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8月05日 星期二 农历闰六月十二 |
公众号
小程序
今日热点
揭秘!演奏冬残奥会会歌的是重庆盲童乐团
时间:2022年03月07日
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开幕式 国际残奥委会会歌响起时 很多观众不知道 会歌的乐手是 47名来自重庆市特殊教育中心 扬帆管乐团的盲人孩子 孩子们挥洒激情 演奏出优美动听的乐曲 台下,老师们屏息观看 眼中闪耀着点点泪光 孩子们虽然看不见世界 但他们的努力,世界看见了! 层层选拔,5天内完成“首次排练”   据了解,重庆市特殊教育中心扬帆管乐团是一支由盲人组成的管乐团,扬帆管乐团成立于2011年,最初由34名老师、36名盲孩子组成。历经10余年的发展,乐团现有老师32人,盲孩子70余人,已发展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盲人管乐团。   本次参加演出的成员由小学三年级到高三年级的孩子组成,年龄最小的仅有10岁,绝大部分孩子都出生于农村,其中不少孩子还是第一次乘坐飞机,第一次来北京。   2021年11月接到演出任务,根据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工作安排,扬帆管乐团从100余名团员中选拔出47名音准、节奏都比较好的团员参演。从拿到乐谱到参加正式演出,仅仅只有49天时间,管乐团师生们放弃了寒假休息,进行了高强度集训,一遍又一遍的记谱、演奏、排练,师生们克服了种种困难,5天内完成了国际残奥委会会歌《未来赞美诗》的首次排练。严格要求,低温下保持“声行合一”   2月8日,师生一行63人启程赴北京,进入封闭管理开始集训,天气寒冷、气候干燥加上饮食上的不习惯,更大的困难也接踵而来。   因为没有视觉经验,普通人看起来非常简单的动作,比如出场时持乐器的姿势、预备演奏时拿乐器的动作……都要经过老师们手把手地指导和纠正。   除了排练,寒冷的气温也是乐团面临的一大考验。孩子们不仅要在寒冷的环境中长时间站立,还要克服铜管乐器被冻住后,吹不响或者跑调的问题。  为了完美地展现这1分58秒的“声行合一”,孩子们每天冒着严寒在室外训练达半个小时以上。通过不断练习,孩子们逐渐适应了演奏环境,联排表现一次比一次好。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主席张海迪观看了扬帆管乐团的演奏之后,感动地称赞:“音准特别好,演奏得特别棒,你们都太棒了!”   每当询问孩子苦不苦、累不累,他们都会回答:“苦、累,但是值得!”因为他们认为能够亲身参与到残奥盛会中这份荣耀值得全力以赴。
退税!减税!2.5万亿元!意味着啥?
时间:2022年03月07日
  5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在京召开,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2022,预计全年“退税减税”约2.5万亿元,其中留抵退税约1.5万亿元,退税资金全部直达企业。记者观察:减税降费力度“只增不减”   中国经济更有底气和韧性   每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财税政策方面的内容都有相当大的篇幅,不仅事关宏观经济稳定,也对稳市场主体、保就业有重要影响。2022年,减税降费政策力度如何实现“只增不减”?积极财政政策如何提升效能?   记者张伟杰: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减税降费力度只增不减”,如何为企业雪中送炭,助企业焕发生机?   2.5万亿元,这个数字十分关键,这是今年全国上亿市场主体,将要收到的“减税退税”大红包。   新增1.5万亿大规模增值税留抵退税,退税资金全部直达企业账户,减税降费政策的最新变化,为企业提供了充沛的现金流支持,延续实施扶持制造业、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的减税降费政策,并提高减免幅度,扩大适用范围,减税降费政策的“不变”,体现了“放水养鱼涵养税源”的政策定力。   从去年的1.1万亿元到今年的2.5万亿元,减税降费政策规模在不断变大,政策落实的时间也在不断提前,不仅带来助企纾困的真金白银,也释放出稳市场主体保就业积极信号。  今年,减税降费政策将重点针对制造业、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以及受疫情影响重的餐饮、住宿、零售、旅游、客运等行业。