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制造业 PMI 结束连降走势,全球经济持续下探趋势有所缓解。


2 月 6 日,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全球主要国家和地区制造业 PMI 指数。数据显示,2023 年 1 月份,全球制造业 PMI 为 49.2%,较上月上升 0.6 个百分点,结束连续 7个月环比下降走势,但仍在 50%以下。中国制造业加快回升,为全球经济止降趋稳做出贡献。欧元区制造业持续小幅回升,也有助于缓解全球经济下行压力。


英大证券研究所所长郑后成表示,全球及海外主要经济体制造业 PMI 反转的时点尚未到来,短期内全球宏观经济大概率仍将承压。但如剔除疫情影响因素后,当前主要经济体制造业 PMI 均处于历史低位区间,这就意味着相关经济体制造业 PMI 继续下行的空间较为有限。


美洲和欧洲制造业
PMI 走势持续分化


欧洲和美洲 PMI 走势变化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出世界经济发展趋势。数据显示,美洲制造业 PMI 延续弱势下探趋势。2023 年 1 月份,美洲制造业 PMI 为 47.7%,较上月下降 0.7 个百分点,连续 8 个月环比下降,连续 3 个月运行在 50%以下,创 2020 年 6 月份以来新低。


从美洲主要国家数据来看,巴西和加拿大制造业 PMI较上月分别上升 3.3 个百分点和 1.8 个百分点至 47.5%和51%;美国制造业 PMI 为 47.4%,较上月下降 1 个百分点,连续 5 个月环比下降,连续 3 个月低于 50%,给美洲和全球经济带来不利影响。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表示,美国制造业持续走弱,主要受高通胀、高利率环境和此前大规模需求刺激政策效果退坡影响,导致制造业方面需求减弱,相关企业增加库存、扩张生产意愿下降。


分项指数变化显示,美国制造业生产指数为 48%,较上月下降 0.5 个百分点,连续 2 个月低于 50%;新订单指数为 42.5%,较上月下降 2.6 个百分点,连续 5 个月低于 50%。


欧洲方面,欧洲制造业延续 2022 年 11 月份以来的回升势头,在一定程度上助力全球经济止降趋稳。2023 年 1月份,欧洲制造业 PMI 为 49.1%,较上月上升 0.9 个百分点,连续 3 个月上升,且升幅有所扩大。从主要国家来看,德国、法国、意大利等国制造业 PMI 较上月均有不同程度上升,法国和意大利制造业 PMI 升至 50%以上,分别为 50.5%和 50.4%。


“欧洲制造业指数边际改善,但仍处于收缩区域,反映出该地区工业制造业下滑幅度有所缓和。”周茂华认为,改善原因或是疫情对全球供应链干扰减弱,能源、原材料价格有所回落。整体来看,欧洲工业制造业仍面临能源危机、通胀上升等因素影响,前景仍将承压。


中国制造业稳步回升
利于亚洲经济止降趋稳


亚洲方面,中国经济加速回升有利于亚洲经济止降趋稳,印度和东南亚主要国家也保持较快增长。2023 年 1 月份,亚洲制造业 PMI 为 50.5%,较上月上升 1.5 百分点,结束连续 3 个月下降走势。


从主要国家看,中国制造业结束下探走势,制造业PMI 重回 50%以上;印度制造业 PMI 虽较上月有所下降,但仍在 55%以上;印度尼西亚制造业 PMI 较上月上升 0.4个百分点,至 51.3%;此外,日本、韩国和越南制造业 PMI 均在 50%以下。


今年 1 月 31 日,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和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数据显示,1月份,我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和综合 PMI 产出指数分别为 50.1%、54.4%和 52.9%,高于上月 3.1 个百分点、12.8 个百分点和 10.3 个百分点,三大指标均回升至去年 7 月份以来最高水平。


在周茂华看来,亚洲制造业指数回升,主要是由于疫情对生产生活干扰减弱,需求回暖带动制造业扩张。其中,中国经济拥有超大体量和巨大市场规模,加之国内工业体系完备、产业链齐全,对亚洲经济体工业复苏带动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