考察吉林省中科应化化工新材料孵化器、长春长光宇航复合材料有限公司和长春新区规划展览馆。随后,院士专家与长春新区部分重点企业代表举行座谈,听取长春新区新材料产业基地情况汇报,围绕新材料产业发展进行深入交流,推动院士科技成果转化,促进长春新区新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        中国科学院院士汪尔康来到长春70年时间,他将自己的学术和青春全部献给了祖国的科研事业和长春这片第二故乡的热土。他说,“近些年,长春新区的发展非常快,变化非常大,未来非常有希望。”       “希望新区能够发挥政府搭台牵线作用,建立信赖关系,深化校企合作融合,助力科技成果转化,帮助企业做大做强。”中国科学院郑兰荪表示,希望积极探索“政校企、产学研”深度合作模式,按照“需求导向、政府搭桥、产教融合、助推发展”思路,有效实现三方合作共赢。      “非常有魄力,非常好。”中科院院士韩布兴对新区发展给予充分肯定,对新区打造精细化工新材料产业基地非常赞赏,他表示,希望长春新区能够高质量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精细化工新材料产业基地,坚持绿色化、高端化、智能化发展方向,推动能源综合利用、原料综合利用,增强产业链韧性和竞争力,推动新材料基地高质量发展。      “中科院光机所、应化所都在长春,这是新区发展的优势,希望新区充分利用大院大所大校资源,以科研实力撬动企业发展,带动区域发展。”中科院院士马大为表示,支持新区建设精细化工产业园区,医药产业是新区的主导产业,建设精细化工园区,打造原料药生产基地,对新区发展生物药、化药等具有支撑作用。希望新区能够创新体制机制,全方位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推动科技成果在新区转化。        借智借力,登高谋远。走访调研,座谈交流,技术支招,院士们为长春新区带来越来越多的智慧因子、智力支撑。长春新区与院士专家建立起良好的沟通机制,高端智慧将在这里汇聚、发酵,持续助力新区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奋力奔跑。
“院士进吉林”专家巡讲活动走进校园 为吉林省青少年作科普报告会
时间:2022年08月19日
        8月18日,2022年中国科学院化学部学术年会暨“科学与中国”20周年活动——“院士进吉林”专家巡讲活动在长春举办,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高分子化学家李永舫,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有机化学家丁奎岭等院士到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为青少年作科普报告,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现场约200名师生、全省中小学师生约196万人通过线上观看。        李永舫院士分享他的成长经历和科研感悟,再结合专业领域以《太阳能利用和聚合物太阳电池光伏材料》为题,用他的人生感悟“热爱+用心+努力+认真=成功”,讲述他在成长道路上遇到的困难与挫折,勉励青少年要勤奋刻苦,追求真理,勇攀科学高峰。李院士通过有机太阳电池光伏材料发展历史、光伏在建筑领域应用及中国光伏取得的骄傲成绩等内容,把同学们带到高分子化学的奇妙世界里。        丁奎岭院士以《合成的世界》为题,将深奥难懂的化学道理转化成一个个生动形象、贴近生活的例子,为同学们讲述合成化学对人类健康、生命科学、现代农业、材料科学等做出的巨大贡献,解读化学的魅力、科学的奥妙,让青少年对有机合成化学领域有了更深入系统的了解,对化学发展趋势有了全新的认识。        报告会期间,丁奎岭院士代表中国科学院学部向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赠送国家科学思想库系列丛书。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校长邵志豪代表学校接受院士赠书。        据了解,“科学与中国”院士专家巡讲活动是2002年由中国科学院发起,联合中宣部、教育部、科技部、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协共同主办的高层次公益性科普活动,旨在发挥院士群体在科学普及和科学教育方面的高端引领和率先示范带动作用。两位院士的报告会内容十分丰富,高屋建瓴,唤起了青少年对科学的热情和向往,会吸引更多热爱化学的青少年将来从事化学的研究,为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2022年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吉林省主场活动启动 注入科技兴农新动能 铺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时间:2022年08月18日
