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谷爱凌、苏翊鸣圆梦金牌,北京冬奥会单板和自由式滑雪大跳台4个项目全部落幕,冬奥首钢场馆也圆满完成赛事任务。虽然比赛不多、项目小众,首钢滑雪大跳台却意外“出圈”,收获海内外广泛热议和赞誉。



2月8日,谷爱凌(左)在北京首钢滑雪大跳台获得冠军。2月15日,苏翊鸣(右)在北京首钢滑雪大跳台获得冠军。(拼接图片)中新社记者毛建军摄


  成功从来不是偶然,首钢滑雪大跳台的“高颜值”和精彩赛事背后,是中国冬奥理念与精神的生动诠释。
  绿色先行,首钢滑雪大跳台给北京冬奥打下美丽底色。
  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是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随着全球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凸显,奥运赛事可能带来的环境污染和能源消耗备受关注,绿色奥运概念应运而生。
  首钢大跳台赛址的前身是拥有百年历史的首钢工业园,它与奥运的两次结缘,都源于绿色办奥。为支持申办2008年夏奥会,以炼钢为主业的首钢通过整体搬迁,还北京一片碧水蓝天。冬奥会前夕,废旧原料筒仓成为冬奥组委办公区,工业厂房变身“四块冰”训练基地,赛场则成为世界首座被永久性保留使用的滑雪大跳台。



资料图:2019年7月31日,首钢滑雪大跳台正在紧张施工。中新社记者贾天勇摄


  可持续发展和节俭办赛,许下的承诺在这里兑现。借此,世界看到了中国为绿色奥运所做的不懈努力,以及一个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美丽中国。
  包容共生,首钢滑雪大跳台赋予北京冬奥丰富文化内核。
  传统滑雪大跳台多以自然山脉为主要景观,北京却独辟蹊径,创造出冬奥史上首个与工业遗产再利用直接结合的竞赛场馆,整体设计建造汇集中国、意大利、比利时、德国等国顶尖团队之力,中国传统文化、工业文化和奥运文化有机融合,“它像是虚拟世界和电子游戏中创造出来的场景”,美国自由滑雪运动员尼克·格珀如是说。
  从侧面看,大跳台像中国敦煌壁画“飞天”飘带,又酷似西方童话中灰姑娘的水晶鞋,被中国和国外网友亲切称作“雪飞天”和“水晶鞋”。赛博朋克和工业绿洲的视觉效果则给人带来前所未有的新鲜感和文化震撼。



资料图:2021年11月12日,北京冬奥公园傍晚景色。北京冬奥公园紧邻首钢园区,滑雪大跳台与首钢大桥交相辉映。中新社发牛云岗摄   图片来源:CNSPHOTO


  奥运会是世界的盛会,包容、团结是永恒主题,首钢滑雪大跳台的诞生,正是这一主题的文化表达。世界对美好事物的理解和追求是相通的,智慧碰撞和文化交融,创造出这一飘逸灵动的人类文明成果。
  以人为本,首钢滑雪大跳台为北京冬奥带来融融暖意。
  滑雪大跳台非常重视运动员和观众体验。由于项目动作难度大、危险系数高,安全和能稳定发挥的赛场对运动员至关重要。首钢大跳台结构稳固宽敞、安全舒适,雪质平滑细腻,有利于运动员展示高难技巧,在此突破自我,发挥出最佳水平。而观众台的设计,让现场观众能够近距离感受比赛的乐趣,让滑雪大跳台这一目前仅400多位运动员参与的小众项目,成为“独乐乐不如众乐乐”的冰雪运动。
  赛后,滑雪大跳台将被永久保留使用并对公众开放,成为集赛事训练、商业贸易、文化艺术和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公共空间,继续为世界冰雪运动的普及推广作贡献,为他国城市转型发展提供良好示范。



资料图:2022年1月20日晚间,位于北京市石景山区首钢园内的首钢滑雪大跳台开启灯光秀,展现城市更新发展的科技绚美夜景效果。中新社记者侯宇摄


  奥运的核心是人,对人的尊重和关照,让北京冬奥充满人情味,也让冰雪运动“飞入寻常百姓家”。
  首钢滑雪大跳台的出现,是北京冬奥会绿色发展、文明互鉴和以人为本理念的一次生动实践,承载中国发展的时代缩影和精神文化。来这里,除了“打卡”,人们可以看见历史,享受当下,并期待更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