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来,通化市企业家作为通化经济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就业机会的主要提供者、技术进步的主要推动者,在通化市的经济发展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为生动展现他们在艰苦奋斗中演绎的精彩绝伦的创业故事;歌颂他们在革故鼎新中创造的熠熠生辉的商业传奇;弘扬他们在顽强拼搏中谱写的企业精神。11月26日,由通化市委、市政府主办的“致敬企业家、奋斗新时代”通化市第三届企业家节颁奖活动,在杨靖宇干部学院会议报告厅盛大启幕!通化市委、市政府关于“十大行动、百项工程”总体部署也取得了丰厚成果。



通化市医药高新区:
打出优化营商环境“组合拳”


民营经济是环境经济,环境决定着民营经济发展的层次和水平。通化医药高新区的东方红(通化)生物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吕文科对此深有感触。他向记者介绍说,公司投产三年多来,通化市和医药高新区为企业发展提供全方位服务,让企业感受到市委、市政府支持企业发展的坚定态度和真心实意,使他们增强了发展信心。“宣讲政策、答疑解惑、减税降费、推进项目……通化市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服务企业的决心和举措,让我们备受鼓舞。”


通化医药高新区始终坚持“政府围着企业转、企业有事马上办”的服务理念,深入推进“放管服”和“最多跑一次”改革,出台了《关于提升政务效能优化营商环境的若干意见》《全面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实施方案》等20多个相关改革文件,全力打造政策最优、成本最低、服务最好、办事最快的一流营商环境。


高新区依托“吉林祥云”大数据平台,以“信息技术+制度创新”推动“智慧高新”建设。链接吉林省工程项目建设改革在线审批平台、吉林省E窗通市场准入在线审批平台,实现全区工程项目建设领域26个审批事项、市场准入服务33个办事事项的全流程网上办理。进一步压缩企业开办时间,缩减至1.5个工作日。推进优化企业投资项目审批流程,一般企业投资项目开工前的审批时间压缩至50个工作日,有特殊条件要求的企业投资项目开工前的审批时间压缩至80个工作日。联合通化市工程建设审批改革领导小组,推动全区重大项目立项、规划许可、评估评审、施工许可、竣工验收等审批多部门先期介入、协同服务、多评合一、测验合一、多规合一、多图联审、并联办理、联审联办等提速改革。提供线上即时服务、线下一对一服务、预约延时服务、全程帮办代办、 “互联网 + 政务”等“集成套餐服务”,助力全区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走上加速通道。政务服务大厅推行“一窗受理、集成服务”的综合化受理模式,全区80%以上政务服务事项实现“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综合窗口出件”。




通化市二道江区:
经济再现蓬勃生机


通化鑫鸿新材料有限公司位于二道江区二道江乡二道江村,其主打产品是新型高效环保活性钙,广泛应用于工业领域。作为一家民营企业的负责人,魏久鸿觉得,二道江区委、区政府容纳新思想,创新意识强,对民营企业发展给予了大力的支持和关怀,他表示愿意为二道江区的经济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在实施“十大行动、百项工程”工作中,通化市二道江区首先从深入推进红色领航新发展行动抓起,深挖“红色文化”等工作,加强村级党组织建设,强化红色主阵地,擦亮非公企业党建的“红色名片”,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吉林逸香源生态旅游有限公司是一家民营企业,员工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复转军人和军人家属。在区委组织部的帮助下,公司成立了以复转军人党员为主体的党委,定期过组织生活,一起创业就业。疫情防控期间,公司党委发出捐款倡议,3天内,74名党员向五道江镇捐款11100元。


通化市二道江区相继铺开了营商环境优化行动、工业转型升级行动、服务业创新升级行动。616项服务项目进驻政务大厅,百项高频服务事项实现“最多跑一次”。产业结构得到优化,独立工矿区项目建设迎来新机遇,为转型发展搭建新平台。金马药业、正和药业等企业实施的建设项目得到持续推进, “围钢”产业开始复苏,新型建材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也在发展壮大。总投资10亿元的北方石油有限公司与中石化合作新建储备库与配套设施项目竣工后,不仅可实现年利税1.6亿元,新增零售额4亿元,还能带动1000人就业。


在发展旅游产业振兴行动中,二道江区全力打造以云霞洞、五道江镇和铁厂镇采煤沉陷区等区域特色地质为一体的地质公园,以“地质公园 + 旅游”为统领,推动全域旅游发展。在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行动中,不仅金马药业、亚泰水泥等企业获得长足发展,全区还新增小微企业316户、个体工商户811户。开放大通道建设的加快和对口合作的持续深化,推动了开放合作新高地建设行动。


通化市科技局:
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推动企业创新发展


根据通化市委、市政府实施“十大行动、百项工程”的重大部署,市科技局全力实施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行动,着力构建完善科技成果转化体系,推动全市企业强化自主创新能力,激发科技人才创新活力,支撑引领全市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新旧动能接续转化。


市科技局采取“一个政策引领、三个机制保障、五个平台支撑”的工作举措,已落地转化成果25项,正在对接引进成果80多项。金马药业“琥珀叭氢氨吖啶片”正在开展三期临床;康元、仁生源抗菌肽系列消杀产品实现产业化,列入国家防疫物资重点调拨名单;晟航科技“氧化铝纤维棉”完成投资1900万元,进入中试生产;东宝药业与中国医学科学院围绕糖尿病并发症合作开发经典名方;长龙药业正在洽谈引进“非布司他片”等15项科技成果;百济堂参业、集安红五味、禧力参业等企业也正在转化对接引进的保健食品。


强化“创新第一动力、人才第一资源”。截至目前,全市新增个体工商户4029户、小微企业1704户、 “四上”企业51户,正在培育的“改股上市”企业16户。在促进创新人才集聚方面,市委组织部、市人社局、市科技局启动“万名学子兴企计划”,首批招聘企业急需人才447人,评选5名高层次人才、8个重大科技项目研发人才团队和7名通化工匠。在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开展知识产权培训及专利导航,为3户企业争取知识产权质押贷款1320万元,为41项专利申请专利保险。


2016年来到通化投资兴业的吉林双正医疗有限公司董事长赵旻说: “我们经过三年自主研发,2018年拿到第一个产品的生产批件,研发过程中得到了医药高新区和通化市科技局的全力支持,给我们量身定制了生产车间,配合我们完成多项专利的转化。我们的目标是今年年底完成企业升规的标准,2-3年形成过亿的产值,达到一定的规模。”今年,全市共实施总投资77.1亿元的20个科技创新类项目,开(复)工率达到100%,计划投资9.5亿元,现已完成投资6.88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