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8月05日 星期二 农历闰六月十二 |
公众号
小程序
今日热点
提高农民科学素质 赋能乡村振兴发展, “科协农技大讲堂”云端科技服务“零距离”
时间:2022年09月21日
  为进一步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激发科学梦想和科学志向,推动全民科学素质全面提升,9月15日起,由吉林省科学技术协会主办的“喜迎二十大,科普向未来”2022年全国科普日暨吉林省第二十届科普周活动相继开展。   吉林省科学技术协会聚焦乡村振兴战略需求,积极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紧紧围绕全省特色产业、立足农民迫切需求,倾力打造“科协农技大讲堂”服务品牌。科协农技大讲堂汇聚多方科普资源,协同社会各方力量,开展了2022年全国科普日农技协联合行动——线上系列科普活动,为广大农民开展云端农技服务,提高农民科学素质,赋能乡村振兴发展。   此次科协农技大讲堂,邀请了农业高校和科研院所专家,选取稻渔、园艺、食药用菌、中药材、畜牧等方面录制了《吉林省稻渔综合种养技术》《吉林省蓝莓产业优势分析与发展建议》《科学防控蔬菜病虫害》《理性认知桑黄》《五味子栽培技术》《畜禽无抗养殖技术》《农产品品牌营销》《吉林省肉牛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8期系列栏目,指导农民科学种养殖技术、方法、防病防虫等要领,传授农业技术,提升科学素养。目前,科协农技协大讲堂已经连续录制3年。   为妥善应对疫情之下各项科技工作精准、有序、高效开展,吉林省农技协还利用了“吉林省农技科普服务”微信群,组织农业专家开展科技志愿服务工作,针对农民提出的实际生产中遇到的各种疑难问题进行线上实时答疑,帮助他们解决困难、提高产量、增加收益。活动期间,微信群新入驻专家15人,解决技术问题10余项,受到了大家的认可和好评。目前,微信群里有中国农技协相关领导及工作人员、各级科协领导及工作人员、科技小院首席专家、农业专家和基层农技协带头人及会员等人员200余人。   科技服务“三农”,助力乡村振兴。多年来,吉林省科学技术协会充分发挥“一体两翼”组织优势,联合省级学会、高校、科普教育基地、科研院所等部门广泛开展系列科普活动,持续做好农村科普服务工作,帮助农民增收致富,实现科技服务“零距离”。   据统计,在科普周活动期间,科协农技大讲堂通过吉林科普微窗视频号、科普吉林快手号、科普吉林微博、微赞等新媒体渠道进行直播,累计收看人数10000余人次,活动持续到9月21日。   
提升科学素养 点燃科技梦想,2022年全国科普日暨吉林省第二十届科普周“专家科普进校园”活动举办
时间:2022年09月20日
  9月19日,以“喜迎二十大,科普向未来”为主题的2022年全国科普日暨吉林省第二十届科普周“专家科普进校园”活动在吉林省实验中学举行。   此次活动由吉林省科协、吉林省教育厅联合主办,吉林省实验中学承办。旨在大力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营造尊重知识、尊重创造的浓厚社会氛围,培养和激发社会公众,特别是青少年的科学探究兴趣,提升科学素质。   本次活动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办,人民网吉林频道同步现场直播,观看量达102.24万。提升科学素养  点燃科技梦想   活动现场,吉林大学工程仿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刘燕作了题为“仿生学发展与启示”的科普报告。互动环节刘教授亲切细致地回答了同学们的提问,与同学们进行了进一步交流。   飞机的翼型是模仿鸟类翅膀的剖面、喷气推进原理是模仿墨鱼的运动原理、雷达的发明源于对蝙蝠超声定位的模仿、渔网的发明可能源于古人对蜘蛛织网的模仿……仿生学不但是一门学科,更是人类对自然的深刻理解,人类文明进程的许多重大发明都源于仿生思维。   刘燕教授通过丰富的图片、视频资料和生动的语言向同学们展示了仿生学的奇妙,不仅给同学们上了一堂生动的科普课,也让同学们体会到科学研究的乐趣和科学家潜心科研的探索精神。   加强科技教育,提高科学素养。“‘专家科普进校园’活动在我校举办,意义非凡。学生们零距离感受和了解科学的神奇奥秘,提升了学生的科学创新思维,同时也在校园中营造了学科学、爱科学、讲科学、用科学的良好氛围。”高一三班班主任周海城说。同学们也纷纷表示,科普报告会生动有趣,通过聆听报告,深受启发,也深受鼓舞和激励,作为青年学生,要立足科技强国梦想,保持对科学探索的浓厚兴趣,珍惜青春韶华,努力学习,练就过硬本领,将来更好地服务国家、服务社会,服务人民。