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8月02日 星期六 农历闰六月初九 |
公众号
小程序
今日热点
这类服务不得向未成年人提供!
时间:2022年06月07日
  国务院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6日印发《未成年人文身治理工作办法》,要求任何企业、组织和个人不得向未成年人提供文身服务,不得胁迫、引诱、教唆未成年人文身。   近年来,文身出现“低龄化”现象。未成年人文身容易损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影响未成任何企业、组织和个人不得向未成年人提供文身服务,不得胁迫、引诱、教唆未成年人文身。年人就业和生活,让未成年人受到不良文化侵蚀。加强未成年人文身治理,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共识。   为了切实将未成年人文身治理工作落实落地,办法明确,要严格落实“谁审批、谁监管,谁主管、谁监管”的原则。卫生健康部门不得审批同意医疗卫生机构(含医疗美容机构)开展未成年人文身服务项目;对之前已经文身且有意愿“去除文身”的未成年人,要提供规范医疗美容服务。市场监管部门在办理市场主体登记注册时,要在从事文身服务活动市场主体的营业执照上相关经营范围后明确标注“除面向未成年人”。商务部门应当配合相关部门,指导行业协会督促美容经营者不得向未成年人提供文身服务。民政部门应当加强社会组织登记管理,不得审批同意社会组织开展未成年人文身服务。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成长环境。办法要求,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对未成年人产生文身动机和行为的,应当及时劝阻,不得放任未成年人文身。   社会环境的引导同样至关重要。办法强调,任何企业、组织或个人不得刊登、播放、张贴或者散发含有诱导未成年人文身、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内容的广告;不得在学校、幼儿园播放、张贴或者散发文身商业广告。图书、报刊、电子出版物等不得含有诱导未成年人文身的内容。
辉南县:匠心打造幸福之城
时间:2022年06月06日
  一条条便民道路通达顺畅,一栋栋新居喜圆群众“安居梦”,一片片生态绿地赏心悦目,一个个民生工程让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显著提升……   提升城市建设品位,打造美好人居环境,辉南县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推进老旧小区改造、道路改造、绿化亮化、停车场建设等民生工程建设,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举措化作惠民利民的具体实践。   问需于民,老旧小区换新颜升级居民幸福感   来到辉南县朝阳镇安居小区,精致的规划、整洁的环境,让人很难相信这是一个有“历史”的老旧小区。   “以前环境不好,我住一楼,荒草都快长到窗户前了。现在你看,凉亭、长廊、绿化、健身器材、停车位应有尽有,没事儿我就出来溜达溜达,不出来也总得趴窗户欣赏一会儿……”细数现在的变化,居民万继忠一脸满足。   努力用“辛苦指数”换群众“幸福指数”,在推进老旧小区改造等民生工程中,辉南县坚持问需于民,变“群众套餐”为“群众点餐”,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2019年以来,辉南县共对61个老旧小区进行综合改造,改造内容涉及居民上下水、供气、供暖、供电、通信、照明等项目。成立老旧小区改造工作专班,主动深入各街道与居民面对面讲解改造计划,充分征求居民意见,制定一小区一策略、一小区一方案,最大限度发挥群众主体作用。   老旧小区改造后,辉南县实施“大物业”管理模式,聘请物业公司对已改造完成的42个老旧小区进行接管。   如今,老旧小区道路、绿化、供热、燃气、健身器材等配套基础设施和环境焕然一新。小区绿化养护有人管、治安管理有保障,社区治理体系更加健全。老旧小区改造让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看得见、摸得着。   统筹推进,“大交通”畅通城市微循环   “我开出租车,辉南的变化真是天天看在眼里,最大的感受就是道路畅通宽阔,去哪都快了,也更安全了。