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尚希表示:减税降费政策的形式将更为多样,从不同层面为企业减负。  全国政协委员刘尚希:具体的方式,比如在税率上怎样降低、在税基上怎样优惠,还有增值税留抵退税,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全部缓交或者一定比例的缓交,实际上这也是减负的措施。  今年,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的发行和使用进度相比去年明显提前、加快,这将有利于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助力一季度宏观经济数据企稳。  全国政协常委张连起:投资在结构上重视“两新一重”,特别是新基建,发力不仅仅是稳当前,还可以立长远,不仅仅改变投资的总量,更多的是改变投资结构,不仅仅提高投资效率,更要注重投资的质量和效益。
今年要干这些大事
时间:2022年03月06日
5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在京召开,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 1.今年赤字率拟按2.8%左右安排、比去年有所下调。 2.支出规模比去年扩大2万亿元以上。 3.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增加约1.5万亿元、规模近9.8万亿元,增长18%、为多年来最大增幅。 4.中央财政将更多资金纳入直达范围,省级财政也要加大对市县的支持。 5.今年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65万亿元。 6.保障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应。 7.保障民生和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用电。 8.实施全面节约战略。 9.设立金融稳定保障基金。 10.对小规模纳税人阶段性免征增值税。 11.对小微企业年应纳税所得额100万元至300万元部分,再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 12.今年对留抵税额实行大规模退税。优先安排小微企业,对小微企业的存量留抵税额于6月底前一次性全部退还,增量留抵税额足额退还。 13.预计全年退税减税约2.5万亿元,其中留抵退税约1.5万亿元,退税资金全部直达企业。 14.继续对受疫情影响严重的行业企业给予融资支持,避免出现行业性限贷、抽贷、断贷。 15.开展新就业形态职业伤害保障试点。 16.继续开展大规模职业技能培训,共建共享一批公共实训基地。 17.使用1000亿元失业保险基金支持稳岗和培训,加快培养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急需人才。 18.全面实行行政许可事项清单管理。 19.基本实现电子证照互通互认,加快解决群众关切事项的异地办理问题。 20.推出优化不动产登记、车辆检测等便民举措。 21.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 22.实施基础研究十年规划。 23.实施科技体制改革三年攻坚方案。 24.加大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实施力度,将科技型中小企业加计扣除比例从75%提高到100%。 25.对企业投入基础研究实行税收优惠。 26.着力培育“专精特新”企业,在资金、人才、孵化平台搭建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27.继续支持新能源汽车消费。 28.加大社区养老、托幼等配套设施建设力度,在规划、用地、用房等方面给予更多支持。 29.促进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 30.发展农村电商和快递物流配送。 31.再开工改造一批城镇老旧小区,推进无障碍环境建设和适老化改造。 32.稳定粮食播种面积,促进大豆和油料增产。 33.适当提高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 34.给种粮农民再次发放农资补贴,加大对主产区支持力度。 