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8月07日 星期四 农历闰六月十四 |
公众号
小程序
今日热点
“挺好,挺好,挺好,挺好”
时间:2022年02月18日
北京冬奥会 中国奥运健儿的夺冠时刻 看得我们热血澎湃图片 这不只是运动员的圆梦瞬间 更寄托着一个个奥运家庭多年的期盼 家人,是他们追梦路上的铠甲 也是他们心底深处的软肋 ↓↓↓ 齐广璞的一枚金牌 完成夫妻两个人的梦想 16日晚,自由式滑雪男子空中技巧决赛 31岁的老将齐广璞夺得金牌 四征冬奥,终于集齐“大满贯拼图” 夺冠现场让人热血沸腾! 齐广璞的妻子赵姗姗 在家中观看比赛直播 整个过程她都无比紧张 “一直都特别激动” 赵姗姗曾是齐广璞的队友 在备战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时 因受伤遗憾退役 齐广璞的这枚金牌 完成了他们夫妻两个人的梦想  图片△齐广璞与妻子 苏翊鸣的最后一跳 目光追随父母的方向 2月15日,男子单板滑雪大跳台决赛 17岁的苏翊鸣只用前两跳 便提前锁定金牌! 赛后,苏翊鸣透露一个细节: 最后一跳时,他的目光 一直追随着观众席的一个角落 他的父母坐在那里 远远地陪伴和支持着他 苏翊鸣说,夺金背后离不开父母支持 收获第二只金色冰墩墩 他把第一只送给了父母 “如果没有他们,就没有今天的我 我真的特别特别激动 他们能来到现场 跟我一起分享人生中最特殊 最神圣的一个瞬间”△苏翊鸣夺冠后手指父母所在的方向 徐梦桃爸爸流泪告白 “女儿,我爱你” 四次征战冬奥,一身伤病 31岁的徐梦桃终于拿到 自己的第一枚奥运金牌 比赛前,徐梦桃父亲对着镜头 第一次向女儿流泪告白 “女儿,我爱你!” 当赛后看到爸爸的告白视频 徐梦桃也不禁满眼泪水 父亲一直是不善于表达的人 这次表白让她感受到爸爸深沉的爱   徐梦桃从小家境贫寒 一家人住着36平米的房子 但家人还是竭尽全力支持她 靠着一家小小的烧烤店 一对平凡的父母撑起了女儿不凡的梦想  高亭宇爸爸准备给儿子 做一顿海鲜大餐 在12日的速度滑冰男子500米决赛中 高亭宇以34秒32的成绩获得金牌 实现了中国男子速滑冬奥金牌 零的突破 赛后,家人兴奋地祝贺高亭宇夺冠 爷爷奶奶让高亭宇再接再厉 爸爸则准备给儿子做上一顿海鲜大餐 高亭宇爸爸说 儿子的每场比赛自己都会观看 还记得每场比赛的结果 你在追梦 父母也在背后默默支持着你!  谷爱凌最后一跳 没有“听妈妈的话” 8日,自由式滑雪女子大跳台决赛 谷爱凌一举夺冠! 第三轮的动作 她选择了令人难以置信的1620 拿到全场最高的94.5分! 谷爱凌说,第三跳前给妈妈打了个电话 妈妈建议她选择难度稍低的1440 但她没有听妈妈的话 “我说我不要,我要上难度 妈妈说好吧,选择是你自己的 希望你能享受比赛”  任子威妈妈要做 儿子喜欢的菜犒劳他 7日,任子威夺得 短道速滑男子1000米金牌 任子威父母见证了儿子夺冠时刻 妈妈说,要做儿子喜欢吃的菜犒劳他 他最爱吃锅包肉和韭菜盒子 在任子威家的院子里 挂了一面五星红旗父母表示,就希望有一天 儿子可以让五星红旗在奥运赛场 高高飘扬 武大靖妈妈说了 4个“挺好” 2月5日,短道速滑混合接力决赛 武大靖、任子威、曲春雨和范可新 组成的中国队夺得金牌! 赛后发布会,有记者告诉武大靖 妈妈给他换了新床单 还做了双份饺子,但不敢告诉他 短道速滑男子500米赛后 武大靖遗憾没能登上领奖台 看完比赛,武大靖妈妈 满眼都是对孩子的心疼和鼓励 接连说了4个“挺好” “他坚持了四年,不容易 不论年龄、伤病、低谷 表现挺好,挺好……” 16日晚,武大靖在社交媒体发文 告别本次冬奥会之旅 他感谢家人的支持 “你们是我一直以来坚持的动力” 每一个奥运冠军的诞生 都离不开家人的默默支持与奉献 荣誉同样属于你们 向你们致敬
