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蟹肥伴稻香,公主岭稻渔科技小院推动下的当地稻渔产业喜获丰收。科技小院虽然只是这广袤乡村里的方寸之地,却蕴藏着科技兴农的“大乾坤”,书写着科技助农的“大文章”。
  一直以来,吉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小院建设工作,2021年和2023年“科技小院”建设工作分别被写入吉林省委一号文件。吉林省科协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团结带领全省广大科技工作者投身经济建设的主战场,大力支持科技小院建设,结合打造“一村一品”,推广新技术新模式,更好引领乡村全面振兴,带动全省农民共同富裕。




扎根生产一线 破解技术难题
  一个平房,两个集装箱就是今天故事的起点。
  2018年,在吉林省科协和吉林省农业厅的牵头下,吉林农业大学的研究生导师王秋举和丈夫吴旻带着他们的研究生,依托公主岭市南崴子街道南崴子村蓝谷水产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了“公主岭稻渔科技小院”。这个集装箱就是他们梦开始的地方。
  “从2018年开始,每年的4月末5月初水稻插秧前,老师王秋举和爱人吴旻就带着我们学生来到科技小院生产、学习、做研究工作。一住就是大半年,直到10月中旬才返校。”吉林农业大学博士研究生张宝媛说,看到农产品增收、农民高兴,我就觉得我们做的事情是有意义的,我感到非常自豪。
  “三朝元老”王文进从最开始驻扎在农户家到小院旧址,再到搬进小院新址,他从本科生时候开始就驻扎在小院。除了日常学习工作外,他还拍视频负责运营“公主岭稻渔科技小院”抖音号,如今他已经成为小院的“网络红人”。“只有沉下心来坚持做一件事,你才能做得好。”王文进说。
  在小院里,许多像张宝媛、王文进这样的学生得以在田地里做实验课题,把论文写在大地上。如今,科技小院的学生们已经搬到了百米外的小院新址,这里有虾蟹繁育室、实验室和生活区。田间地头的实验室启用后,一些常规的样本解刨、RNA提取、生化检测、测定酶活等实验都可以在这里完成。
  乡村振兴,人才先行。科技小院把课堂学习和乡村实践紧密结合起来,让更多青年人才在田间深造、成长,为科技助农注入青春活力。



坚守兴农初心 引领科技创新
  “保护吉林黑土,养出大虾大蟹”,这是王秋举致力实现的目标。
  2018年,王秋举组建科研团队,来到公主岭南崴子街道南崴子村的试验田驻扎。五年间,她带领团队研制出具有吉林特色的“双边沟+分箱式插秧”稻田养殖虾蟹模式,节省了水稻种植面积,提高了虾蟹动物对饲料的利用率,便于机械化操作。该模式在全国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大赛中获特等奖,目前已在吉林省推广10万亩。“现在一亩地的纯利润比以前的纯利润增长了40%到50%,虽然劳动量增加了一些,但是收益可观。”王秋举说。
  为了解决“南虾北养”虾苗成活率的问题,让吉林人真正吃上本地养殖的小龙虾,多年来,王秋举带领团队反复实验、积极探索,形成了中间培育技术。王秋举介绍说,“这是我们培育的澳洲淡水小龙虾也叫红螯螯虾,它的身体呈蓝色,体内蛋白质含量丰富。规模化养殖后每亩地可为农民增收近1000元,同时通过虾蟹的松土作用和虾蟹粪便对水稻土壤肥力的提升,还能提高水稻产量,真正实现‘一田两用、一地双收’。”
  科技小院模式是服务乡村振兴、推进产业兴旺的科学实践。据统计,2021年以来,王秋举带领科技小院学生依托公主岭稻渔农技协和蓝谷水产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积极开展线上技术培训工作,共举办线上培训活动33场,培训农业技术人才约1500人次,养殖户近3000人次,小院师生线上答疑及电话辅导等超过80小时。
  几年来,王秋举师生发表SCI论文10篇,获批专利1项,申请地方标准2项,获多项科研奖励,帮助依托单位公主岭市蓝谷水产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注册商标3个,2021年小院蟹田大米获全国渔米比赛金奖。2022年,王秋举被中国农技协授予“最美科技工作者”荣誉称号。



建设科技小院 赋能乡村振兴
  用科技浇灌土地,以人才孕育生机,科技小院大有可为。
  2022年8月,吉林省委书记景俊海在公主岭稻渔科技小院调研时指出,科技小院是坚持走粮食安全之路、科技兴农之路的生动实践,是科技助力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要更好地把理论教学、科学研究与生产实践结合起来,使科研成果更接地气、更具实效、更易推广。
  近年来,在由中国科协、中国农技协等单位指导下,吉林省科协积极推进科技小院发展建设,广泛组织吉林省各级科协、高校 (科研院所) 科协、吉林省农技协及其会员单位,紧紧围绕区域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美丽乡村建设等需求,精准对接农业科技专家团队,开展科技小院创建工作。
  截至目前,经中国农技协批复,我省已建成“中国农技协科技小院”50家,涵盖了玉米、水稻、杂粮等33个产业类别,市(州)覆盖率100%,县(市、区)域覆盖率55%,其中,通榆谷物科技小院2021年被评为中国农技协“十佳科技小院”。和龙桑黄科技小院、公主岭稻渔科技小院荣获2022年中国农技协“最美科技小院”荣誉称号。50家科技小院均有来自吉林农业大学、延边大学、北华大学、长春中医药大学、吉林建筑大学、吉林农业科技学院等高校教授担任首席专家。驻院指导老师232人,累计驻院研究生276人,已毕业研究生达168人。几年来,共撰写学习工作日志 2874篇,发表学术论文360篇,发表专利63篇,培训农民 794场(次),共计 47600余人次,田间试验示范基地197个,田间试验示范面积 36352.3亩,技术服务面积191.9万亩,推广新技术169项。
  与此同时,在科普服务乡村振兴方面,全省科技小院举办科普培训活动600余场次,培训学员5万余人,成立科技志愿服务队24个,发表科普文章195篇,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开展活动115场,结合党群服务中心开展活动132场。一支支科研团队前仆后继,甘愿俯身乡村,在黑土地上播撒下科技的“种子”。