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长白山余脉的晨雾漫过起伏的丘陵,蛟河平原上的粘玉米正经历着昼夜的巨大温差,努力积聚养分。饱满的果穗裹着青绿色外衣,在夏末的阳光下泛着温润光泽——这份来自北纬43°黄金玉米带的馈赠,近日以“吉林鲜食玉米五大地理标志品牌”的身份,在“吉米金穗‘五大经典’领航行动”中赢得业界瞩目。荣誉的背后,是蛟河粘玉米依托自然资源禀赋筑牢的品质根基,也是吉林省推动粮食品牌建设成果的有力证明。



黑土与温差:大自然的调味配方
  蛟河市位于吉林省东部,长白山西麓。这片位于东北黄金玉米带核心区的土地,藏着粘玉米独特风味的密码。肥沃的黑土地腐殖质含量高,为玉米根系输送着充足养分;松花江支流形成的灌溉网络,使每株玉米都能汲取到优质水源。昼夜较大的温差,让玉米在白天高温光合作用下积累有机物,夜晚低温减少消耗,更多糖分得以留存,最终造就了蛟河粘玉米香甜软糯的特质。



传统与规范:从田间到车间的守护

  为了守护这份天赋,当地农人延续着与土地的默契。选种时坚持选用优良品种;耕作时推广生物有机肥,采用绿色防控技术防治病虫害;种植上遵循科学的行距规范,让每株玉米都能充分享受阳光、吸收营养。

  近年来,蛟河粘玉米产业以订单种植降低风险、技术创新提升品质、精深加工延伸链条,实现从田间到餐桌的高品质产品供给。全市17个乡镇中14个乡镇发展粘玉米产业,采用“村集体+产业大户+销售能人”模式,推动鲜食玉米产业链提质增效。蛟河市现有加工企业12户,主要以真空包装和速冻产品加工为主,其中省级龙头企业2户(吉林金亿食品、得利斯食品)。

  在当地的加工企业车间里,刚采摘的粘玉米会及时进行清洗、蒸煮、速冻等处理,最大程度保留其新鲜度和营养。这些经过精心加工的粘玉米,通过物流网络运往全国多个城市的市场。部分企业的产品还走出国门,受到国外消费者的喜爱。




品牌与发展:产业振兴的密码

  品牌是产业发展的牵引器。近年来,在吉林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 “四位一体”品牌体系的引领下,蛟河市加快推动认证体系、区域品牌打造和市场拓展等,助力蛟河粘玉米品牌更加响亮。目前,“蛟河粘玉米”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已获批,成为区域公共品牌的核心标识;政府牵头多次组织企业参加农博会、中国农产品交易会等,推介蛟河优质鲜食玉米产品;发展玉米罐头、玉米汁等深加工产品,结合真空包装技术延长产业链,提升品牌溢价能力。在系列举措的精准实施下,蛟河粘玉米正逐步实现从初级农产品到高附加值商品的跨越,品牌溢价能力提升近30%。

  “吉林的优质农产品在南方市场一直很走俏,尤其是蛟河甜粘玉米,近些年在大湾区等区域的销售行情特别好。未来,我们也将把优质产品推向东南亚市场,进一步拓宽销售渠道。”得利斯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郑思敏表示。

  一穗粘玉米,从田间到舌尖的旅程,藏着蛟河人对品质的坚守。此次获选“吉林鲜食玉米五大地理标志品牌”,是对蛟河粘玉米产业的肯定,也标志着其在品牌发展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如今,多个专业合作社构成的种植网络,众多农户的积极参与,企业的创新技术加持,让蛟河粘玉米不仅是乡村振兴的密码,更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强劲动力。未来,蛟河粘玉米产业将继续秉持绿色发展理念,不断提升产品品质,让更多人品尝到来自东北黑土地的鲜食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