实实在在的民生工程让我们百姓每一天都在受益。”谈起家乡变化,辉南县出租车司机李凤严竖起了大拇指。   路网连民心。近年来,辉南县把完善城市路网当作民生大事,不断完善城市大交通体系建设,公铁立交桥、建设大街、爱民大街、南转盘等53条街路完成建设改造,城市承载能力不断增强。   加速构建便捷高效的城市道路交通体系,一系列工程建设高歌猛进:2020年,计划用时42天的南转盘改造工程从开工到通车,仅耗时22天;2021年,爱民大街、兴工路南段、富强大街西段、建苑路、林业胡同等街路相继竣工通车……   畅行辉南,路之变与城之变正互为映照,成为城市发展的鲜明注脚。   精雕细琢,精致城市建设顺应百姓期待   坐拥青山绿水,静享幸福花开,民生工程的不断延伸,带来的是辉南“城”的变化。   针对停车难问题,辉南县大力推进停车设施建设,以城市“绣花”精神,利用拆违腾地、迁腾退地和边角地、闲置地规划建设口袋公园停车场,新建停车泊位。   2020年以来,一中中铁立交桥下停车场、辉南县城区停车场、辉南县御龙苑南侧停车场等9个新建停车场965个停车位相继开放投入使用,做到停车环境与居住环境双优化。   加快国家级园林县城的创建步伐,辉南县早夜市、人民公园陆续投入使用,绿地、广场全面开放,城区新增绿化面积60.9万平方米,内河岸线生态复绿10.8万平方米,城市面貌和承载能力显著提升。
集安市:“特色产业+乡村旅游”赋能乡村振兴
时间:2022年06月06日
  善取势者可为人先,能谋势者必有所成。   近年来,集安市认真贯彻落实我省“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依托良好的生态、文化资源和特色产业优势,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形成了环境因乡村旅游更美丽、产业因乡村旅游更兴旺、百姓因乡村旅游更富裕的振兴发展态势,对外知名度、美誉度不断提升。   人参、冰葡萄酒等特产,是集安人引以为傲的旅游“名片”。这里,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造就出全国唯一以地域江河命名的葡萄产地——鸭绿江河谷,并成为中国人参主产区之一。   来到位于河谷腹地的鸭江谷酒庄,300亩开阔的葡萄园郁郁葱葱,风光旖旎。打造多元化特色旅游,这里已成为集优质酿酒葡萄种植、高端葡萄酒加工与销售、葡萄酒酿造技术研发、葡萄酒文化旅游等为一体的综合性企业。   “我们年产高中档‘北冰红’冰葡萄酒3万瓶。庄园内还可以开展葡萄采摘、冰葡萄酒品鉴、篝火晚会、野外露营等多种特色娱乐活动。每年一度的‘冰酒节’,吸引了国内外众多游客前来品鉴观光。”集安市鸭江谷酒庄有限公司有关人员介绍说。   依托特产、旅游资源优势,集安市以优质人参和鸭绿江河谷山葡萄为支柱产业,在增强地方产业实力的同时,为旅游业提供农业观光、休闲体验等配套服务,丰富旅游商品,增加旅游收入。   不久前,总投资2.4亿元的吉林长白山人参产业集群—化妆品人参精深加工产业联合体项目完成施工,6条化妆品生产线即将全面投入生产。   据项目负责人介绍,该项目着力打造集安人参化妆品品牌,拓展人参产业链深度,生产的化妆品利用人参的根、茎叶、花、果等原料分别提炼人参原液和人参精油,已研发7个品牌580余款人参系类化妆品,做到了人参全株开发。   益盛汉参产业园、清河人参小镇、鸭绿江河谷山葡萄产业带、特色水果观光采摘园……如今,以项目打造乡村旅游新引擎,一批大项目、好项目正不断壮大当地特色产业发展、释放旅游资源潜力。   2021年,集安市人参精深加工产值占人参加工产值的65%,精深加工产值达到27.7亿元。山葡萄原酒加工转化率达到85%,年产值达到1.4亿元。清河人参交易市场年交易额达到35亿元。   着力打响乡旅特色品牌,集安市还打造一批集农业观光、采摘、体验、度假于一体的休闲农业示范点,拓展人参文化体验游,开发人参产业园观光游项目,打响新开河“国参”、益盛“汉参”品牌知名度。   在提升乡旅精品线路上,集安市建设多个集休闲、观光、餐饮、体验等于一体的乡村生态旅游点,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   在集安市太王镇钱湾村,乡村民宿特色鲜明,备受游客青睐,已成为乡村旅游发展新的增长点。目前全村有各类民宿85户,其中农家乐8户、精品民宿12间、写生大院15户、普通民宿50户。   “以前咱钱湾村的平房2万没人买。现在,几十万没人卖。我们老两口一年就能挣6万多。”钱湾村“老姜农家院”70多岁的老板姜贵成高兴又自豪。   住乡村民宿、吃当地特色美食;春赏花、夏消暑、秋采摘、冬赏雪……念起乡村旅游这本“致富经”,钱湾村发展“天地”广阔。   在钱湾村夹皮沟,发展乡村旅游后,村里还大力发展水果产业,修了路、发展了电商,带领村民搞起了赏花节、采摘节,开发了果干、果脯、水果煎饼等产品。   如今,集安市“特色产业+乡村旅游”融合发展创造的蝶变,正逐渐描绘出一幅乡村振兴的新美画卷。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明确要求!事关高校学生离校返乡
