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吉林粮食品牌日暨营销推广系列活动在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延吉市举行。来自省内外的政府领导、权威专家、行业代表及媒体嘉宾齐聚一堂,围绕粮食品牌建设、产销精准对接共话发展。作为活动核心亮点之一的延边大米,凭借其千年传承的品质与新时代的创新活力,获得“吉林大米十大地理标志品牌”。
黄金产区育珍米:自然馈赠的品质根基
延边大米的卓越品质,源于大自然的慷慨馈赠。地处北纬 42 度世界黄金水稻带,延边坐拥东北黑土地与长白山生态核心区双重优势 —— 土壤由千年腐殖土与火山灰沉积而成,富含铁、硒等天然微量元素,为稻米注入了独特的营养价值;属温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光照与积温充足,昼夜温差常年超10摄氏度,让稻谷在生长周期中积累了丰富的干物质,颗粒饱满晶莹,蒸煮后香气纯正、口感弹牙。
更难得的是,延边位于长白山腹地,80%以上的森林覆盖率构筑了天然生态屏障,境内优良水体率连续多年保持100%,长白山矿泉水滋养着每一株稻苗。这份“天然造绿色”的生态优势,让延边大米从源头就奠定了绿色有机的品质基因。
千年传承续文脉:从皇室贡米到民生佳品
延边大米的历史,是一部穿越千年的农耕文明史诗。早在1200年前,《新唐书・渤海传》便记载了延边“卢城之稻”“重如沙、亮如玉、汤如乳、溢馨香”的独特品质,彼时其已是渤海国进献唐王朝的皇室贡品。到清朝同治年间,朝鲜族先民在此开创东北近代水稻种植先河,他们摸索出的寒地育苗、早田插秧等技术,为延边水稻种植奠定了专业根基。
2015年7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延边和龙市光东村稻田考察时强调“粮食也要打出品牌,这样价格好、效益好”,为延边大米的品牌化发展指明了方向。十年间,延边大米从 “海兰江畔稻花香” 的地域记忆,逐步成长为兼具历史厚重感与市场竞争力的特色品牌。
全链升级强产业:从田间到餐桌的价值跃迁
如今的延边大米产业,已构建起从种植到销售的全链条发展体系。数据显示,延边州水稻种植面积稳定在50万亩,年产量达23万吨,“吉粳81”“稻花香系列”等优质品种在长白山脚下的珲春、和龙、龙井等稻区规模化种植。延边25户入统水稻加工企业和种植户之间采取“企业+农户+订单”的合作模式,实现种植环节每亩成本约533元,让种植户分享到产业链收益。
加工端的升级同样显著。全州27家入统大米加工企业日加工能力已从3000吨提升至4800吨,研发出的有机大米、蟹田大米、胚芽米等特色产品,凭借差异化优势打开市场。其中,众鑫米业与吉林大学、延边大学合作研发的胚芽米,胚芽率达25%(为普通大米的5倍),溢价率超 50%,成为高端市场新宠。
销售市场更趋多元。每年有5万吨优质中高端延边大米销往北京、上海、浙江等经济发达地区,其中北京占比24.7%、浙江占比23.4%,并远销日本、韩国等海外市场,每公斤售价从十年前的5-10元跃升至12-25元,实现了“好米卖好价”的品牌价值提升。
品牌赋能谋新篇:地理标志守护千年品质
作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006年获批),延边大米的品牌建设持续加码。2015 年《延边大米地理标志产品质量标准》发布,今年5月,延边州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提交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注册申请并获受理,目前已形成48个企业品牌、109个产品品牌的矩阵,25款分级分类认证产品占全省总数的12.5%,以仅占全省3.4%的产量,跻身吉林大米中高端市场核心阵营。
在吉林粮食品牌日暨营销推广系列活动上,通过产销对接会、品牌推介展等形式,12家延边米企与销区建立合作意向,进一步拓宽了延边大米的市场版图。活动现场,延边州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将以此次品牌日活动为契机,加速培育龙头企业、强化科技创新、深化产销对接,推动延边大米从“区域名品”向“全国知名品牌”跨越。
从千年贡米到现代餐桌新宠,延边大米正以品牌为笔,书写着吉林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