        “您的血压、血脂都高,平日里要加强运动、注意饮食,而且保持愉悦的心情也很重要!”在吉林省科协设在长春农博园“建设新吉林 奋进新征程”主题展厅里,吉林省内的医疗专家们把健康宣传页放到老大爷手中,再三叮嘱。        8月18日,2022年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吉林省主场活动、吉林省科技助力乡村振兴专家服务行动成果展暨科普大集活动拉开帷幕。作为主场特色亮点活动之一,2022年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吉林省主场活动结合广大农民朋友踊跃逛农博会的契机,发挥科技专家、医疗专家集中服务的优势,与科普大集共同发力,服务“三农”。        活动现场,吉林省科技助力乡村振兴专家服务团专家、吉林省科技志愿服务总队专家、乡土专家、农民网红等,针对农民生产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开展技术指导、对话交流、答疑解惑;组织参观公众、农民等群体积极参加现场有奖知识竞答活动,广泛宣传各类科普知识;充分利用科普大篷车、科普大屏、新媒体科普传播矩阵等科普平台,进行农业科技知识和科普知识宣传;发放农业生产科普系列丛书超过5000册、科普宣传品近万份。 点对点 专家服务团队为农民提供精准服务        “这个品种叫吉育202,是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大豆所培育的一个早熟品种,它的特点是出油率高。如果成熟后的豆子要榨油,这个品种是首选。这个是吉育232,它蛋白含量高,也是个早熟品种。比如家里想深加工,做豆腐等豆制品,这个品种比较适合。”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副研究员孙星邈站在专家展台前细致地给农民朋友介绍着新品种。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副研究员孙星邈为农民朋友讲解新产品、新技术        说起今天参会的情况,孙星邈兴奋地说:“科技助力乡村振兴,吉林省科协搞了非常多的活动。活动让我们各行各业的专家能直面农户,真正了解彼此的诉求。我们有句口头禅叫:‘把文章写在大地上。’可是以前是农民见不到我,我也见不到农民。现在吉林省科协把各类科研院所和科研单位都组织起来,科研人员一年有七八十次的机会到乡下去,走进农户的家里,真正了解他们的诉求,切实解决种植中的实际问题。”        吉林省科技助力乡村振兴专家服务行动是科技和生产结合最密切的一个活动。做了将近三十年的科技服务,孙星邈作为乡村振兴专家服务行动专家,现在可以根据农户种植的诉求进行育种、栽培,最后达到农民想要的种植效果。“我觉着吉林省科协就是一个‘媒人’,一手牵着农村合作社、企业和农民,一手攥着科技助力乡村振兴服务专家,实施面对面、点对点精准服务,这让我感觉自己有用武之地。” 面对面 医疗义诊为广大市民朋友精准把脉        2022年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吉林省主场活动借助农博会期间的吉林省科协科普大集平台,面向全省农民群体,集成开展各类科技科普活动。其中现场医疗咨询问诊服务,满足了咨询者的需求。        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临床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刘颖在上午的问诊过程中,她接待了12名咨询者。“这次我们医院组织10余名专家来到活动现场,为广大群众做免费义诊咨询宣传服务。”刘颖说,前来咨询我的人大多是针对内分泌领域的疾病,根据病情询问交流,我建议用中医方法来治疗。        刘颖耐心讲解用中医药来治疗内分泌疾病的优势,讲解了健康的生活方式,以及健康的饮食、运动在代谢方面的重要性,最后她还讲述了中医药养生。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临床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刘颖        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专家咨询台前,创伤中心综合病区主任姜南刚刚针对一位术后的患者给出合理性建议。他说,今天来到展台前的人确实不少,咨询他的大多是颈肩痛、腰背痛、肘膝关节疼痛方面的问题。在详细了解病情后,他耐心讲解日常注意事项,每位咨询者他都给出清晰、合理性建议,让咨询者对自己的疾病有个判断,也对愈后和后续治疗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这次来的都是三级医院的顶级专家。”姜南说,在参观展会的同时,能够得到吉林省内医疗专家的咨询,其实是非常好的。既节省了个人的时间,对于农博会展会来讲,它的层次和功能也更加丰富了,这个是很有意义的。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创伤中心综合病区主任姜南 心连心 农业服务专家为农民带来致富点子         2022年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吉林省主场活动把传统的选一处示范开展,变为把部分农民请到农博会到科普大集有选择的与专家面对面咨询,利用10天时间持续服务,突出了农博会产业示范与科普教育的功能!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本次参展的有四个学院,食品工程学院、中药学院、农学院、生物与制药学院。