美国奥委会感谢北京冬奥组委
时间:2022年02月17日
  据北京冬奥组委消息,2月12日下午,北京冬奥组委副主席杨树安应约在北京冬奥村会见美国奥委会与残奥委会主席、美国冬奥代表团团长莱昂斯女士,并代为接受美奥委会向北京冬奥组委主席蔡奇赠予的荣誉奖杯。   杨树安首先转达北京冬奥组委主席蔡奇对莱昂斯的问候,并对美运动员取得优异成绩表示祝贺。他表示,在习近平主席的亲自关怀和中国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北京冬奥组委坚持“绿色、共享、开放、廉洁”办奥理念,遵循“简约、安全、精彩”办赛要求,如期顺利举办北京冬奥会,各项赛事如火如荼进行。尽管北京冬奥会是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持续蔓延的背景下举办,北京市民以极大的热情欢迎各国(地区)代表团,北京冬奥组委始终以精益求精的精神,努力打造安全、温馨、舒适的运动员之家,为参赛各方提供优质参赛条件和良好赛事体验。北京冬奥会既是体育竞技的舞台,也是文化交流平台。中美两国和世界各地冰雪健儿齐聚北京,团结在五环旗下,可以享受激情竞赛,也可以充分体验冰雪文化、奥运文化和中国春节文化。   杨树安赞赏莱昂斯坚持反对体育政治化,秉持奥林匹克精神,亲自率团参加北京冬奥会并为美运动员来华参赛所发挥的积极作用。他指出,长期以来,中美两国奥委会保持良好沟通,为推动两国体育事业和人文交流、弘扬奥林匹克精神做出积极贡献。2022年对中美两国来说是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年份。50年前,尼克松总统访华,标志着中美关系取得突破性进展。51年前,中美体育界创造了“乒乓外交”历史佳话,希望两国奥委会共同努力,以北京冬奥会为契机加强交流,续写中美开展体育和人文交流的新篇章,进一步体现两国人民向往和平、共同发展的心声。   莱昂斯表示,北京冬奥会在疫情背景下成功举办,非常精彩,谨向北京冬奥组委表示祝贺。北京冬奥会各项场馆设施和赛事服务令人印象深刻,美运动员对此感到十分满意。感谢北京冬奥组委和中国驻美使馆为美冬奥代表团来华参赛提供的大力协助。赞赏北京冬奥组委出色工作及所作巨大努力。美奥委会始终支持北京冬奥会,美运动员也对参加北京冬奥会表现出极大热情。祝愿中美两国运动健儿在未来几天的比赛中都有上佳表现。   莱昂斯表示,为表达对北京冬奥组委主席蔡奇为成功举办北京冬奥会所作突出贡献的敬意,我代表美奥委会向蔡奇主席赠予荣誉奖杯。她说,奖杯为琉璃工艺品,艺术造型的数字8象征着无限的友谊和团结,红色象征着中国,也寓意运动健儿如火般的热情,蓝色则象征着美丽的冰雪和神奇的场馆。   莱昂斯表示,51年前“小球转动大球”的“乒乓外交”具有重要意义。中美关系几十年来的发展成就,离不开51年前两国乒乓球运动员的友好交往。莱赞同加强两国奥委会对话交流,推动两国体育事业发展和人文交流。   杨树安代表北京冬奥组委主席蔡奇感谢美奥委会赠予荣誉奖杯并向莱昂斯回赠礼品,欢迎莱和美冬奥代表团成员今后常来中国,进一步感受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   
祝贺!李玉院士荣获“典赞•2021科普中国”科普人物奖
时间:2022年02月17日
