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2022 年 12 月中国物 流 业 景 气 指 数 为46%,较上月回落 0.4个百分点,但与之前相比降幅有所收窄。进入2023 年,元旦假期的快递、物流数据快速回升。业内预计,随着保畅通措施持续发力,物流行业复苏进程有望明显改善。
景气指数小幅回落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 12 月中国物流业景气指数为 46%,较上月回落 0.4个百分点,显示疫情防控平稳转段初期冲击有所显现,劳动参与率下降,对物流供应链的需求与供给均造成扰动。
从分项指数看,业务总量和新订单指数回落,库存指数上升,库存周转次数指数放缓,从业人员指数下降。
其中,业务总量指数为 46%,环比回落 0.4 个百分点;新订单指数为 45.2%,环比回落 0.7 个百分点。但与之前相比,指数降幅有所收窄,东部和西部地区业务总量指数分别为 45.6%和 41.5%,回落 0.2 个百分点和 1.5 个百分点;中部地区业务总量指数为 46.6%,环比回升 0.1 个百分点,处于紧缩区间。
2022 年 12 月,从业人员短缺对全国物流网络平稳运行造成冲击,从业人员指数为 44.2%,环比回落3.2 个百分点,为去年下半年以来最大降幅。大部分行业都受到影响,城市配送和电商快递首当其冲;道路运输、航空物流、水路运输也有不同程度的回调,其中道路运输业和水路运输业业务总量指数分别回落 1.4个百分点和 5.1 个百分点;新订单指数分别回落 1.9 个百分点和 8.3 个百分点。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会长助理何辉表示,2022年 12 月,虽然物流业景气指数较上月仍有回落,但随着经济秩序有序回归正轨,物流行业将恢复至正常水平。
元旦物流恢复性增长
随着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快递物流数据正在快速恢复。
国家邮政局监测数据显示,元旦假期,全国邮政快递业共揽投快递包裹超 21.3 亿件。其中,揽收快递包裹 10.6 亿件,同比去年元旦假期增长 15.2%;投递快递包裹 10.7 亿件,同比去年元旦假期增长 11.5%,在安全平稳运行的同时实现了恢复性增长。
国务院物流保通保畅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监测汇总数据显示,1 月 3 日,全国货运物流有序运行。其中,国家铁路货运继续保持高位运行,运输货物 1071.4万吨;全国高速公路货车通行 693.11 万辆,环比增长18.58%;监测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 3330.2 万吨、环比增长 0.4%,完成集装箱吞吐量 77.2 万标箱、环比增长0.8%。
随着元旦假期的结束,快递业将进入全面备战年货节的新阶段。快递企业也在加紧统筹全网资源,升级春节运营模式,确保寄递通道畅通。截至目前,已有多家快递公司明确 2023 年“春节不打烊”,全力满足节日期间商家、消费者寄递需求。2022 年 12 月 14 日,德邦快递率先宣布“春节不休”,为年货等物资顺畅流通提供快递服务;2023 年 1 月 2 日,顺丰方面也宣布“春节不打烊”,并称该服务已连续开展 16 年;除顺丰外,京东物流也已连续超过 10 年推出“春节不打烊”活动。
多措并举保畅通
近一段时间,为保障物流畅通,一系列举措相继推出。
1 月 4 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春运工作专班在交通运输部召开 2023 年春运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指导各地统筹做好 2023 年综合运输春运疫情防控和运输服务保障工作,确保人民群众平安健康便捷顺畅出行,确保交通物流畅通有序。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春运工作专班组长、交通运输部部长李小鹏指出,要在畅通高效上狠下功夫,全力做好邮政快递末端服务保障,全力保障医药电煤等重点物资运输稳定有序。
近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保障交通物流畅通,尽快解决有的地方物流“最后一公里”不畅问题。国家邮政局此前印发《关于切实畅通邮政快递服务保障民生物资医疗物资寄递的通知》,提出要认真部署打通行业运行堵点卡点和春节“不打烊”工作。
各地积极部署,保障物流畅通。如北京组织邮政、顺丰等企业采取管理人员下沉、增加劳务派遣、补充临时用工、组建疏解突击队等方式,充实末端投递力量,并指导各快递企业制定特殊激励措施,拓展巩固用工渠道。上海发布相关措施,2022 年 12 月 25 日至2023 年 1 月 27 日期间,对重点监测的电商平台和邮政快递企业,给予上岗工作的一线人员每人每天 60元补贴;对元旦假期和春节假期上岗工作的一线人员,给予每人每天 150 元补贴。措施出台后,运力紧张局面扭转,业务量也逐步恢复。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随着疫情防控进入新 阶段,预计产业链返岗、复工、达产恢复节奏将逐步加快,加上政策推动经济复苏和消费潜能稳定释放,需求端逐步回稳向上,物流行业复苏进程有望明显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