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黄芪,这是板蓝根,还有丹参、菊花茶、百合……”每次参加展会,马云甫都会带来许多当地“土特产”,它们是伊通的品牌,更是当地农民致富的金钥匙。
  9月6日,由吉林省科协、长春市科协、长春农博园主办的长春农博会科普大集上,这位伊通满族自治县中药材协会会长又亲自上阵,向每位咨询者推介自家的宝贝。从马云甫热情洋溢的话语中,似乎能闻到悠悠药草香,感受到伊通县大力发展中药材产业的韧劲儿与决心。



  “我们现在种植户大约有2000多户,合作社80多家。农民收入与此前种苞米相比,高出3倍甚至10倍以上。”马云甫说,种植中药材是个细致活,耕种、浇水、打药、锄草、施肥,每个环节都必须兢兢业业、一丝不苟,否则就会影响药材生长。
  为了探索这条未知的中药材产业发展之路,马云甫带领当地农民一起致富。2008年,他将自家的10亩地全部种上了柴胡、黄芪、黄芩等中药材,成为全县第一个药材种植大户。但因为不懂科学、不懂技术,马云甫的中药材种植过程并不顺利。正因如此,他更加深刻地意识到科技的重要性,加快了努力钻研、科学种植推广的步伐。



  普及科技知识,提高农民素养,调整产业结构,带领百姓致富。自2017年伊通满族自治县中药材协会成立起,马云甫便成为当地中药材种植产业的技术领路人,培训、讲座、问询、现场指导从不间断,更多的协会技术人员将足迹留在了田间地头。
  在科普大集上,一排排整齐摆放的中药材,吸引了大量观展者驻足,学习技术、交流经验、洽谈合作、健康养生……虽然他们关注的方向不同,但却已足够彰显伊通中药材的魅力。“下一步工作中,我们还会继续广泛宣传种植中药材的优势,不断引进新品种,扩大种植规模,实施机械化种植、收获、初加工,并延长产业链,进行深加工,以提高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马云甫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