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吉林省委省政府关于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实施意见(三)】
吉林省委省政府关于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实施意见(四)
68.加强营商环境监督力度。加大督查检查和通报、曝光力度;通过融媒体、召开企业家座谈会等多渠道、加大宣传解读工作,增强市场主体对营商环境改善的获得感。69.学习借鉴浙江先进经验。以吉浙对口合作为契机,进一步学习借鉴浙江改革创新经验,对标对表深入推进吉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推进政府数字化转型,优化营商环境,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打造有效市场、有为政府;推进产业转移,培育壮大市场主体和产业集群;共建“一市一园区”,引进标志性合作项目,共同打造对口合作园区示范品牌;探索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等土地要素指标“点对点”调剂。(十八)构建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的社会信用体系和新型监管机制70.加强信用平台建设。推动省、市、县三级社会信用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实现信用信息全面共享应用;推动公共信用信息向市场主体有序开放;可公开的企业信用信息数据,依法依规与市场主体共享;非公开的企业信用信息数据,经数据所有部门同意,加工处理后与市场主体共享;有序推动各类金融机构接入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进一步扩展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覆盖面;指导已备案的企业征信机构加快地方征信平台建设,建立稳固的企业公共信用信息采集渠道,鼓励各金融机构、企业入驻地方征信平台,依托地方征信平台有效解决企业融资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切实促进企业融资。71.实施“信易+”工程。将市场主体信用记录或由具备资质的信用服务机构出具的信用报告,嵌入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的各领域、各环节,作为必要条件或重要参考依据;推动“信易+”产品应用不断扩展,开发推广“信易贷”“信易租”“信易行”等更多信用应用场景,鼓励我省银行业机构接入信易贷平台,为中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支持。72.完善信用修复机制。依托信用中国(吉林)网站和全国行政处罚信用信息修复系统,为市场失信主体开展信用修复。73.加强政务诚信建设。梳理城市信用监测提升中存在的问题,制定整改措施,开展网上统一培训和点对点的专项培训;持续开展政府失信行为专项整治,建立信用档案,纳入省社会信用综合服务平台;进一步完善政府失信问题台账,减少存量、遏制增量,从源头防止发生政府失信行为。74.建立新型监管机制。完善省“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平台,加入“信用监管”功能,对企业按照信用风险等级实施差异化监管;推进联合监管,形成常态化运行机制,建立健全以“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为基本手段、以重点监管为补充、以信用监管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75.健全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系。持续深入开展以食品安全、药品安全、疫苗安全为重点的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严格督促生产经营者履行食品安全主体责任;依法规范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工作。76.加强新经济新业态监管。制定关于规范电子商务平台经营者落实主体责任执法检查工作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提升全省市场监管系统网络市场执法检查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水平;整治网络市场存在的突出问题,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按照先发展、后规范原则,对新经济新业态采取包容审慎监管办法,为新经济新业态发展壮大创造良好市场环境。77.健全工资基本制度。健全土地、劳动、资本、知识、技术、管理、数据等生产要素由市场评价贡献、按贡献决定报酬的机制;适时发布企业工资指导线,指导企业建立正常工资增长机制;积极开展集体协商,引导企业合理确定和调整企业不同岗位人员的工资水平,增加劳动者特别是一线劳动者劳动报酬;落实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收入分配政策;指导国有企业落实工资总额决定机制相关工作;落实事业单位基本工资调整机制,完善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制度。78.建立企业薪酬调查和信息发布制度。组织开展企业薪酬调查,及时向社会公布;加强对全省最低工资标准的调研和分析评估,稳慎调整全省最低工资标准,促进低收入职工的工资合理增长。79.探索新型薪酬分配方式。制定具体实施意见,做好各科研院所的绩效工资核定工作;鼓励企业探索实行项目工资、协议工资和年薪制度等灵活多样的薪酬分配方式;制定关于完善事业单位高层次人才收入分配激励机制的指导意见;落实国有企业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和国有企业工资决定机制改革,促进国有企业收入分配更加合理有序。80.健全收入再分配调节机制。