时间:2022年06月06日
  为做好全国高校学生离校返乡疫情防控工作,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日前对各地提出明确要求。   一要严格落实防控政策要求。有疫情的地区,高校内如果没有疫情,实施7天以上封闭管理结束后,学生可持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和高校开具的相关证明离校返乡,实施“点对点”闭环返乡。满足以上条件的高校学生,不再集中隔离,到家后实施7天健康监测,如有异常,应及时报告当地社区和疫情防控部门。各地要将学生离校返乡疫情防控政策逐级传达、逐级落实,不得层层加码。此前已返乡的高校学生,各地可按照“一人一策”原则,综合评估对照执行。   二要加强对学生的关心关爱。返乡学生确需隔离的,各地免除集中隔离费用。加强学生集中隔离期间关心关爱和人文关怀,保证食宿条件,满足生活、就医等必要需求,鼓励采取暖心举措。要全面落实闭环管理,相关部门和高校加强协调联动、密切配合,保障学生从校门到家门“点到点”返乡、闭环防疫管理。高校要“一人一档”制定离校学生信息台账,加强学生健康教育和安全教育,引导学生全程做好个人防护。   三要认真做好服务保障。省级联防联控机制统筹建立高校学生离校返乡疫情防控工作对接和应急协调机制,提前统计、及时推送离校返乡学生信息,实时调度、协调解决学生返乡途中的突发情况。各地各高校要充分尊重学生意愿,对选择留校的学生做好生活服务保障。
聚焦端午假期全省旅游市场:​明媚的复苏之夏
时间:2022年06月05日
  端午假期,亲近自然的户外活动、健康趣味的娱乐互动、休闲生活的缤纷玩法,吸引着市民百姓走出家门、沉浸其中。   围绕“‘粽’情吉‘临’时”主题展开的文旅活动,激活了我省受疫情影响而沉寂许久的旅游市场,省内旅游产业迎来了复苏。端午节期间,游客纷纷前往长春双阳区神鹿峰旅游度假区,“打卡”网红玻璃悬廊。孟凡明摄   旅游业迎政策利好   今年的端午假期,是全省旅游业复苏的关键节点。   连日来,按照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全省上下团结一心,一手抓防疫一手抓发展,文旅系统、省内各地、文旅企业勇挑重任,立体施策推动文旅市场快速复苏。   5月下旬,省政府出台《稳定全省经济若干措施》,提出包括“促进文旅市场全面复苏”在内的43条具体政策措施。激活文旅市场,重振行业信心。   同月,省文化和旅游厅印发《支持文旅企业复工复业促进文旅市场疫后复苏的若干政策措施》,从减负降本、扶企助企、金融赋能、拓宽渠道4个方面推出18条帮扶措施。   6月3日,端午节当天,“‘粽’情吉‘临’时”吉林省疫后文旅市场启动仪式在长春举行。启动仪式上,不仅传来全省疫后文旅市场正式启动的好消息,还公布了“截至目前,在国内知名OTA平台上我省文旅企业恢复上线最高达13324家”的行业复苏发展好势头。   此外,2022年吉林省首批文旅消费券统筹省级资金2000万元,将采取线上平台发放方式,更是振奋人心。   “随着省内文旅企业复工复产、复商复业的步伐加快,省内旅游业也正在步入正常发展轨道。近期,我们围绕省内旅游业资源,研发了避暑游、乡村游、定制游、微度假等端午游产品。全省文旅企业充满信心,将为省内外游客带来更贴心的服务,体验更具吉林特色的22℃夏天。”省旅游协会副会长崔源玉说。   端午游产品供给充裕   端午假期首日,走进万科松花湖度假区,只见雪季里雪道逶迤的大青山,已是绿茵遍野、漫山花开。微风吹来花香阵阵,不少游人乘坐高速缆车抵达山顶,眺望风光秀美的松花湖,行走在“刺猬乐园”穿林而过的步道上。度假区市场部经理黄钟锐介绍,聚焦“城市轻度假”,他们在端午小长假推出了制作粽子、香包、五彩绳等亲子活动,并开设了山脚草坪帐篷露营区,让人们在清爽的夏风中享受悠闲假日。   优质度假产品推陈出新,省内乡村旅游景区同样热闹非凡。   仲夏的吉林市富饶农场景区,山水田园自然美,瑶草琪花百鸟鸣。除了满族大院、溶洞餐厅等网红景点均对游客开放,景区今年又新增了彩虹滑道、蹦蹦云、萌宠乐园、卡丁车等娱乐项目,吸引了众多亲子家庭。