发挥科普优势  助力吉林振兴   凝聚科技力量,担当科创重任。吉林省科协联合吉林省教育厅在青少年科技教育、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等工作中发挥各自优势,紧密合作,同步推进,共同开展了科普资源助推“双减”行动、英才计划培养,高校科学营等品牌青少年科普教育活动,丰富广大青少年的课外生活,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吉林省科协党组成员、副主席穆晓东表示,近几年,吉林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和科普事业全链条发展成果卓著,各项科技竞赛活动和科普报告吸引了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参与其中。通过举办此次活动,促进青少年科学素质提升,激发青少年好奇心和想象力,增强科学兴趣、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形成更多具备科学家潜质的青少年群体。   吉林省实验中学副校长纪少昆表示,一直以来,吉林省实验中学高度重视科学精神的培养,“专家科普进校园”活动让学生真正把科技融入校园生活,把学生想要了解的奥秘和科学的原理融合到一起,让科学更加生活化,让生活更加科技化,在学生心中播下科技创新的种子。未来,学校将继续发展好科技教育,依靠吉林省科协科普教育资源汇集力量,多渠道、多形式开展各类科普活动,传播科技种子,培养科技人才,点燃科技强国梦想。   多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青少年科学素养的提升和科技后备人才的培养,据统计,每年约有来自全省1000余所中小学的学生参与到吉林省科协举办的各类青少年科普活动中。作为从事科普工作的主要社会力量,吉林省科学技术协会将继续发挥科协“一体两翼”组织优势,在全省范围内继续开展各类科普活动,引领更多的青少年心怀科学的梦想,树立创新志向,为建设科技强国培养源源不断的后备力量。
“云游”科普教育基地,探索航天科技奥秘
时间:2022年09月20日
  什么是太空?什么叫航天器?“吉林一号”卫星主要有哪几部分组成?玉兔号月球车怎么在凹凸不平的月球表面“行走”?……   为加快科学知识普及,大力弘扬科学精神、激发科学梦想和科学志向,助推全民科学素质全面提升,围绕“喜迎二十大,科普向未来”主题,由吉林省科协主办的2022年全国科普日暨吉林省第二十届科普周活动持续进行,9月18日,“云游”科普教育基地直播活动走进了长光卫星科普教育基地。   长光卫星航天科普教育基地,由三条科普长廊、科普教育厅、光影体验厅等五部分组成,总面积超过5000平方米,可同时容纳500人参观。基地内陈设空间站、卫星、火星探测器、长征系列火箭等实物模型70余件。配有高清短焦投影仪16台,张贴银河系、太阳系、卫星轨道以及遥感应用主题壁画超过3000平方米。   直播活动主要围绕长光卫星科普教育基地的三条科普长廊进行。从地球到太空,从卫星的分类、航天器的生存条件,到探测月球的玉兔号月球车、“吉林一号”卫星星座,再到遥感卫星的结构组成及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图片文字、实物模型、影像资料,加上通俗易懂的讲解,为广大科普爱好者开启了航天科技智慧之门。   哈雷彗星多久会来地球“做客”一次?太阳大约多少岁了?北极星是哪颗星星?一面小小的科普知识问答墙上写满了问题,翻开每一个问题板,背后都写着答案。为丰富科普教学体系,长光卫星航天科普教育基地还打造了多种科普课程。如火箭知识科普课程、卫星应用诞生记讲座以及一些实验课相继在龙泽公园分会场进行,深受青少年朋友欢迎。   据了解,吉林省航天科普教育基地由长光卫星公司园区和龙泽公园航天科普教育基地组成。基地创新性融入“吉林一号”卫星生产、检测、试验流程展示,以及卫星数据影像接收“一站式”体验,通过图文壁画、光电影像、实物模型以及科普课程等方式,生动、形象、系统的介绍航天科普知识。   长光卫星航天科普教育基地作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为公众普及航天知识、传承航天文化、弘扬航天精神,提供了良好的学习交流平台。据悉,此次活动直播在线观看总人数达到191万人次。
铭记历史 开创未来,东北沦陷史陈列馆改陈重新开放
时间:2022年09月19日