  2月14日,“典赞·2021科普中国”揭晓盛典特别节目在CCTV10科教频道播出,现场揭晓2021年度十大科普人物、十大科普作品、十大科普事件和十大科学辟谣榜。我省李玉院士荣获2021年度科普人物奖。   吉林省科协名誉主席、吉林省科技助力乡村振兴专家服务团总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吉林农业大学教授李玉,被誉为蘑菇院士,长期从事菌物科学和工程产业化研究,积极投身全国脱贫攻坚事业,把科普宣讲融入平时的扶贫工作,他率领团队深入全国40多个深度贫困区建立食用菌技术推广基地31个,帮助近800多个贫困村,3.5万贫困户实现彻底脱贫,年产值达350多亿元。李院士一年有280多天奔走在贫困地区传授种植技术,他建立“院士食用菌扶贫课堂”,面对面、手拉手教农民种植技术,举办各种科普讲座,指导培训技术骨干1万多人。2011年长春市政府与吉林农业大学依托李玉团队建立菌菜基地,每年组织大量菌物科普宣传活动,接待国内外大小型参观约110人余次,被评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此外,他还开发多彩的菌物世界网络公开课,让更多人感受到菌类世界的奇妙。小木耳、大产业,李玉怀揣食用菌强国梦,用科技助力脱贫,用行动拓宽食用菌科普的道路。   虽然李玉院士因工作原因未能到现场领奖,但节目组提前把奖怀送到了李院士的手中,李院士通过视频表达了心声:“感谢中国科协和相关组织单位,给了我这一份崇高的荣誉,科学普及是重要的基础,也是我们继续科技创新,实现我们全产业链的腾飞的一个前提,我希望我们广大的科技工作者投入更多的的精力,身体力行地为中国的科学普及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典赞·科普中国”是由中国科协主办的一项评选年度科普典型的活动盛事,创始于2015年,到今年已经连续举办七届,通过盘点年度科普的人物、作品、事件和谣言,在促进全民科学素质提升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已成为科普领域影响力最大的品牌活动之一。“典赞·2021科普中国”年度评选共有144家单位参与推荐,共计1344项参评项目。此次我省李玉院士获得2021年度科普人物奖殊荣,将极大地激励鼓舞我省科技工作者积极投身科普事业,为提高我省公众科学素质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武大靖,下一个赛场见!
时间:2022年02月17日
  16日晚,北京冬奥会短道速滑比赛全部结束,中国短道速滑队收获2金1银1铜,结束本届冬奥征程。   短道速滑男子5000米接力决赛,武大靖、任子威带领三位小将孙龙、李文龙、张添翼出战。比赛中,孙龙意外摔倒,中国队全力追赶拼到最后,获得第五名。   比赛结束,孙龙哭了。武大靖接受采访时说:“我们感觉到孙龙压力很大,一直在说对不起。我们没有责怪,而是给他鼓励。毕竟他才20岁,今后会更好。”   经此一战,孙龙等00后小将逐梦赛场得到历练,而征战三届冬奥会的武大靖,未来还会继续奋战在赛场上吗?■“舍不得说再见!”   当晚,武大靖在社交媒体发文,告别本次冬奥会之旅。   谈及对短道速滑的热爱,武大靖说:“我们互相陪伴了二十年,每次起床之后想到今天要上冰和训练让我感到安心和踏实,我想这就是短道速滑带给我的生命质感。”   谈及对中国队的期待,武大靖说:“你永远可以相信中国短道速滑队这个优秀集体的战斗力和凝聚力,我们还会继续努力。”   谈及是否将退役,武大靖直言“舍不得说再见”:“只要国家需要,只要身体允许,我还会一直站在冰场上。绝不认怂。”   这场比赛前,武大靖的母亲吕玉香给儿子写下一封信。  “这么多年的辛苦付出,妈妈看在眼里,痛在心里。这三届奥运会,年龄、伤痛、低谷,你是怎么熬过来的,妈妈真的很佩服你。”   训练、伤病、低谷、失败……母亲佩服他的意志力,我们亦被他的追梦之路所震撼和感动。