“5月中下旬,新购买的设备相继到货,我们第一时间就进行了安装调试,赶在六一、端午假期前投入使用。”景区总经理李成介绍,他们在春耕结束后就恢复了运营,一方面为市民出游提供选择,另一方面,也坚定了在景区务工的几十户村民的增收信心。   近日,吉林市发布了周边一日游攻略,并推出12个一日游微度假优质产品,还将举办音乐节、啤酒节、帐篷节等消夏活动。端午节期间,松花湖风景区等7个景区推出医护工作者免门票优惠政策。   作为我省东部生态旅游的一面旗帜,令人期待的长白山主峰在端午假期重新开放。为推动长白山旅游复苏发展,6月1日至6月30日,长白山实施北、西景区免门票优惠政策。讷殷古城、露水河长白山狩猎度假区等景区也推出套票、年卡等优惠举措。   好消息同样从我省西部旅游城市传来——   6月3日,位于白城市西北部的查干浩特旅游经济开发区,迎来了疫后旅游消费的小高峰,景区凭借一望无垠的草原湿地风光,吸引了5万多名游客慕名前往。   在景区的露天烧烤区里,炊烟袅袅、香气四溢;在辽阔的团结湖畔,人们尽情地嬉水玩乐,欢笑声不断;在奥帆广场、蒙古大营等景点,游客纷纷拍照留念。   据悉,目前白城市的查干浩特、嫩江湾、莫莫格等11家景区已开门迎客。   本地游、周边游迅速回暖   仲夏来临,去公园玩耍、去乡野露营、去集市逛逛,一场场回归自然的旅行,成为不少市民游客端午节期间休闲度假的热门选择。   6月3日中午,长春市民徐先生带着家人驱车前往长春莲花山生态小镇,“小朋友看到沿途的田野、稻草人、大风车很兴奋,我更享受躺在帐篷里听柔风细雨、鸟语蛙鸣的惬意。”   “强烈推荐去净月潭的‘森林浴场’打卡。那里山水相依、绿树成荫,蒙蒙细雨中呼吸着纯净清新的空气,让人特别放松。孩子玩了卡丁车等项目,跟小兔读书、音乐喷泉拍了照。”6月3日傍晚,长春市民沈先生告诉记者,他们一家三口享受了净月潭景区门票半价优惠政策,加上娱乐项目的开销,游玩一天花200多元,很超值。   这个端午假期,位于长春市双阳区的神鹿峰旅游度假区,在开放玻璃悬廊、天涯秋千、梦幻滑道等热门项目的基础上,还策划了“国风端午潮玩盛宴”活动,吸引了很多消费者前去打卡。   景区入口处,身着唐装的小姐姐,为游客送上精美的端午节香包、彩线等小礼物;非遗市集里,不少游客驻足看传承人展现糖画、绳编等非遗手艺;舞台前,人们近距离观看古彩戏法、川剧变脸绝活、古装巡游等艺术演出。   “去年来过一次神鹿峰,这里有山有水,生态很好,还能跟梅花鹿拍照,小孩子挺喜欢的。听说端午节这里有门票优惠,就再来玩一下,刚才的古装巡展很震撼,仿佛穿越了时空。”长春市民高女士说。   据悉,为激活夏季文旅市场,长春市近日推出了多重端午游“菜单”,特别是“向往的生活”六大夏季乡村旅游线路中,不仅有温泉、民宿、餐饮、营地、垂钓等项目,还有森林穿越、亲子马术、高空滑翔等项目。   有新意、好生态、重体验、配套服务相对完备的目的地,同样受消费者青睐。梅河口市,是这个端午假期省内当仁不让的热门目的地。   “我们借助省文旅厅策划组织‘吉地开花’疫后吉林省文旅首发团活动,利用两天去梅河口体验了当地的风土人情。不夜城非常好,孩子在月亮湾元宇宙集市里玩了太空漫游、VR体验等不少游乐项目。”长春市民韩月说。记者手记:   做好文化和旅游行业“稳市场、惠民生、促消费”既是行业内在需要,更是稳定全省经济发展的需要。文旅产业复苏对于全面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具有标志性意义,事关保市场主体、保就业、保民生大局。   端午假期,省内多个景区景点推出惠民政策,长春、吉林、梅河口等地旅游产品“爆款”频现。实践证明,人们对更加充实、更为丰富、更高质量旅游产品的消费热情没有改变,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没有改变。   不久前,文化和旅游部发出通知,对2021年8月开始实施的跨省旅游“熔断”机制进行调整。5月下旬,我省也已恢复旅行社及在线旅游企业经营跨省团队旅游及“机票+酒店”业务。   下一步,省文化和旅游厅将重点围绕复工复业复苏,通过政策落地、服务企业、营销宣传、产品提升、项目复工等系列举措,从供需两端双向发力,全面激活文旅市场。   让我们砥砺奋进,充分释放旅游消费潜力,带动文旅产业全链条消费复苏,满足避暑游、亲子游、毕业游等市场需求,持续提升吉林旅游给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0.07449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