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白山深处,林间薄雾漫过六年生人参的翠绿叶,深埋于黑土地中的根系在静静积蓄着岁月的馈赠。


在这片孕育了千年参文化的土地上,吉林省集安益盛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益盛药业”)以“扎根传统文化,依靠现代科技,打造完整的人参产业链”为初心,用“全域布局、全株精研、全链跃升”的“三全”实践,将一株株生长在山间的人参开发成涵盖药品、化妆品、健康食品的大健康产品矩阵,书写着中国人参产业转型升级的活力篇章。


全域谋篇 突破人参品质新高度


“中国的人参看吉林,吉林的人参藏在长白山的肌理里。”吉林省中医药健康产业协会会长、益盛药业董事长张益胜说。这份对长白山资源的深刻认知,正是益盛药业全域布局的起点。


近年来,企业沿着“扎根传统文化,依靠现代科技,打造完整的人参产业链”的发展战略路线,逐步构建起益盛汉参种植、益盛药业、益盛汉参产业园、益盛汉参化妆品等六大实业布局,形成横跨药品、化妆品、健康食品三大产业的全链条生态,让人参的价值融入从种植到消费的各个环节。


为了更好发挥“百草之王”人参在服务健康中的作用,从1997年创立开始,益盛药业便致力打造完整的人参产业链,对人参种植产业进行全方位的综合开发。


药材好,药才好。如何能生产出高品质的人参产品?原料很重要。在种植端,益盛药业走出了一条“破局传统、守护生态”的创新之路。张益胜介绍,益盛药业在2005年首次尝试非林地人参种植,与长春中医药大学吉林省人参科学研究院共同研究提高土壤品质、减少重金属农残等方法,提高人参原材料品质。经过多年改良实验,如今企业已成功培育出抗病能力强、农艺性状佳的汉参1号良种。研发出了人参专用有机肥和微生物肥,不仅安全无污染,还能改良土壤,进一步提升人参品质。经权威机构检测,益盛汉参的农药残留、重金属含量和有效成份的含量都优于国际标准。


全株精研 构建人参产业新布局


在益盛药业的研发中心,人参的根、叶、花、果被拆解成不同的“宝藏”——这株承载着千年智慧的植物,在现代科技的解析下,实现了“全株无废”的价值最大化,更突破了人参品质的传统边界。


“我们把人参根、茎叶、花、果都开发出了国药准字号产品,是医药行业内首家实现人参全株开发的现代化制药企业。”张益胜颇为自豪地说,“人参的每个部位都藏着宝藏,根能救急,叶可活血,花能生发,果能安神,这是老祖宗传下来的智慧,也是我们研发的方向。”


全株开发的创新,源于对人参每个部位功效的深度认知。企业攻克了人参不同部位的提取工艺,实现“根做生脉注射液、叶制心悦胶囊、花研发生发产品、果提炼振源胶囊”的全利用。人参果中总皂苷成分能调节大脑中五羟色胺神经递质,被制成振源胶囊,对焦虑、抑郁、睡眠不佳等情志问题有显著改善;人参叶提取出的总皂苷成为心悦胶囊的核心成分,能促进毛细血管再生;人参花的活性成分被应用于研发生发产品,基础研究证实其可促进毛囊再生;人参根则是生脉注射液的原料,成为抢救气血双亏、休克患者的“救命药”。


全链跃升 开拓人参市场新维度


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吉林省长白山人参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指出,“十四五”时期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吉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全面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是吉林人参产业转型升级的战略机遇期。可以看到,人参产业已经成为吉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


“人参产业不能只停留在药材层面,要让它走进日常生活。”基于这一理念,益盛药业推动产业链向终端延伸,围绕人参根、人参茎叶、人参花、人参果,在药品、化妆品、健康食品领域形成多元布局,实现全链条价值跃升。


通过与众多全国知名高校建立紧密技术协作,企业药品研制成果丰硕,开发生产国药准字号产品,11种剂型、117个品种、129个批准文号产品中,六个品种为独家生产品种,49个品种列入《国家医保目录》,17个品种列入《基本药物目录》。


不仅如此,健康食品、化妆品开发也多点“开花”。在第二届吉林长白山人参健康(上海)论坛暨相关产业经贸对接会现场,企业展示出了“人参+”产品线矩阵——从人参皂苷提取物到滋补型口服液,从中药饮片到保健食品,全面展现人参“药食同源”的现代价值。同时,益盛药业还将人参活性成分延伸至美容抗衰领域,开发出了洁面、美白、祛痘、除螨等类型的600余款护肤产品及彩妆产品,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颁布的八项技术发明专利。


展望未来,张益胜表示,要推动企业内部思维重构、知识重构、团队重构、产品重构,构建行业知识库,培养适应新市场环境的专业团队,打造多元化产品,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同时,企业开放六年根人参原料供应,力图寻求优势互补合作。“单打独斗走不远,我们要联合更多伙伴,让长白山人参走向世界。”张益胜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