35.坚决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划足划实永久基本农田,切实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 36.新建1亿亩高标准农田。 37.启动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 38.开展好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整县试点。 39.启动乡村建设行动。 40.充分发挥跨境电商作用,支持建设一批海外仓。 41.推动煤电节能降碳改造、灵活性改造、供热改造。 42.依据常住人口规模配置教育资源,保障适龄儿童就近入学。 43.加强乡村教师定向培养、在职培训与待遇保障。 44.继续做好义务教育阶段减负工作。 45.多渠道增加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 46.加快培养理工农医类专业紧缺人才。 47.居民医保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人均财政补助标准分别再提高30元和5元。 48.推进药品和高值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 49.实现全国医保用药范围基本统一。 50.继续帮扶因疫情遇困的医疗机构,补齐妇幼儿科、精神卫生、老年医学等服务短板。 51.适当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和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标准,确保按时足额发放。 52.将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费用纳入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发展普惠托育服务。 53.加快发展长租房市场,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支持商品房市场更好满足购房者的合理住房需求。 54.用好北京冬奥会遗产。建设群众身边的体育场地设施,促进全民健身蔚然成风。 55.严厉打击拐卖妇女儿童犯罪行为。 56.强化网络安全、数据安全和个人信息保护。 57.全面深化练兵备战,坚定灵活开展军事斗争。 58.完成国防动员体制改革,加强全民国防教育。 59.加强水电路气信邮等基础设施建设。 60.因地制宜推进农村改厕和污水垃圾处理。
冬残奥会上的“4S店”
时间:2022年03月06日
今天是本届冬残奥会比赛第二天, 为运动员们加油喝彩的同时, 有些朋友也在为他们担忧: 北京冬残奥会上 运动员的假肢、轮椅坏了怎么办? 不用担心! 3个冬残奥村、5个竞赛场馆(场地) 都有轮椅假肢维修中心。 冬残奥会专属“4S店” 维修中心里, 各式各样的维修工具一应俱全, 可以及时解决运动员在比赛和训练中 遇到的假肢损坏等突发问题。 轮椅爆胎可咋办? 如果轮胎意外扎入钉子等杂物, 可及时在维修服务站补胎、打气, 或更换新轮胎。   冬残奥会上, 运动员们可能不但会用到 轮椅、假肢、矫形器等生活辅具, 还会用到冰橇、坐式滑雪器等运动器具。 尤其是在残奥单板滑雪、 残奥冬季两项、残奥冰球等运动项目中, 运动员所用运动器具 因碰撞而损坏的概率很大, “4S店”通通能修! 张家口假肢轮椅维修服务中心 负责人梅安雅表示: “如果有一些紧急的维修, 比如说螺丝松了、雪板坏了, 我们都可以维修, 而且是全部免费的。“ “4S店”工作人员还为腿部截肢的波兰旗手 单独设计了能将旗帜插在上面的拐杖。 工作人员正在为波兰旗手制作拐杖。 在赛前和赛时, 维修中心预计将为运动员 提供500余次维修服务, 确保运动员能全身心投入比赛。 “细节控”的比赛场馆 除了专属“4S店”, 本届冬残奥会的暖心小细节真不少! 从冬奥会到冬残奥会, 短短十来天时间, 相关场馆就变成了 无所不能的“无障碍空间”。 就拿本届冬残奥会高山滑雪比赛场地 “雪飞燕”来说, 你有没有发现“雪飞燕”中的饮料柜 和我们平常看到的有什么不同? 提示一下, 你们不觉得这些饮料的排列方式 透着一丝“杂乱无章”的井然有序么? 不同于平时每一层一种饮料的摆法, 不同种类的饮料摆放在每一层中, 可以让不同高度的运动员 都能拿到自己想喝的饮料。 为了照顾残疾人记者和运动员的需要, “雪飞燕”把混合采访区护栏 全都降低了高度, 这样大家就不用抻着脖子对话啦! 