落实个人所得税汇算清缴政策,做好个人所得税汇算清缴工作;严格落实汇算清缴计划,制定应急预案,加强对外宣传;动员全社会力量,做好自然人纳税咨询服务工作;落实减税降费等税费优惠政策,强化税收调节经济作用;充分发挥转移支付制度的调节作用,支持基层财政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81.完善第三次收入分配机制。完善第三次收入分配,推动慈善事业发展;加强慈善宣传,弘扬慈善精神,普及慈善文化;通过政策引导,鼓励各类企业、社会组织、个人积极参与慈善活动,形成全社会参与慈善事业的良好氛围;落实慈善事业发展相关税收优惠政策;加快制定吉林省慈善条例,规范慈善主体行为,建立健全规范的内部管理制度,提升慈善组织的公信力。82.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保持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发展,以稳增长促进居民收入稳步提高;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为培育中等收入群体创造条件;充分发挥中小企业吸纳就业、促进增收的作用;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促进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多渠道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健全技术要素参与分配机制;大力培育中小微企业创业群体,营造适宜企业家创业发展的良好环境,提高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素质。83.完善多层次养老保险制度。全面落实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统收统支省级统筹制度,有效衔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完善新业态从业人员等灵活就业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政策体系,全面推进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会保险基金,促进基本养老保险基金长期平衡;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建立健全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补贴制度;健全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确定和调整机制,稳步提升养老保险待遇水平;大力发展企业年金、职业年金和商业养老保险,引导各类具备条件的用人单位建立企业年金,做好职业年金投资运营工作,依法依规落实职业年金待遇;支持保险等金融机构大力发展企业年金、职业年金、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和商业养老保险。84.完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完善覆盖全民、依法参加的基本医疗保险政策体系,职工和城乡居民分类保障,待遇与缴费挂钩;统一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层次、医保目录,规范医保支付政策;逐步将门诊医疗费用纳入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支付范围;完善筹资分担和调整机制,缴费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挂钩;适应新业态发展,完善灵活就业人员参保缴费方式。85.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建立基本医疗保险基准费率制度;全面做实基本医疗保险市(州)级统筹;建立省内异地急诊医保即时结算机制,健全全省异地就医管理服务体系;建立健全跨省异地就医业务协同管理机制,提升异地就医服务效率;全面落实资助重点救助对象参保缴费政策,健全重点救助对象医疗费用救助机制;贯彻落实医药价格和药品供应保障监测信息发布、短缺药品管理制度;持续开展国家集中采购中选药品专项检查,实现中选药品监督检查和监督抽查两个全覆盖。86.完善失业保险制度。健全失业保险政策法规,适时修改《吉林省失业保险办法》;健全失业保险基金统收统支省级统筹制度政策体系,促进失业保险基金长期平稳运行;完善新业态从业人员和农民工的参保政策;完善失业保险待遇调整机制,逐步提高保障水平。87.完善工伤保险制度。推进预防、补偿、康复“三位一体”制度体系建设,全面保障职业劳动者合法权益;健全工伤保险基金统收统支省级统筹制度政策体系,促进工伤保险基金长期平稳运行;探索建立新业态从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险制度,保障新业态从业人员合法权益;完善工伤保险待遇调整机制,稳步提高保障水平。88.完善社会保险运行机制。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落实各级政府社会保险工作责任,推进法定人群社会保险全覆盖;促进灵活就业人员、新业态人员、中小企业等群体参加社会保险,推动符合条件的城乡居民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95%以上;推进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接续;以基金征缴管理、基金支付管理、基金财务管理、风险防控管理、公共服务保障、组织机构保障、信息技术保障社会保险经办管理服务“七大体系”建设为核心,持续健全社会保险经办管理服务体系,健全完善社会保险费征收职责划转税务部门运行机制,完善全省统一的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确保各项社会保险待遇按时足额发放,实现社会保险基金安全平稳运行。
【下接:吉林省委省政府关于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实施意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