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年 12 月 28 日,中国石化发布涪陵页岩气田勘探开发十周年社会责任报告。报告显示,作为我国首个商业开发的大型页岩气田,自 2012 年以来,累计缴纳税费 82.94 亿元,累计探明储量近 9000 亿立方米,产气532 亿立方米,创造了中国页岩气田累产新纪录。


2012 年 11 月,中国石化部署在重庆涪陵区焦石镇的焦页 1HF 井试获 20.3 万方的工业气流,拉开了我国页岩气田商业开发的序幕。如今,涪陵页岩气田平均每天以 2270 万立方米的产量,将页岩气从石缝中“榨”出,又源源不断地输送到长江中下游 6 省 2 市,点亮万家灯火。


“重庆是中国页岩气富集的三大省区之一。2015年,重庆市政府提出,打造千亿级页岩气产业集群。”涪陵页岩气公司党委书记宋军备告诉记者,经过十年发展,气田的开发技术、装备实现了从“依靠进口”到“中国标准”的蜕变,同时,一大批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茁壮成长,逐渐形成全产业链“千帆竞发”的可喜局面。


记者了解到,页岩气是一种被封闭在致密岩石中的天然气,也被称为“人造气藏”,必须通过大型人工造缝(网)工程才能形成工业生产能力,需要运用水平井分段压裂技术进行开采。


“如果说常规天然气开采是‘静脉采血’,那页岩气开采则是从‘毛细血管’中‘采血’!”谈及页岩气开采之难,该公司技术中心高级主管葛兰坦言,气田开发之初,面临无经验、无技术、无设备、无人才“四大皆空”的局面,很多关键技术都依靠国外进口。


为把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葛兰等技术人员白天跑现场,查看气井情况,录取第一手准确资料;晚上搞研究,分析状态,制订技术措施。


靠着“摸石头过河”的自主创新实践,长水平井钻井、长水平段分段压裂……一块块拼图拼出中国页岩气勘探开发装备一体化解决方案,并建立了页岩气勘探开发技术和装备的“中国标准”。


数据显示,十年来,涪陵页岩气田获省部级以上科技进步奖 21 项,其中《涪陵大型海相页岩气田高效勘探开发》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制定 158 项页岩气勘探开发标准和规范,取得 200 件国家专利授权,立体开发、电驱压裂、重复压裂等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记者注意到,与传统油气开发是大型国有企业的天下不同,我国页岩气开发伊始就有多家非油气企业和民营企业竞得探矿权,开发企业也一改过去一个单位“一包到底”的模式,建立起了“小甲方、大市场”的开发管理模式,有效提高了开发效率和效益。


该公司总经理李念来介绍,涪陵页岩气田的管理人员只有 200 余人,而在作业高峰期,这里汇集了近300 支施工队伍、人数超过 8000 人。“有中石化、中石油,也有民企和外企;谁的效率高、技术好,就让谁来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