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26—28日,第76届德国纽伦堡国际发明展(International Exhibition of Inventions Nuremberg)在德国纽伦堡成功举办,省科协积极组织我省高校赴纽伦堡参展,斩获两金一银!



  吉林大学材料服役性能测试技术与智能装备团队的“材料复合应力高温疲劳性能原位测试仪”项目、长春理工大学空间目标多维度光电探测技术团队的“压缩空间维双编码高光谱偏振成像系统”项目获得展会金奖,吉林大学“静动态微纳米力学原位测试仪”项目获得展会银奖。
  德国纽伦堡国际发明展创立于1948年,是世界三大发明展之一,是全世界历史最悠久、最具影响力的国际发明展。此次展会吸引来自30个国家和地区的500多个发明项目参展,中国代表团共组织90多项发明项目参展,参展的发明成果主要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吉林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小米集团、格力集团等高校、科研机构、医疗机构和创新型企业。


获奖项目介绍

↓↓↓

  吉林大学的材料复合应力高温疲劳性能原位测试仪聚焦复杂工况机械应力重构、力—热耦合加载与解耦、多光谱—声谱”原位测试等关键技术,提出材料力学性能参数校准和变形行为矢量解耦理论,实现基于多自由度压电驱动的拉伸—弯曲力热耦合疲劳测试,形成了材料力学性能的“多谱源参量”原位测试方法。静动态微纳米力学原位测试仪突破了电磁—压电双源耦合驱动、压入微区高/低温环境构建与功能切换、微区力学性能参数分布特性与图谱拟合等关键技术,可微损伤获取材料动态力学性能参数,并揭示其微观失效机理。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的资助下,项目技术实现了在国产大飞机、能源电力关键材料力学性能测评与质量严控上的应用。

  长春理工大学的压缩空间维双编码高光谱偏振成像系统针对光谱偏振一体化成像在真实动态场景下成像时间、空间分辨率难题,建立解混与光学设计、重构算法的作用关系模型,实现单光路、单探测器、单次曝光获取100个光谱通道、4个偏振角度的光谱偏振数据立方体,为光谱偏振一体化成像在静态、动态场景下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该专利已通过授权,压缩空间维双编码高光谱偏振成像系统在海洋环境监测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复杂环境下溢油的快速、精准探测提供数据支撑。截至2023年底,各许可公司累计销售总额近82225.2万人民币,累计销售利润近12957.06万人民币,且未来发展势头强劲。该项目进一步提升了光学系统信息感知能力,在自然环境监测、城市交通安全、地球遥感勘探、林木资源探测、医学物质检验、刑侦物证搜集、复杂地形搜救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