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是历史的守护者、文化的传播者,也是能够最直观了解一座城市历史与人文的场所。近年来,随着全国范围内博物馆热度的持续升温,长春博物馆作为吉林省的文化地标,也在这一浪潮中迎来了显著“升级”。上半年,长春博物馆举办各类主题活动100余场,参与市民万余人次。活动持续丰富,展览质量不断提升,让博物馆“活起来、火起来”,也让历史、文物、文化的精神内涵成为大众精神内涵的重要组成部分,使得长春的历史底蕴更加深厚,文化影响力不断扩大。




打造文化活动目的地

推动博物馆热度持续升温
  博物馆不仅是记载历史的重要场所,也是满足人们高品质精神需求的理想地,每个人都能在这里找寻到属于自己的乐趣。据统计,上半年长春博物馆的观众量达5万多人次,参加主题活动的市民约2万人次。
  长春博物馆自年初便开展了“博物馆里过大年”主题活动,自腊八到正月十五期间举办了多场丰富多彩的互动活动。这些活动以传承民族文化为核心,通过展示省市最具东北特色的历史文化、考古发现、生活民俗、非遗传承,吸引了大量市民参与。
  除此以外,今年长春博物馆在清明节、端午节、劳动节等节日也创新推出了相应的主题活动。例如,在端午节期间,博物馆组织了包粽子、制作宝相花刺绣荷包等传统技艺体验活动,还结合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推出了“博采‘粽’长 薪火相承”等系列文化活动,让市民近距离领略文化遗产的博大精深。
  长春博物馆通过各类异彩纷呈的活动,不仅让历史文物“活起来”,更让博物馆“火起来”,吸引了越来越多市民前来参观打卡。活动的举办,不仅增强了市民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还提升了长春博物馆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推动博物馆热度持续升温。



传承历史文化

博物馆成为青少年新课堂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也是历史文化传承的重要力量。长春博物馆高度重视青少年的教育工作,通过一系列有针对性的主题活动,吸引青少年走进博物馆,了解历史,体验考古,感受非遗传承,增强对民俗文化的认识。
  据了解,目前,青少年在长春博物馆观众数量中占比为30%左右,约1.5万人次。除了常规的展览讲解外,长春博物馆针对青少年开展了多项主题活动。例如,在“六一”期间,组织了亲子研学、杂技表演、社教体验等多项活动,与孩子们共度了一个欢乐有趣的儿童节。东北师范大学第二附属小学、南关区西三小学等多所学校和幼儿园的孩子们走进长春博物馆,开启“溯源长春”研学之旅,学习了解长春地区历史和文化特点。
  此外,长春博物馆还在暑假期间开展了四项针对青少年的特别活动。在小讲解员活动中,孩子们不仅了解了家乡历史,还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主题研学活动中,孩子们参观了中华第一石龙、华夏第一玉鸟等历史遗物,听社教老师讲解,了解长春这片土地的悠久历史。此外,博物馆还设置了体验发掘文物考古、修复陶器、发掘动物化石、手绘京剧脸谱、拓印版画和青铜纹饰等课程,上演了红色教育儿童剧《密林中的孩子》,让孩子们在观剧过程中感悟革命先辈的坚韧不拔和大无畏精神。
  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青少年的暑期生活,还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到了历史知识,提高了对传统文化的兴趣。长春博物馆通过这些寓教于乐的活动,成功地将历史文化的精神内涵传递给青少年,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感受浓浓温情

共度中秋佳节
  今年中秋节期间,长春博物馆精心策划了“我们的节日•中秋”系列主题活动。9月15日至17日,连续举办“月团寄思”“玉兔映月”和“福禄中秋”三大板块主题活动,邀请市民和游客共度中秋佳节,感受浓浓温情。9月15日的“月团寄思”活动,向市民游客介绍了中秋节的由来与传统习俗,邀请了吉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鼎丰真糕点制作技艺传承人王放讲解传统手工月饼的制作过程,与市民和游客一起动手制作传统月饼,感受中秋节的传统韵味;9月16日的“玉兔映月”活动,讲述了民间神话故事《嫦娥奔月》及其寓意,并介绍了中国航天嫦娥探月工程取得的成就。参与者动手制作了广寒玉兔灯,寄托美好愿望;9月17日的“福禄中秋”活动,围绕中秋节的文化内涵,制作葫芦手工挂件,传递中秋节的美好祝福与期许。
  漫步在长春博物馆中,观展览、看文物、体验活动,于方寸间开启与历史的“对话”,感受跨越时空的情感共鸣。闲暇时,不妨与好友相约去长春博物馆来一场“Museum walk”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