“本次活动我们带来自主研发的部分产品和栽培的新品种到这里进行展览,我们也为部分中小企业家和百姓朋友提供技术咨询。同时企业技术人员、生产人员,也同我们进行技术对接、交流、合作,对于我们来说这是一个支农惠农的服务平台。”吉林农业科技学院食品工程学院食品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刘静雪说。吉林农业科技学院食品工程学院食品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刘静雪        “人参花卉盆栽,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开花结果颜值高,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那么很多百姓朋友问到,可不可以在自己家里栽植呢?我来告诉大家,完全可以。”中国农科院特产研究所专家王凯英讲解到。中国农科院特产研究所专家王凯英        据了解,中国农科院特产研究所研究特种经济种植物等,包括人参、毛皮动物、西洋参、鹿茸、特种果树,各种产品种植、养殖以及深加工。“灵芝,我们叫它“仙草”,我们不仅是把它的种植技术突破了,同时还有破壁孢子粉以及其他的深加工产品,便于老百姓使用。吉林省科协组织的“三下乡”活动,就是把这些科普技术和知识送到百姓朋友手中,同时为种植户、养殖户提供技术上的支撑。让老百姓少走弯路,提高收入。”        吉林省科协多年来,坚持从农村实际和农民需要出发,把新产品、新技术持续不断地送到基层。吉林省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已开展二十多年,成为服务农业农村农民的响亮品牌。本次活动后,吉林省科协将继续贯彻落实吉林省‘三下乡’活动的安排部署,组织动员各级科协、所属学会、农技协、农村科普示范基地、农技专家服务站等科协组织和科技工作者为农民朋友送去更多实实在在的科技服务,引领农民树立科学生产、健康生活、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坚定依靠科技推动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的信心,提高农民科学素质,为助力吉林省乡村振兴发挥科技力量。
科普大集聚人气 知识竞答有奖拿
时间:2022年08月18日
        “下列哪一种不属于玉米的主要病害?A.大小斑病 B.条锈病 C.黑穗病 D.青枯病”、“下列哪种害虫属于玉米的地上害虫?A.草地飞蛾 B.玉米螟 C.棉铃虫 D.以上都是”、“对我国农业生产影响最大的气象灾害是什么?A.洪涝 B.干旱 C.地震 D.台风 ”……步入长春农博会12号主题展馆,最热闹的区域就要数“吉林省农民科学素质知识竞赛现场竞答”活动现场了,大屏幕上闪现出一道接一道的农业科普知识的问答题,主持人循循善诱,台下观众踊跃抢答,气氛十分热烈。答对了有奖品,答错了也不要紧,大家嬉笑一阵,一起学习答案解析,不仅增长知识,还为逛科普大集展馆增添了很多乐趣。        8月18日,第二十一届中国长春国际农业·食品博览(交易)会开幕,作为本次长春农博会的亮点活动之一,吉林省科协设在长春农博会现场的科普大集活动同步开启。科普大集活动设在长春农博园12号“建设新吉林 奋进新征程”主题展厅。科普大集活动借助吉林省科协设在长春农博会现场的科普大集平台,面向全省农民群体,开展各类科技科普活动。在吉林省科协的科普大集活动现场,“吉林省农民科学素质知识竞赛竞答”这一环节最具人气,竞答内容涵盖了农业、科技、社会、人文等不同领域。        在当天下午的竞答现场,一名来自吉林市的李宗仁先生答对了两道题,他说:“今天能来到吉林省科协主办的科普大集活动现场,我非常开心。现场不同的展台展示了不同的特色元素,包括今天吉林省科协办的这个农民科学素质知识竞赛,不仅能学习科学知识,还能领奖品,这个活动办得非常好。”而另一位来自九台龙家堡的杨雪峰先生告诉记者,今天他特意起早来到科普大集活动现场,一进门就被这里热烈的气氛所吸引,有些农业科学的题目,真的必须是从事农业种植的人才懂得的。杨雪峰还告诉记者:“能来到吉林省科协主办的科普大集这个展厅,参加这些活动,就算不得奖品也很开心。我也从现场的展板和免费发放的书籍、资料中收获了很多,尤其是这个知识竞答活动,让人印象深刻。以后还会持续关注吉林省科协举办的此类活动。”        担任此次现场竞答主持人的是李书豪,他来自吉林省科普服务中心,他对记者说:“农民科学素质知识竞赛现场竞答这个活动一直深受大家喜爱,每年都会举办。相比去年,我们对题库进行了更新和扩充,同时结合了国家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兴农、重农的一些政策。今年的题目也更新了很多的农业基础知识,以及一些往年并没有侧重的应急科普知识。也欢迎大家来到我们12号展馆,积极参与进来。我们的科普大集活动将在长春农博会期间持续举办。”        据了解,中国科协,国家农业农村部每年都会举办“全国农民科学素质网络知识竞赛”。为配合此次赛事,提升吉林省农民科学素质,吉林省科协在长春农博会科普大集现场开展了“吉林省农民科学素质知识竞赛现场竞答”活动。活动每天分四个时段进行,分别是9:30、10:30、13:30、14:30,活动从18日至27日连续十天不间断举行。有逛展计划的,一定要把这个活动添加进您的逛展清单里!
