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电子围栏”构筑风险防控屏障,完善“溯源体系”打造全链可信闭环,凭借“数字架桥”开辟广阔市场……“数字赋能”重塑产业基因,“链上蝶变”撬动价值升级,通化市积极推进人参产业全链条数字化升级,以数字技术赋能品质保障、价值提升,以新质生产力为引领,助力人参产业向高质量发展迈进。
“电子围栏”精筑界桩:
参田安澜,智守无忧
走进通化县金斗乡金斗村袁家沟北坡的参田深处,静默矗立的电子围栏构筑“数字界桩”,以无形之网精准圈定着人参生长的“安全疆域”。
“电子围栏24小时监控,每60米一个,没有死角,在家里用手机就能看到。野猪、狍子一旦进入就会报警,如果遇到盗窃,能精准警示和定位。”林下山参种植大户杜田军道出了技术赋能带来的便捷与安全。过去,在杜田军承包的3000亩参地,巡山维护一直是个让他头疼的问题,“以前巡田靠腿,现在盯着手机就能看参田,心里踏实多了。”
电子围栏是先进的周界防盗报警系统,由三大部分组成:主机、前端配件、后端控制系统。报警信号会传至后端控制中心,可远程监控状态、布撤防,能够有效监控并及时驱离闯入的人类或野生动物。
电子围栏的应用使种植风险预警响应由此迈入“读秒时代”。当前,通化市正进一步加大对参龄在15年以上的参地进行网络覆盖和电子围栏建设。
溯源体系智联全链:
一码贯通,芯守品质
围栏内是科技种参的“放心田”,围栏外是消费者信任的“安心链”。当“云端育参”遇见“码上溯源”,通化人参在数字浪潮中淬炼出从“土地”到“舌尖”的全新生命力。溯源体系在通化市人参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正发挥关键性作用,为“好参”获得市场认可的“好价”构建起坚实的“数字底座”。
为深化林下山参溯源体系建设,通化市打造人参全产业链数字化平台,着力完善溯源体系标准、溯源要素检测、溯源数据管理、溯源品牌授权等内容,引入中国检验认证集团提供技术支撑。“目前,我们已完成1215亩林下山参的溯源数据采集,消费者可扫描溯源码了解人参全生命周期信息。”通化人参全产业链数字化平台数据管理人员赵之肖说。
通过数字化手段打通九个关键溯源环节,构建完整、不可篡改的数据链条,消费者扫描产品包装上的溯源标识,即可清晰追溯该批人参从种植地块的原始环境数据,到种植管护、采收加工、质检报告直至物流配送的全部关键信息。
通化市人参全产业链数字化平台作为东北地区第一个特色农业全产业链数字化平台,通过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手段获取人参全产业链数据信息,进而掌握全市的人参产业数字家底。
数字云桥链通四海:
产销无距,货畅云端
直播热卖、云端开市。在通化,数字为桥,让手机屏幕成为参农、参商的新柜台,优质人参及产品直通各地消费者。
“三、二、一,上链接!”走进通化县人参交易市场,商户左红霞正在线上平台直播卖参。“经营这家店已经有十多年了,以前我们只做线下批发零售,近两年为了拓宽销路、寻找新的客源,我就开始做电商直播带货,销售额比之前只做线下翻了一倍。”左红霞高兴地说。
通化市每年都会对人参交易市场里的商户进行线上电商技能培训,越来越多的商户加入了电商的行列。“人参交易市场年交易额处于稳定增长的状态。其中,每年线上平台的成交额占比大幅增长。”国投集团立盛公司副总经理吕绍锋介绍说。
传统人参产业借助电商平台实现 “破圈” 发展,不仅人参交易市场里的商户做电商直播做得越来越好,周边的农民也因此受益。“由于电商产业不受空间地理的限制,河口村的居民家里慢慢也出现了人参直播带货,带动了周边农民就业。电商产业的迅速发展在这里逐渐形成了一个良性的人参产业生态。”吕绍锋说。
通化人参产业的“数字参生”之路,正是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生动脚注。当数字基因融入参乡沃土,传统产业焕发新生机,以数字技术为杠杆撬动全产业链升级,不仅为通化市人参产业注入强劲动能,更在广袤黑土地上加快推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