  9月18日,在经历长达数年的精心筹备和实施之后,位于长春伪满皇宫博物院的东北沦陷史陈列馆,已完成了改陈布展工作并重新开馆。这也是伪满皇宫博物院暨东北沦陷史陈列馆为纪念“九一八”事变爆发91周年,与全国抗战类纪念馆、博物馆同步开展的纪念活动。抗联英雄杨靖宇将军的后代马继志也参加了本次活动。杨靖宇将军后代马继志先生   东北沦陷史陈列馆是一座全面反映中国东北十四年沦陷史、重点展示东北人民艰苦卓绝的抗日斗争、大力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尤其是东北抗联精神的专题类纪念馆。原有展览自2006年落成开馆以来,已陆续接待各界观众上千万人次,成为吉林省、长春市最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党史教育基地和革命教育场所之一。此次改陈布展,是为了充分利用近年来相关的考古新发现和研究新成果进一步丰富和拓展展陈内容、更好地适应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目标。   改陈升级并重新开放的东北沦陷史陈列馆,由艰苦卓绝十四年——东北人民抗战史实陈列、侵华日军第一〇〇部队细菌战罪证陈列、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缅怀东北抗战英烈和英雄群体三个专题展览组成。新的展陈内容全面展现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东北人民艰苦卓绝的十四年抗战历史,大力弘扬了伟大的抗战精神、东北抗联精神,更加深刻地揭露日本武力侵占中国东北、推行法西斯殖民统治的罪行,尤其是充分揭露了侵华日军第一〇〇部队严重违反人道主义、严重违反国际法,秘密进行细菌战的战争犯罪事实。侵华日军第一○○部队细菌战罪证陈列   以此次重新开放为契机,东北沦陷史陈列馆将着力把握“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新时代文物工作方针,进一步盘活红色资源,用好革命文物,讲好红色故事,发挥特色优势,持续推动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的功能作用最大化,让东北沦陷史陈列馆成为党员干部了解党的历史、加强党性锻炼的重要场所,广大群众培养爱国情感、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阵地,青少年学习革命传统、陶冶道德情操的重要课堂。
弘扬科学精神 激发科学梦想 “科学人生·百年”院士风采展在吉林省科技馆展出
时间:2022年09月19日
        2022年全国科普日暨吉林省第二十届科普周活动于9月15日拉开帷幕。为弘扬科学家精神,激发科学梦想,“科学人生·百年”院士风采展作为全国科普日暨吉林省科普周线下展览在吉林省科技馆同时展出。        科学成就离不开精神支撑。科学家精神是科技工作者在长期科学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新中国成立以来,广大科技工作者在祖国大地上树立起一座座科技创新的丰碑,也铸就了独特的精神气质。自2017年开始,中国科学院学部科学道德建设委员会组织启动了“科学人生·百年”主题宣传活动,围绕百年诞辰的院士群体,讲述科学故事、展示科学风采、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理念。        据吉林省科技馆展教部科普辅导员赵欢介绍,此次展览有大家熟知的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中国肝脏外科之父”吴孟超、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吴良镛等,他们在各自的专业领域孜孜以求、辛勤耕耘,他们取得的成就和无私奉献的科学家精神,是值得大家学习的榜样。        “科学人生·百年”院士风采展选择在2022年全国科普日暨吉林省第二十届科普周活动展出,意义非凡。“展览宣传展示了恰逢百年诞辰的院士们矢志报国的崇高理想、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严谨求实的治学风范和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一代代科学家,他们甘为人梯、奖掖后学,希望公众能够由此走近院士,了解院士,并从他们的人生经历中获得智慧和启迪。同时,也希望通过了解科学家成就、科学家精神以及院士风采,激发更多青少年对于科学的好奇心,使他们更多了解科学知识,掌握科学方法,追求科学梦想。”赵欢说。吉林省科技馆展教部科普辅导员赵欢        弘扬科学精神,激发科学梦想。吉林省科协动员和组织全省各级科协组织,协同科普教育基地等广泛开展主题科普活动,为公众搭建起学习科学、感受科学的平台。同时,引导青少年群体和广大科技工作者勇于探索、献身科学,在全省范围内营造崇尚科学、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浓厚氛围。