雪上的防滑垫下会加铺一层木板, 因为防滑垫是软的,木板是硬的, 轮椅在木板上有了着力点, 通过时可以更方便。 但你可能要问了, 既然残疾人通行不便, 我们增派志愿者, 为他们推轮椅不就行了? 对此 国家高山滑雪中心场馆运行团队 残奥整合经理刘杰给出了答案。 “雪飞燕”早在规划建设之初, 就坚持两个奥运同步规划、同步建设, 无障碍坡道、无障碍电梯、 无障碍卫生间、无障碍坐席…… 这些可都是提前就规划好的, 不是临时抱佛脚哦!   在国家游泳中心“冰立方”里, 还有一面广角镜, 方便残疾人运动员通过镜子及时发现别人, 以防发生碰撞。 一些场馆里, 还专设了“假肢维修间”等 尊重运动员隐私的空间。 北京赛区主媒体中心的手部消毒机 同样也是一高一矮, 细节做足。 这样细节拉满的工作, 好感度当然也拉满啦! 荷兰残疾人高山滑雪队的教练尼基就说: “北京的硬件设施和无障碍设施 是我参加过的三届冬残奥会里最好的!” 细节拉满的冬残奥村 冬残奥村的房间中, 大到床铺,小到门把手, 每个细节都是精心设计好的。 房间没有门槛, 方便残奥会运动员进入室内。 门是推拉式的,顺滑又静音。 床是调节过高度的, 正好能与轮椅完美对接。 中国残奥高山滑雪队队员张雯静满意地评价: “正正好好,你往那一坐就是那个高度。” 灯具、空调、窗帘都是自主控制, 室内配备感应传感系统、语音提示系统, 救助按钮触手可及。 在食堂, 只需要运动员手机点餐, 机器人就可在后台操作, 把餐品“从天而降”配送到位。 而针对视障运动员, 则可以直接语音沟通, 实现“语音报餐与点餐”。 对一个人来说, 身体上可能会有残缺, 但逐梦的生命是没有残缺的。 每一个参与到冬残奥会的运动员, 每一个在向着生命的精彩努力的人, 都值得最热烈的掌声, 但也需要社会的倾力相助。 如果把冬残奥会的“无障碍细节”组合起来, 可以得到一个“独立生活样本”, 在这样的环境中, 即使生理上存在障碍, 也不影响独立生活、训练、自由逐梦。 而这样的“无障碍细节”, 固然有科技赋能, 比如机器人服务、自主控制开关等, 但更重要的是“想得到”, 比如游泳中心的“广角镜”, 这样极低成本的细节背后, 是真的代入到使用者的角度, 设身处地为残疾人着想。 每个人的生命都值得尊重, 每个梦想都值得托举。 冬残奥会的“无障碍服务”, 从理念上说, 是“以运动员为中心”, 是助燃生命梦想的样本展示, 从更长远来说, 无论是在奥运赛场还是生活角落, 都需要这样的细致关怀, 需要通过对生命与梦想的托举, 让每个人的生活品质得到提高, 一个也不例外! 本届冬残奥会场馆和冬残奥村的 无障碍设施中, 令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祝贺!她俩实现了“一户两融”!
时间:2022年03月06日
  3月6日,北京冬残奥会延庆赛区国家高山滑雪中心迎来第二个比赛日,将在超级大回转项目中决出6枚金牌。   在女子超级大回转站姿组比赛中,19岁的中国选手张梦秋勇夺金牌!   在3月5日晚延庆赛区颁奖广场举行的高山滑雪滑降女子站姿组颁奖仪式上,获得银牌的张梦秋曾对记者说:“想把奖牌换成金色!没听到国歌,有些遗憾。”今天,她通过自己的努力,做到了!   今晚,位于世园公园国际馆的北京冬残奥会延庆赛区颁奖广场,将奏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在北京冬残奥会越野滑雪男子长距离(坐姿组)比赛中,中国运动员郑鹏获得金牌,毛忠武获得银牌,杜天获得第四名。郑鹏(中)和毛忠武(右一)以较大的优势分获前两名,另一位中国选手杜天(左一)获得第四名,郑鹏也为中国代表团拿到本届冬残奥会第4枚金牌。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杨睿/摄   男子长距离(坐姿)比赛是本届冬残奥会残奥越野滑雪的首个比赛项目,比赛全程18公里,北京运动员郑鹏排在第11位出发。这是郑鹏第二次参加冬残奥会,在2018年平昌冬残奥会上,他获得该项目的第四名,创造了中国运动员在该项目上的最好成绩。本届冬残奥会,郑鹏志在必得。   比赛一开始,郑鹏就显示出了强大的实力,和队友一起保持在第一集团。最终,他以43:09.2的成绩第一个越过终点,如愿以偿夺得金牌,这是中国运动员在冬残奥越野滑雪项目的首枚金牌。   在女子超级大回转视障组中,32岁的中国选手朱大庆(引导员:闫寒寒)第8个出场。最终,朱大庆和闫寒寒获得第三名,夺得铜牌!   这是朱大庆北京冬残奥会第二枚奖牌——在昨天进行的高山滑雪滑降女子视障组比赛中,朱大庆收获了一枚银牌。   在女子超级大回转坐姿组比赛中,中国选手张雯静勇夺铜牌!目前,中国代表团已获得4金4银5铜暂列奖牌榜第一实名羡慕实现“一户两融”的张梦秋、朱大庆!中国队继续加油!