聚焦重大科技需求  推动吉林全面振兴——2022年中国科学院化学部学术年会开幕
时间:2022年08月16日
  8月16日上午,2022年中国科学院化学部学术年会暨“科学与中国”20周年院士进吉林活动在长春开幕。吉林省委副书记、省长韩俊出席并致辞。全国人大民族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科学院原院长白春礼,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张涛出席开幕式。吉林省副省长安立佳主持开幕式。开幕式会场   韩俊首先代表省委、省政府向年会举办表示祝贺。他说,吉林与中科院合作历史久远,合作成果丰硕。吉林是国家老工业基地、重要商品粮基地、清洁能源生产基地和人文科教大省,当前全省上下正在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落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部署,实施“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吉林。吉林坚持把扛稳国家粮食安全重任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实施“千亿斤粮食”工程,打造农产品加工业和食品产业“十大产业集群”,实施“秸秆变肉”暨千万头肉牛工程,加快打造吉林农业新优势。坚持把创新型省份建设作为旗帜性抓手,构建协同高效的科技成果转化平台,用创新成果赋能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加快构建多点支撑、多业并举、多元发展的现代产业新格局。坚持人才强省,实行“柔性引才”激励计划,实施“吉人回乡”等工程,压茬推出人才政策升级版,大力支持创新创业,加快把人文科教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发展优势和竞争优势。坚持抢抓“双碳”机遇,依托风光水资源优势,大力实施“陆上风光三峡”、“山水蓄能三峡”等重大工程,全力建设国家级清洁能源生产基地。谋划实施“氢动吉林”行动,聚焦制储运用研等各个环节,发挥整体组合优势,全面布局氢能全产业链,围绕风光消纳制氢、工业领域用氢、装备制造、氢能储运等领域谋划实施一批重点项目,构建多元氢能应用生态,抢占绿色氢能产业发展新赛道制高点。院士专家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希望各位院士专家聚焦“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多为吉林振兴发展建言献策,积极开展科技创新协同攻关,把更多成果在吉林落地转化,带动更多人才走进吉林、留在吉林,为吉林振兴发展聚势赋能。我们将全面深化与中科院的战略合作,全力支持中科院系统与各地的对接合作,倾力做好各位院士在吉工作的服务保障。   张涛在致辞中表示,吉林是“中国应用化学的摇篮”,更是化学基础研究和技术创新的重镇,创新资源丰富,高端人才富集,在全国创新版图中具有重要地位。中国科学院多年来一直高度重视、积极推动与吉林省的科技合作。在院省签署《全面科技合作协议书》的基础上,双方聚焦我国及吉林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科技需求,发挥各自优势,在黑土地保护利用、新材料、新能源、高端制造、生物医药等方面,不断创新合作形式、丰富合作内容,通过开放合作与协同创新,共同推动院省合作结出了丰硕成果。在吉林科研院所、高校等工作的10多位中科院院士和扎根在这里的长春光机所、长春应化所、东北地理所、长春人卫站等中科院院属机构,继承和发扬老一代科学家无私奉献、科学报国的优秀品质,坚持把科学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相继给一大批具有重大影响力的创新成果刻上了吉林标签。面向未来,中国科学院及学部愿与吉林一起,凝心聚力,共同在加快推动新时代吉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征程上展现新的作为,做出更大贡献。张涛指出,本次学术年会的主要任务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紧密围绕国际科技热点,聚焦国家创新发展战略需求,前瞻学科领域发展新方向,积极发挥学术引领和高端科技智库作用,展现学部重大学术咨询研究成果,引导社会尊崇科学思想和方法,促进公众提升科学意识和素养。