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国务院批准,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 2022 年 12月 29 日对外发布公告,明确了 2023 年我国关税调整方案。


接受记者采访的专家和业内人士表示,此次调整将进一步满足百姓生活、企业生产和社会发展需要,充分发挥关税作为国内国际双循环联结点的作用,以高水平对外开放助力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


惠民生:调整部分医疗产品、消费品关税
更好满足百姓需求


根据公告,2023 年 1 月 1 日起,我国将对 1020 项商品实施低于最惠国税率的进口暂定税率。


记者查阅公告附表发现,为保障人民健康,减轻患者经济负担,我国将对部分抗癌药原料、镇癌痛药品、抗新冠病毒药物原料等实施零关税,并将降低假牙、血管支架用原料、造影剂等医疗产品进口关税。


“围绕人民群众关注的药品和医疗器材,我国持续调整进口关税,有助于更好保障人民健康安全,更好实现‘病有所医’。”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国际发展与全球治理研究所副所长高宇宁说。


近年来,中国大市场的巨大潜力持续释放,百姓对“全球好货”的需求不断增长。


此次发布的公告明确,2023 年我国将降低婴幼儿食用的均化混合食品、冻蓝鳕鱼、腰果等食品,咖啡机、榨汁器、电吹风等小家电的进口关税。


“通俗地讲,就是让大家买得更方便、更便宜。”在高宇宁看来,降低这些消费品的进口关税,响应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也有助于扩大对外开放、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顺畅联通。


谋创新:多项关税调整推动创新发展
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


促进先进制造业创新发展是此次关税调整的一大亮点。根据公告,2023 年我国将降低铌酸锂、燃料电池所用的氧化铱、风力发电机所用的滚子轴承等商品进口关税。


据了解,铌酸锂是半导体生产材料,燃料电池所用的氧化铱是汽车行业所需的重要原材料,风力发电机所用的滚子轴承则是风电行业所需的零部件。


高宇宁表示,对这些重要的原材料、中间品及零部件降税,有利于引进先进技术和产品,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公告明确,2023 年我国还将对钾肥、未锻轧钴实施零关税,并降低部分木材和纸制品、硼酸等商品进口关税。


在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国际情报研究室主任张学彪看来,这些调整能够加强我国资源供应能力,有助于降低企业经营成本,支持企业更好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助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


此外,2023 年 7 月 1 日起,我国还将对 62 项信息技术产品的最惠国税率实施第八步降税。调整后我国关税总水平将从 7.4%降至 7.3%。在业内人士看来,按照《信息技术协定》降低税率,可促进相关商品进口,有利于我国信息技术发展,促进国内相关行业和经济发展;也有利于全球高新技术发展,为经济全球化提供助力。


促开放:调整有关协定税率
推动构建高标准自贸区网络


此次发布的公告明确,根据我国与有关国家或地区签署的自由贸易协定和优惠贸易安排,2023 年将对 19个协定项下、原产于 29 个国家或者地区的部分进口商品实施协定税率。


“这 29 个国家和地区,约覆盖我国对外贸易总额的近一半。可以说,我国对外贸易的‘朋友圈’越来越大‘,点赞’的朋友也越来越多。”高宇宁说。


其中,根据《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有关规定以及协定对印度尼西亚生效情况,自 2023 年 1 月2 日起,我国将对原产于印度尼西亚的部分进口商品实施RCEP 协定税率。作为世界上人口数量最多、成员结构最多元、发展潜力最大的自贸区,RCEP 建设将迈出新步伐。


总体来看,调整有关协定税率等安排,将推动构建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更好塑造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践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助力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