■“107次!”   出生于1994年的武大靖,10岁时开始练习短道速滑。幼年时期的武大靖   “因为在电视上看到短道速滑运动员李佳军滑冰的样子,他开始对滑冰感兴趣,学了之后就一下子喜欢上了。”母亲吕玉香说。   武大靖曾多次在采访中提及一个数字——107次。这是10岁时他第一次上冰摔跤的次数,也是他与短道速滑结缘的起点。   每天早上4点,黑龙江佳木斯的天还是一片漆黑,武大靖就要出发去训练班,6点多训练结束再去上学。零下二三十摄氏度的室外冰场,练半小时就得去锅炉房暖暖,连大人都受不了,但武大靖从没抱怨。■“没人看好我,都觉得我不是滑冰这块料”   2010年11月,武大靖进入国家队。来到这里,他发现自己与其他队员差距很大。   “我来国家队的前两年,没有参加世界比赛,只能给主力当陪练,很多人觉得我的天赋没有那么好。”   那时,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每天都沉浸在崩溃之中。“长距离周洋过我,短距离范可新过我,每天自己的自尊心都在受着打击。”   之后,武大靖很快调整了状态,“那时我的心里就做好了要吃苦、挨累的准备,想要成为主力就必须每天比正常的训练多付出一倍努力。”   因为常年穿着冰刀鞋训练,武大靖的脚部严重变形。在参加一档节目时,他说:“我有一双很丑的脚。”   然而,就是这双骨头变形、布满伤疤和老茧的脚,见证着武大靖一路披荆斩棘、咬牙坚持,最终站上最高领奖台。■“我太渴望这一刻了!”   2014年索契冬奥会短道速滑男子500米决赛,当时19岁的武大靖在冲刺时刻被俄罗斯选手反超,摘得银牌。   “我不是输在能力水平,是输在自己夺冠的愿望不够强大。”   之后的四年,武大靖厉兵秣马,在心理、技术、能力上都上了台阶。   2018年平昌冬奥会短道速滑男子500米决赛,武大靖一骑绝尘,“干干净净”冲过终点,以39秒584打破世界纪录夺冠。那枚金牌,是中国代表团在当届冬奥会上获得的唯一金牌。   “我幻想过很多次拿到冠军是什么样的庆祝方式,但是冲过终点线那一刻都忘了,我太渴望这一刻了。”武大靖说。■“我把每一场比赛都当做最后一场!”   走下领奖台,从零开始,武大靖踏上备战北京冬奥会的征程。  这四年,有多难?   随着年龄增长,武大靖的状态有所下滑。本赛季他只拿到一站世界杯500米冠军,因为腰伤,他直到去年九月中旬才开始正常跟上大部队训练。   “无论什么时候我都要付出120%的努力去争取。对我来说,我不是去守,我也是去争冠军,因为能拿冠军的人太多了。”   2022年2月5日,北京冬奥会短道速滑混合团体接力决赛,武大靖和队友为中国代表团夺得首金。赛后,武大靖哭着说:“这四年经历太多,今天圆梦了!”   短道速滑男子500米卫冕之战,武大靖遗憾无缘A组决赛。B组决赛中,他以41秒157率先冲线。   “我还是想去冲一个更好的成绩。”在他的第三届冬奥会上,他把每一场比赛都当最后一场去打。“我不知道之后是否还会参赛,但我就是这样想的。”   短道速滑男子1000米决赛,当体力下滑后,他选择帮助队友任子威卡住位置。   他曾说他的目标是成为“给队员安全感的那个人”。“我替他高兴,我们在场上技战术配合得很好。”   北京冬奥会短道速滑项目收官,武大靖收获一枚金牌。4天,十几场比赛,对于即将年满28岁的老将来说,“他真的尽力了”。   从初入国家队仅是一名陪练,到索契冬奥会新星出世,再到平昌强势夺冠、北京冬奥奋勇争先,每一份来之不易的荣耀背后,是拼到近乎痉挛的执着,是对短道速滑矢志不渝的热爱。   武大靖,加油,下一个赛场见!
0.053935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