2金3银3铜!中国代表团喜迎开门红
时间:2022年03月06日
  3月5日,北京冬残奥会迎来首个比赛日。全天共进行轮椅冰壶、残奥冰球、残奥高山滑雪、残奥冬季两项4个项目共22场比赛,其中在残奥高山滑雪、残奥冬季两项两个项目上共决出12枚金牌。中国选手在全部12项决赛中,一举夺得2金3银3铜,所参加的项目均刷新了以往的最好成绩。其中刘子旭获得冬季两项男子短距离(坐姿)的金牌。开幕式上中国体育代表团女旗手郭雨洁,夺得冬季两项女子短距离(站姿)的金牌。 △刘子旭   5日上午10时,在张家口赛区的国家冬季两项中心和延庆赛区的国家高山滑雪中心,同时拉开了冬季两项和高山滑雪赛事的序幕,两个赛区5日各产生6枚金牌。开赛20分钟后,北京冬残奥会的首枚金牌在延庆赛区产生:斯洛伐克选手亨列塔·法尔卡索娃获得高山滑雪女子滑降(视障)的金牌,这是北京冬残奥会的首块金牌。中国选手朱大庆在该项目中摘得银牌,获得中国代表团在本届冬残奥会的首枚奖牌。   10时40分,在冬季两项男子6公里(坐姿)比赛中,中国队选手刘子旭夺得金牌。获得金牌后的刘子旭非常高兴,他表示:“这枚奖牌意味着我站在了冬残奥会的最高领奖台上。我为我的祖国而战,我真的很自豪。”他的队友刘梦涛夺得铜牌。△刘梦涛   在随后进行的冬季两项女子6公里(站姿)比赛中,来自张家口的郭雨洁再度为中国队夺得一枚金牌,她的队友赵志清获得铜牌。   比赛结束后,郭雨洁向记者表示自己是“超水平发挥”。她说:“比赛前我还担心自己的滑雪速度会影响最后的成绩,因为我的体力并不占优,我更加注重射击。但让我没想到的是,我今天的滑行非常快。”△郭雨洁   中国队5日获得的另外3枚奖牌分别是残奥冬季两项女子6公里(坐姿),单怡霖夺得银牌;残奥高山滑雪女子滑降(站姿),张梦秋夺得银牌;残奥高山滑雪女子滑降(坐姿),刘思彤获得铜牌。   北京冬残奥会轮椅冰壶比赛5日下午在国家游泳中心“冰立方”开赛,上届冠军中国队首轮迎战世界劲旅加拿大队,由闫卓、陈建新、孙玉龙、张明亮、王海涛组成的中国队以3比7负于对手。   冬残奥会轮椅冰壶比赛共进行10轮循环赛,获得前4名的队伍将进入半决赛。2018年平昌冬残奥会中,中国轮椅冰壶队创造历史夺得冠军,为中国代表团实现首金突破。中国轮椅冰壶队教练岳清爽赛后在接受采访时称:“今天的比赛我们虽然输了,但我们会及时总结经验,接下来的比赛在做好自己的前提下,力拼每场胜利。”   5日还进行了残奥冰球的比赛,首次参加冬残奥会的中国队以7比0力克斯洛伐克队。   
“吉林鲜食玉米” 入选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
时间:2022年03月06日
  3月3日,由吉林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新华社民族品牌办公室共同主办的“吉林鲜食玉米”入选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签约仪式暨吉林鲜食玉米全产业链标准发布会在长春市举行。这是继“吉林大米”入选后,吉林省粮食农产品的又一次入选,标志着吉林省鲜食玉米品牌建设迈出了重要一步,对进一步提升吉林鲜食玉米“黄金名片”在国内外的影响力和品牌知名度,助力吉林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将发挥重要作用。   签约仪式上,吉林省副省长韩福春,新华社党组成员、秘书长宫喜祥视频致辞;吉林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局长冯喜亮发表现场讲话;新华社吉林分社副社长褚晓亮介绍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相关情况,并代表新华社向吉林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授牌。通过现场参会和云端直播,与会嘉宾和广大网友共同见证了这一重要的历史时刻。   吉林省是产粮大省,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位于北纬41°和46°之间,和美国爱荷华州、乌克兰并称世界三大“黄金玉米带”,具有发展鲜食玉米得天独厚的条件。而“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是响应品牌强国战略的综合服务体系,旨在“服务民族企业发展,助力中国品牌建设”,目前已服务一批世界500强、中国500强、行业领军企业和区域优秀品牌,受到社会各界高度认可。