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磐石市不断提升基层科普服务能力,持续营造热爱科学、崇尚创新的社会氛围,科普工作取得实效。


  从2021年全国科普示范县创建工作开展以来,磐石市高度重视,按照“红色引领、绿色发展”的总体工作思路,全面加强科普组织、科普队伍和科普阵地建设,采取多种有效措施,推动创建工作扎实开展,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推动、部门协作、全民参与的创建工作格局,全市科普事业得到快速发展。



  坚持“引领+强化” 科普工作扎实推动

  近年来,磐石市坚持将全民科学素质建设作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一项基础工程来抓,高度重视科普示范市创建和申报工作,坚持把创建工作摆在重要位置,以“一把手工程”统筹推进,完善基层科普组织,健全科协系统架构,扎实推动科普工作全面发展。


  目前,磐石市已形成了相对完善的基层科普组织。乡镇街道党政领导主抓科普工作,下辖 18个乡镇街道均成立以分管领导兼任科协主席,专职干部任秘书长,基层“三长”兼职或挂职委员的科协组织,268 个行政村、12 个社区均配备专兼职工作人员。


  为了促进科普工作有效开展,磐石市科协坚持以科技工作者为主体,努力壮大科普工作者队伍。早在 2018 年,磐石市科学技术协会第五次代表大会 237 名代表中,来自企业、学校、农村等基层一线的知识型、技术型人员和乡土专家共 202人,占全体代表的 85%;具有副高级技术职称以上的科技人员 27 人,占代表总数的 11%;有大学以上学历共 79 人,占代表总数的 33%。


  当前,校园科技活动室得到强化,全市 45 所中小学均合理配备科学教师、科技辅导员,平均学历均为大专以上,36 所学校建有科技活动室,充分保障学生能够开展各项科技活动,提高中小学生科学素质。


  坚持野“基层+基础”科普服务显著增强


  为满足大众的科普需求,近年来,磐石市不断加强阵地建设,科普平台不断拓展。2021 年磐石市新建科技馆一处,拟于今年年底正式免费开馆,新投入使用的科技馆总面积 2234 平方米,其中:综合科普展厅 1 个,面积 1000 平方米以上;科普报告厅 1 个,面积 500 平方米;科普活动室 1个,面积 200 平方米。


  除了新建的科技馆,依托磐石当地特色,科普基地也形成了一定的规模。磐石市现有关东特产等省级科普示范基地 2 处,吉林莲花山森林公园省级科普教育基地 1 处,磐石市实验小学等市级科技示范校 2 所,磐石市抗日斗争纪念馆等研学旅行基地 2 处。


  颇具艺术性、互动性、展示性的科普画廊也是磐石科普的亮点之一。为深入落实吉林省科协系统科普能力提升要求,不断加大对科普画廊的投入力度,磐石市组织实施了科普画廊进社区、进村屯工程,目前,全市共有固定科普画廊 247 个,其中 2021 年在市区各大广场和明城、石咀、黑石、松山等部分乡镇广场设立太阳能照明永久固定科普画廊 13 个,实现了各乡镇政府所在地和城区社区画廊全覆盖。


  坚持“重点+全面”全民科普素质提升


  在“大科普”工作格局的推动下,如今,磐石市科普工作已经渐渐融入了每一位市民的生活中。2020 年磐石市成立科技志愿服务队,注册志愿服务者人数目前已达 5502 人。2020 年以来,市科协、卫健、环保、市监等部门和单位先后在村屯社区开展健康养生、食品安全、低碳环保、消防安全、心理健康等宣传活动 130 次,举办各类科普讲座 30 次,制作展板 240 块,发放科普资料26000 多份,共计 4 万多名群众参与有关科普活动。


  按照上级科协要求,磐石市在科普信息员队伍建设工作中率先开展了“小手拉大手”校园科普信息员创建,磐石市成为吉林省首个注册人数突破万人的县级科协,目前已注册 28201 人。


  不仅如此,磐石市科协积极发挥纲要成员单位作用,深入开展群众性科普进社区、进学校、进村屯等活动,取得了阶段性实效。


  磐石市教育局组织全市各中小学充分利用校内科技活动室举行科技创新活动,市中小学生在吉林省青少年科技艺术大赛中获得多类奖项。市卫健局在全国爱眼日、爱牙日等活动日期间,组织志愿者深入东宁街道、河南街道、黑石镇、呼兰镇等社区、村屯开展义诊送健康及各类主题宣传活动。2020 年磐石市教育局、市卫健局、市科协联合开展的“关爱学生眼健康科普知识进校园”活动被评为全国优秀科普日活动。


  磐石市农业农村局在“科技之冬”活动期间,组织市农业总站、畜牧总站、农机总站专业技术人员,深入红旗岭镇、富太镇、取柴河镇等开办农机农技、种植养殖培训班,2020 年以来共举办培训班33 场,参训群众 4100 余人。(本版图片由吉林省科协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