张涛强调,广大院士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表率”要求,认清院士群体在新时代的使命定位,努力站得更高、看得更远、担当得更多。   本次年会由中国科学院学部和吉林省人民政府主办,中国科学院学部工作局、吉林省科学技术协会、吉林省科技厅、吉林省教育厅共同承办。年会为期5天,邀请近百位院士走进吉林,在开展高水平学术交流的基础上,专门增加了“形势与任务报告”和“道德学风报告”,并与“科学与中国”20周年系列活动衔接举行。本次活动根据院士们的专业特点,结合地方实际,组织院士们深入一线开展咨询调研,面向政府机关、科研院所、高校和企业进行专题科普报告和座谈交流,以实际行动助力地方发展,努力为推动吉林高质量发展做出应有贡献。   吉林省政府秘书长安桂武,中科院学部工作局、省直有关部门、中科院驻吉单位主要负责人参加开幕式。
科普活动精彩纷呈闪耀农博会 吉林省科协“双拳在握”助力乡村振兴
时间:2022年08月15日
  8月15日,2022年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吉林省主场活动、吉林省科技助力乡村振兴专家服务行动成果展暨科普大集活动新闻通气会,在吉林省科学技术协会召开。   据悉,2022年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吉林省主场活动、吉林省科技助力乡村振兴专家服务行动成果展暨科普大集活动,将在长春农博园12号门“建设新吉林奋进新征程”主题展厅举办,时间为8月18日至27日。此次活动内容丰富、亮点纷呈,活动借助农博会的契机,将以其更丰富的内涵、更鲜明的特色,再次带给人们惊喜,成为农博会上一道亮丽的风景,助力农业发展与乡村振兴。让科普知识深入人心,三个活动精彩纷呈   2022年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吉林省主场活动。2022年1月份,中宣部等十五部门联合部署开展2022年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中国科协作为主办单位之一,今年选择在吉林省开展“三下乡”示范活动。按照《2022年吉林省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实施方案》要求,吉林省科协将牵头在长春农博园科普大集现场举办2022年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吉林省主场活动,旨在为基层群众带来便民益民、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文化科技卫生服务。活动的开展,进一步加强农村思想政治工作、提高农民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养、助力乡村振兴。   吉林省科技助力乡村振兴专家服务行动成果展。“科技助力乡村振兴专家服务行动”是吉林省科协引领科技工作者推动吉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落实吉林省委对科协组织要坚持“四服务”职责定位而牵头开展的一项工作。专家服务团于2020年6月正式成立,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脱贫攻坚楷模李玉教授任总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金宁一教授等任副总团长,依托吉林农业大学、吉林省农科院等省内涉农科研单位和省级涉农学会权威专家参加的服务团队,下设绿色农业、高效农业、智慧农业、特色农业、健康医疗五个专项服务团。服务行动实施两年来,专家服务团征集地方需求近百项,立项支持项目31个,组织近300名专家深入9个市(州)30多个县(市、区)开展“五大助力服务”活动110场次,解决生产技术难题20余项,培训基层农技人员800多人,直接服务群众1.1万余人次。   农博会科普大集活动。科普大集是省科协自1996年起连续多年打造的品牌科普活动,迄今已通过农博会载体,成功举办了20届。与往年相比,本届科普大集具有场地更加宽敞、主题鲜明、示范引领性强、现场互动性强、参与单位多等特点。科普大集作为农博会中“产业示范与科普教育”板块的重要内容,是农民了解政策、收集信息、学习知识、借鉴经验、见识新产品、新技术的极好机会。