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土流金,湖光映翠。在吉林西部的乾安县,连片的糯玉米田如碧波般铺展,饱满的果穗裹着层层苞叶,传递着丰收讯息。这片位于世界黄金玉米带的土地,用独特的自然馈赠与70多年的种植传承,让乾安糯玉米跻身“吉林鲜食玉米五大地理标志品牌”之列。此次荣誉的获得,为乾安糯玉米产业化发展开辟了新路径,也让乾安特色农产品进入大众视野,借助品牌“东风”端上千家万户的餐桌。




自然馈赠中的品质密码
  乾安县的气候、土壤与水源构成天然品质保障网。据乾安县发展和改革局局长于鹏介绍,乾安县种植糯玉米具有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春季干旱低温促进根系发育,夏季湿热同步利于灌浆,秋季昼夜温差大有助于营养积累,让玉米果穗完整、籽粒饱满。
  更可贵的是全国少有的“碱性特质”:乾安县位于吉林省西北部,土质优良,黑钙土有机质达2.4%,弱碱性土壤pH值7.0—8.2,富含碳酸钙及氮磷钾等矿物质。“盐碱地让糯玉米天然呈弱碱性,蛋白质、维生素含量更高,利于调节体内酸碱平衡。”于鹏介绍。据了解,乾安县境内74个自然闭流湖泡的弱碱性水源,与土壤特性相得益彰,用于糯玉米田灌溉,造就了乾安糯玉米“爽滑细腻、糯中带甜、皮薄无渣”的独特风味。
  乾安县联丰冷藏食品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丁扬从事玉米加工业12年,对家乡土地优势深有感触:“咱乾安是平原,黑土肥沃,这土壤和水种出来的玉米,口感就是不一样。”经过多年培育,当地已形成万糯2000、中硕糯919等8个优质品种,筑牢了品质根基。



政策护航下的规模扩张
  从零星种植到万公顷规模,政策扶持为产业开启绿色发展通道。乾安县通过‘企业+基地+农户’模式推动订单农业,对玉米种植中的播种、植保、机收等环节提供补贴,推广宽窄行耕作+水肥一体化技术,并鼓励农户利用庭院种植糯玉米等作物,可领取一定金额的补助等。目前,乾安县糯玉米种植面积达10万亩以上,产量约4亿穗,综合产值已突破10亿元,其中冷链加工环节占比达60%,成为县域经济重要增长点。
  政策红利下,企业加快筑牢标准化种植根基。乾安县鸿安食品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王清安深耕玉米加工业30余年,带领公司取得20多项专利。公司与农户、合作社签订糯玉米收购协议,预先约定种植品种、质量标准和保底收购价格,推动集中连片种植。通过契约化合作,既能保证玉米品质的稳定性,又能降低农户种植风险。“政策鼓励建稳定原料基地,咱跟着产业导向走,自己种既能保证品质,也能享受政策带来的市场红利。” 王清安说。



科技赋能里的品质升级
  “以前凭经验,现在靠技术。”乾安县农户的感受折射出种植模式之变。2024—2025年,乾安县开展技术培训200余次,大型观摩超10次,县农业农村局联合中化现代农业有限公司MAP团队下乡讲解“水肥一体化+密植”等技术,如今该项技术在全县应用面积突破100万亩。
  技术的加持下,智慧农业加速落地:依托中化MAP,乾安县将进一步提高数字农业覆盖面,逐步建成3个智慧种植示范区,并推广无人机监测、智能灌溉云平台等技术,实现作物精准管理。同时,当地还将加强产学研合作,联合吉林省农科院、新疆农垦科学院等机构,开展盐碱地改良与高产技术攻关,在2.28万亩盐碱地综合利用示范项目上实施出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糯玉米种植模式,带动全县鲜食玉米产业发展。



品牌引领下的发展新篇
  此次入选吉林鲜食玉米五大地理标志品牌,让乾安糯玉米的市场关注度有了明显提升,也为产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获评地理标志品牌后,我们第一时间申请在包装上使用,现在还有主播合作带货,日销稳定在5万—7万单。”王清安说,企业旗下的“奥琦特”品牌主打产品包括速冻糯玉米、脱皮玉米粒、甜糯玉米粒等,也借势拓展营销渠道,“地理标志是对品质的认可,让我们更有信心开拓高端市场。”
  目前,乾安县鲜食玉米加工企业依靠品牌力量,不仅实现自身效益提升,还带动了周边就业。乾安县联丰冷藏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季节性雇工200~300人,乾安县鸿安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季节性雇工100多人,农民兼职日均收入120-150元,产业红利持续惠及农户。
  从匠心种植传承到地理标志的品牌加冕,乾安县这片黑土地上的“碱性珍馐”,正以品质为笔、品牌为墨,在乡村振兴的画卷中写下更加鲜活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