自2020年“吉林大米”入选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以来,“吉林大米”在此工程全力支持下,品牌知名度、美誉度得到了极大提升,市场空间和销售渠道也取得了显著拓展,成为享誉全国的“名牌”。此次“吉林鲜食玉米”入选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将借助新华社广泛的传播渠道与影响力,助力吉林鲜食玉米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多年来,吉林省政府高度重视鲜食玉米产业发展,充分发挥产地优势、产业优势、技术优势,大力推动鲜食玉米产业落地生根,目前,吉林省已形成公主岭、桦甸、四平等多个重要的鲜食玉米产区,同时,省内现有农业科研机构25家、农业大专院校5所,为鲜食玉米产业升级与产品优化提供了重要的智力支持和技术保障。省内近几年培育的“绿育黄粘早1号”、“绿糯619”、“吉农糯111号”等优质品种,市场表现良好,深受企业和消费者青睐。   为进一步擦亮吉林鲜食玉米这张“黄金名片”,让更多消费者享受到吉林现代农业的丰硕成果,两年来,吉林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紧紧围绕2020年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鲜食玉米品牌建设加快鲜食玉米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融合“吉林大米”品牌建设经验,突出品牌引领,强化措施保障,加快构建鲜食玉米生产体系、产业体系和经营体系,持续增强吉林鲜食玉米的品牌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如今,吉林鲜食玉米正凭借品质优、色泽佳、口感正、营养多等特点,由省内走向省外,由国内走向全球,并享有越来越广泛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去年,吉林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率先制定并发布了国内首个鲜食玉米团体标准,随后又制定出台了吉林鲜食玉米全产业链标准,并成立了由82户企业组成的吉林粮食行业协会鲜食玉米分会,建立了由17户龙头企业组成的吉林鲜食玉米产业联盟,组建了吉林鲜食玉米专家技术委员会。此外,吉林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还通过融合多媒体传播、利用展会展销平台等形式,展示吉林鲜食玉米魅力,传播吉林鲜食玉米品牌,为擦亮闪耀的“黄金名片”打下坚实基础。   吉林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局长冯喜亮在讲话中提出,吉林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将融合“吉林大米”品牌建设经验,在3至5年内推进全省鲜食玉米品牌化、标准化和产业化水平显著提高,形成吉林鲜食玉米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三位一体”发展格局,实现吉林鲜食玉米“黄金名片”领跑全国的发展目标。同时,以北京、上海、浙江、福建、成都等主销区城市为重点,提升辐射面和影响力,推动吉林鲜食玉米品牌在主销区落地生根,并构建起省内省外互联、直营分销互补、线上线下互通的吉林鲜食玉米销售体系。   会上发布了《吉林鲜食玉米全产业链团体标准》,对鲜食玉米产购储加销全产业链进行了高标准规范,填补了鲜食玉米系列标准的空白。现场还播放了吉林鲜食玉米宣传片、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宣传片和吉林大米入选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回顾片。   本次活动,人民网、新华社客户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经济日报、农民日报、香港商报、粮油市场报、吉林日报、吉林广播电视台、央广网、新华网、中国吉林网、腾讯吉林、新浪网、今日头条等15家中省直媒体参加活动报道。新华社现场云、新华网、中国吉林网、腾讯、新浪、微赞平台6家媒体进行现场直播,直播观看人数累计达298.95万。
0.049625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