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国发展氢能已有多年历史。近年来,不少国家相继将氢能发展提升到战略高度,加上制氢等相关技术的研发,发展氢能日益成为各国实现能源安全的一个重要途径。


有“21 世纪的终极能源”之称的氢能,是一种公认的清洁能源,因具有重量轻、燃烧发热理想、导热性好、储量丰富、可回收利用等多重特性而受青睐,在石油、天然气、煤等不可再生化石燃料存量有限、消耗日增以及各国在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加速推进能源向低碳转型,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当下,氢能的发展和应用成为一种战略选择。


据不完全统计,全球已有 30 余个国家和地区制定了全面的国家氢能战略,提出了氢能发展和利用的中长期目标。如,美国 2020 年发布的《美国氢能经济路线图》 提出,至 2030 年共投入 210 亿美元发展氢能,到2050 年氢能占比要达到 14%;在欧洲,2019 年的《欧洲氢能路线图》 则提出到 2030 年投入 800 亿欧元,2050年氢能占比要达到 24%;日本在 2017 年发布了《氢能基本战略》,提出构建氢能社会的目标,在其 2020 年提出的《2025 碳中和战略》中,也提出到 2030 年要投入30 万亿日元,使 2050 年时氢能占比达到 12%至 15%;韩国 2021 年发布了《氢经济发展基本规划》,预计氢能将占 2050 年最终能源消费的 33%,发电量的 23%,成为超越石油的最大能源。


我国今年 3 月也发布了 《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 年)》,提出到 2025 年使可再生能源制氢量达到 10 至 20 万吨 / 年,2030 年形成较为完备的氢能产业技术创新体系、清洁能源制氢及供应体系,2035年形成氢能多元应用生态,可再生能源制氢在终端能源消费中的比重明显提升等目标。


从全球来看,重工业和道路交通是全球实现碳中和的瓶颈领域,而发展新能源车也是氢能研发应用一个比较成熟的场景。如,德国政府在应对疫情的经济刺激计划中,拟投资 70 亿欧元用于燃料电池重型卡车、飞机等领域的技术研发。根据国际能源署《2050 年净零排放:全球能源路线图》估计,2050 年全球氢能需求将达到 5.28 亿吨,其中,交通运输领域氢能消费量占约四成。国际能源署还预计,到 2060 年交通运输对氢气的需求量将比 2030 年增长近 30 倍。


面对氢能发展的潜力,全球多边氢能合作也日趋繁荣。据统计,2021 年 9 月至 2022 年 8 月,共有 15 个国家间签署战略合作双边协议。在 COP26、G7 会议等场合,都宣布了氢能相关多边合作协议。


可以预计,一旦发展氢能的关键技术得到突破,行业发展的痛点得以解决,氢能应用能在更大范围推广,将有利于全球环境和资源问题的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