让科普知识走进生活,三项内容寓教于乐   本次大型、综合的科普活动,吉林省科协设计了以下三方面内容:   展——吉林省科技助力乡村振兴专家服务行动成果展   成果展分设七大板块,七大板块图文并茂、内容丰富、数据详实、重点突出的展现了吉林省科技助力乡村振兴专家服务行动的主要工作内容及服务成效,体现出科技助力乡村振兴专家服务行动,努力将科技要素、科技资源、科技力量引向农业、引向农村、引向农民,为乡村产业振兴提供智力支持,探索形成科协服务乡村振兴发展的新举措,开创科协组织助力吉林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现场还有稻渔科技、蓝莓种植、桑黄、欧李、人参等产业情况宣传及实物展示、现场体验等。此次展出充分的体现了吉林省科协在科技资源上“汇农、慧农、惠农、绘农”四个方面的优势。   赛——吉林省农民科学素质知识竞赛现场竞答活动   中国科协,国家农业农村部每年都会举办“全国农民科学素质网络知识竞赛”。为配合此次赛事,提升我省农民科学素质,省科协在农博会科普大集现场将开展“吉林省农民科学素质知识竞赛现场竞答”活动。组织现场参观群众、特别是农民群体参加竞答活动,每天至少两场竞答活动,充分利用现场舞台,安排主持人循环组织现场有奖答题,广泛宣传科普知识,依据参赛者答题得分成绩给予相应奖励。   服——农业科技专家、医疗专家等线上线下交流服务活动   活动设立现场专家咨询服务台和线上交流咨询台,邀请省科协科技助力乡村振兴专家服务团专家、科技志愿服务总队专家、乡土专家、农民网红等,针对农民生产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开展技术指导、对话交流、答疑解惑等;组织省乡村振兴健康医疗服务团成员及有关医疗学会现场宣传普及防疫知识、开展健康义诊服务;农村科技致富能手、农村科普带头人逛农博活动。组织全省千名农技师、农业科技致富能人、农村科普带头人和省科协扶贫村农民代表到农博会现场参观学习交流,收集科技致富信息,寻求合作发展项目;科普图书资料赠阅活动。印刷制作10种以上农业实用技术系列图书、科普宣传资料、科普宣传品,面向相关省级学会征集相关科普宣传品,在科普大集现场面向公众、特别是农民群众免费发放;科普媒体宣传活动。宣传介绍省科协“科普中国融媒体传播平台”、省科协科普传播新媒体矩阵建设情况,现场进行宣讲、邀请注册等活动;智能联动温室百米科普画廊宣传展示部分更新农博园智能联动温室8米宽通道60余幅科普画廊,宣传公众关心的热点科普知识。让科普知识服务大众,五个亮点值得期待   今年科普大集活动与往年相比,增加了很多新的内容,看点、亮点都值得大家期待。一是场地更加宽敞。今年的活动现场设在长春农博园12号门“建设新吉林奋进新征程”主题展厅,面积比去年又有所增加,设置有舞台、展板、专家咨询台、农产品展示台等;二是主题鲜明。以“科技助力乡村振兴,争当农业科创先锋”为主题,紧紧围绕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吉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和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动员组织吉林科技工作者积极投身乡村振兴主战场,大力推动农业与科技融合,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加快建设生态强省。三是示范引领性强。此次活动,我省优秀科技小院、农技协、科普工作示范基地等都将在科普大集现场进行宣传展示实用农业生产技术,展示新品种、新技术、新措施等,同时有网红现场直播互动,扩大示范效应,探索、创新科普工作新局面。四是现场互动性强。我们邀请吉林省科技助力乡村振兴专家服务团、吉林省科技志愿服务总队等近百名专家亲临大集现场开展科技咨询和医疗义诊服务,及时回应社会关切的“三农”热点问题和群众健康生活问题。农民科学素质知识有奖竞答活动,寓教于乐。五是参与单位多。农业相关高校、科研院所、省级学会、吉视传媒、同方知网等都积极参与。   此次科普活动也可以概括为“十百千万”,活动准备了十余种科技图书现场发放,邀请了百余名省内知名的农技、医疗方面专家现场解答、义诊、咨询、连线互动,组织了千余名全省各地农村科技致富能手、农村创业致富典型、具有新型职业农民专业技术职称人员、农村科普带头人、省科协包保帮扶村相关人员和市和县科协工作人员参加逛农博活动,计划过万人参加吉林省农民科学素质知识竞赛现场竞答活动。活动内容更加丰富,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实施面对面、点对点精准服务,为农民送上丰盛的科技大餐。
0.072346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