让科学“零距离” 让科普“零公里” 吉林省科技馆科学实验表演精彩纷呈、妙趣横生
时间:2022年09月19日
        “大家都知道,灯泡是很脆弱的,那么我们将灯泡聚少成多,搭在一起会发生什么奇妙的现象呢?一个普通的玻璃杯真的能提起30斤的保龄球吗?通过注射器的推拉作用,真的能托起一个人吗?小朋友们和我一起来看看吧!”9月18日,以“没有不可能 等你来挑战”为主题的科学实验表演,在吉林省科技馆一楼表演台举行。        据了解,近日,由吉林省科协牵头组织的2022年全国科普日暨吉林省第二十届科普周活动已经启动,吉林省科技馆作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在此次科普周举办的科普活动精彩纷呈,吸引了众多青少年与家庭的参与。        “其实我们是借助了大气压强这个帮手,酒精棉在杯子内燃烧消耗了氧气,使杯内空气减少,这样在杯内外就形成了压强差。正是压强差的作用,才把玻璃杯牢牢地压在了保龄球上。”科技馆里,科学实验老师动情地讲解,满足了大家探求知识的欲望,也让孩子们的大脑跟着“思考起来”。注射器大力士科学实验表演        吉林省科技馆展教部活动负责人赵成龙介绍,此次活动有灯泡上的轻功表演、玻璃杯提保龄球、注射器大力士三个科学实验表演,主要针对广大科技小爱好者设计。实验发挥寓教于乐的精神,通过以小博大的形式,一边做科学实验,一边向小朋友们解释背后的科学原理,加上搞笑的小丑,让整个舞台非常生动。在激发孩子们的兴趣之余,培养他们的专注力与实践精神,让孩子们在探索中发现,在快乐中成长。同时,吉林省科技馆将充分发挥科普前沿阵地作用,把优质的科普资源广泛传播,这些科学小实验也是吉林省科技馆科教进基层、科普下乡的一个主要部分,并配备了专用的资源包课程。吉林省科技馆展教部活动负责人赵成龙        除此之外,吉林省科技馆还开展了“对话科研工作者 弘扬科学家精神”主题活动、“寻游科技 馆藏之旅”经典游科技馆活动、特效电影展映及科学家精神电影巡映活动、公益微课堂活动、云游科技馆流动巡展等活动,线上线下同步进行,深受广大青少年喜爱,反响热烈。        加强科学文化建设,为国家科技创新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作为主办单位,吉林省科学技术协会注重科普事业发展,借助全国科普日暨吉林省科普周活动契机,旨在向全社会广泛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展示科学魅力,真正做到让科学“零距离”,让科普“零公里”。
吉林省2022年全国科普日“云游”科普教育基地系列直播开启
时间:2022年09月16日
  为推动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在全社会大力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激发科学梦想和科学志向,充分发挥科普教育基地的优势,展现科普教育魅力,9月17日起,由吉林省科学技术协会主办的“喜迎二十大,科普向未来”2022年全国科普日暨吉林省第二十届科普周“云游”科普教育基地系列直播活动将陆续开启。   此次系列直播活动将走进我省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吉林省自然博物馆、长春市绿园区气象局、长光卫星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科普基地、吉林省科技馆、吉林大学地质博物馆,让粉丝通过线上“云游”的方式,跟随主持人与讲解员一同探索科学的奥秘、体验科学的神奇。   通过5场直播,观众既可以看到来自4万年前的恐龙化石,跟随镜头一起感受来自各个国家与地区的动植物标本,也能了解到天气预报背后的奥秘,丰富对地面、高空探测等信息采集的认知与了解,还可以跟随主持人的脚步,探秘卫星制作、发射的知识,足不出户即可在屏幕前感受科学、走近科学、探索科学。   此次直播活动将突出社会化大科普的特点,充分发挥科普教育基地的科普阵地作用,贴近百姓生活,也将提升青少年的科学兴趣,促进公众对科学价值的认同。   9月17日中午12:30,让我们与科普教育基地“云”约会,尽享科学世界的奇妙。9月18日-21日,每天中午12:30,陆续开展,欢迎围观。
0.048573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